-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金戲磚影-金代山西戲曲磚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36595
- 條形碼:9787540236595 ; 978-7-5402-365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戲磚影-金代山西戲曲磚雕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以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舉辦的“金代山西戲曲磚雕藝術展”展覽中相關展品介紹為主的圖錄。書中選取了金代山西戲曲磚雕中極具代表性的幾種題材的磚雕作品,器物雕刻精美,工藝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圖錄共分為鑒賞篇與論文篇兩大部分。其中鑒賞篇又分為:散樂百戲,世俗生活;戲劇世相,粉墨百態;“戲”行教化,以“孝”維道;生死同樂,人生戲夢四個部分。每件器物以圖片展示為主,輔以文字說明,生動形象。論述篇包含了六篇文章,分別從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墓葬文化等幾個方面來展示金代文化。每篇文章論述主題均不相同,但又都是取材于磚雕作品,是目前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全面反映金代文化的書。
金戲磚影-金代山西戲曲磚雕 內容簡介
山西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發源地,現存戲曲文物遺存居全國之首位,素有“中國戲曲藝術故鄉”的美譽。金 、元、明、清至民國,歷代戲臺遍及全省,雖年深月久,幾經滄桑,至今依然保存有近三千座,其中金元戲臺盡在山西。戲曲文化已成為古老黃土地上一道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景。與諸多地上古老戲臺交相輝映,山西的地下也埋藏有豐富的有關戲曲文化遺產的金元戲曲磚雕墓,它從另一個視角向世人展示了那個時代民間文化的多彩與繁榮,以及戲曲藝術的深入民心。本書中選取了金代山西戲曲磚雕中極具代表性的幾種 題材的磚雕作品,器物雕刻精美,工藝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書中分別從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墓葬文化等幾個方面來展示金代文化。是目前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全面反映金代文化的書。
金戲磚影-金代山西戲曲磚雕 目錄
鑒賞篇
**部分 散樂百戲 世俗生活
第二部分 戲劇世相 粉墨百態
第三部分 “戲”行教化 以“孝”維道
第四部分 生死同樂 人生戲夢
論述篇
晉南金墓仿木構建筑中的佛教元素 崔躍忠
論金朝道教 陳曉敏
試論北京地區金代墓葬的墓葬裝飾 李影
山西金代壁畫墓分區與題材分類淺析 穆 潔
勃極烈制度與議政王大臣會議 錢慧祥
全真道發展研究動態 王曉穎
金戲磚影-金代山西戲曲磚雕 相關資料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從古至今,戲曲一直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文化娛樂活動,它的產生、形成和發展,一直與人民大眾緊密相聯。何為戲曲?戲曲是運用角色行當在一個完整故事里摹擬人的生活。角色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身份、性格等劃分的人物類型的總稱,旨在經簡單明快的藝術方式,概括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即所謂“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行。”
中華民族的戲曲,從觀念到形態,都經歷了緩慢而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國古代戲曲來源于古樸粗獷的先秦歌舞、妙趣橫生的俳優滑稽表演、琳瑯滿目的散樂百戲以及多姿多彩的唐代參軍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女真族建立的大金王朝是中國古代戲曲發展的重要階段。金代戲曲的代表樣式——金院本,是“戲”向戲曲飛躍的基礎,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戲曲綜合了不同的民間藝術、風土人情及審美習慣等諸多因素,從而形成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戲曲藝術,每一個地方戲曲都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見證。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山西,這塊桑葉形的土地,自古以來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素有“中國戲曲的搖籃”與“歌舞之鄉”之稱。近年來出土了大量的金代戲曲磚雕,內容豐富,造型生動優美,雕刻精巧細致,充分體現了金代樂舞的景象與高度的文化藝術水平。
“金戲磚影——山西金代戲曲磚雕展”,以戲曲文化為切入點,將近年來山西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戲曲磚雕,展現給首都的觀眾。此次展覽共展出戲曲磚雕80余件,生動再現了金代戲曲的面貌。
金戲磚影-金代山西戲曲磚雕 作者簡介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是地下遺址與歷史陳列相結合的考古專業性博物館。它以距今840余年前的金中都南城垣水關遺址為基礎,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可分為地上一層與地下一層。它的地下部分是目前我國體量最大的古代都城水關遺址,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和水利設施的重要實例。地上部分為館內基本陳列:“北京都城發展史”,由“遼金以前的北京”、“遼南京”、“金中都的城垣”、“宮城”、“城市布局”、“漕運”和“金以后的北京”等幾部分組成。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歷代文物和介紹水關遺址的發現發掘經過,以及水關建筑結構、價值的實物、照片、圖表等,分別介紹了遺址發掘情況和研究成果,以及以金中都為中心的北京城的發展歷史。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