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擺脫經濟 危機的五大方略-稻盛開講-06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79457
- 條形碼:9787506079457 ; 978-7-5060-794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擺脫經濟 危機的五大方略-稻盛開講-06 本書特色
《稻盛開講6:企業擺脫經濟危機的五大方略》是稻盛和夫在本書收錄了稻盛和夫在2008年11月4日舉行的盛和塾山梨開塾式以及同年12月17日舉行的盛和塾關東地區共同例會上的演講實錄。稻盛和夫的這次講話,以當時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為切入點,繼而談到了企業家在經營活動中應該采取的方式方法與處世態度,以及在面對經濟低迷時應該采取的對策方略。稻盛和夫一貫主張“要靠自己努力流汗來掙錢”,這體現了他對于人類勞動的信仰;他又主張“企業要關心員工及其家人”,這體現了他“以人為本”的情懷。面對整體經濟大環境的低迷,稻盛和夫主張的是一種“從自我修身做起”的企業經營方式。企業家當然要賺錢,但要使得自己、客戶,乃至社會都受益。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他所認為的一種救贖方式。 《稻盛開講6:企業擺脫經濟危機的五大方略》采用中日文錄音,讀者不僅可以欣賞稻盛和夫本人談“活法”,還可以傾聽我國著名主持人錢龍親情演繹的“活法”。
企業擺脫經濟 危機的五大方略-稻盛開講-06 內容簡介
在《稻盛開講6:企業擺脫經濟危機的五大方略》一書中,稻盛和夫闡述了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兩大本源性問題——“原罪”與“救贖”。人類之所以能取得像今天這樣的文明成果,與人類無休止的欲望是密不可分的。正是人類對于自身生活品質的不斷追求,才使得人類社會如此發達,空調、電梯、汽車……這些偉大的發明都源于人類對于舒適的追求和物質的欲望。但這樣的欲望就像一把雙刃劍,在促進文明發展的同時,又在逐漸把人類文明引向滅亡之路。而金融危機便是這一現象的佐證。稻盛和夫在《稻盛開講6:企業擺脫經濟危機的五大方略》中強調“‘輕松發大財’的方法論導致了諸如金融危機等一系列經濟弊害”,這正是人類欲望無節制膨脹的惡果。
企業擺脫經濟 危機的五大方略-稻盛開講-06 目錄
次級貸款是一切的始作俑者
“輕松發大財”的方法論所導致的弊害目錄
若要經營企業, 則必須具有關懷之心
越是艱苦,就越要通過互助來渡過難關
如何渡過石油危機
當訂單量跌落至十分之一時,我所下的決斷
如何讓員工接受凍結加薪的決定
全體員工團結一心守護公司
如何應對經濟低迷
共享思維方式,力求公司內部的融合與團結
通過徹底削減經費來打造企業的“高收益體質”
經營者要主動自覺地強化企業的經營能力
致力于研發新產品、新商品
絞盡腦汁努力發揮創意
拼命努力使得神靈都出手相助
每個人都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拼命努力必有回報
創造全人類和諧共處的社會
經營者要主動自覺地強化企業的經營能力
致力于研發新產品、新商品
絞盡腦汁努力發揮創意
拼命努力使得神靈都出手相助
每個人都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拼命努力必有回報
創造全人類和諧共處的社會
企業擺脫經濟 危機的五大方略-稻盛開講-06 相關資料
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羨林
稻盛和夫不僅創辦并帶領兩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還將他的經營和人生哲學傳授給眾多的中小企業和千千萬萬的個人。他是我很敬佩的全球企業家。
——郎咸平
我對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兩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就已經想清楚了。
——馬云
企業擺脫經濟 危機的五大方略-稻盛開講-06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畢業于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并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這個利潤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最高利潤,F任京瓷和日航名譽會長,KDDI最高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向企業家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現在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同年創設“京都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