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期 2014.12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55810
- 條形碼:9787301255810 ; 978-7-301-2558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期 2014.12 本書特色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報道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搭建中外學者溝通交流的學術平臺。本書分為漢學論壇、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研究綜覽、基地紀事等多個部分,共收入29篇文章,大多數是專題論文,少數為學術性的綜述、書評。作者來自中、英、日、韓、美、法等國,均是各地主要漢學研究機構的學者。全書共55萬字。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期 2014.12 內容簡介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是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的綜合信息類刊物,辦刊宗旨為報道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搭建中外學者溝通交流的學術平臺。本刊分設漢學論壇、文獻天地、漢學人物、論著評介、研究綜覽、基地紀事等欄目。本期字數約45萬字,有4個左右的彩色插頁。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期 2014.12 目錄
唐詩修辭的譜系——以“本哥取”的修辭方法為中心/矢嶋美都子
喬利英譯《紅樓夢》再版前言/閔福德撰,李晶譯
《紅樓夢》西班牙語譯本與重譯本文末注釋探討/古孟玄
韓國高等院校中文系教學科目設計的特征與反思/安熙珍
關於《乾隆四庫全書無板本》所收《江湖集》中鮑廷博校宋本識語的研考/芳村弘道
摩尼教《下部讚》第二首音譯詩補考--霞浦文書《興福祖慶誕科》研究/馬小鶴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江戶時代日人《詩經》類古籍敘錄/趙昱
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羅振玉藏書目錄》介紹/道坂昭廣
易君左《華僑詩話》摭評/王兵
伯希和西域考察前的三次中國之行及其早期漢學研究/王楠
京都學派的谷川史學──悼念谷川道雄先生逝世一周年/高明士
認同與方法:什麼是國際漢學?/柯馬丁
我的漢學之路/白樂桑
我的中國學/漢學研究之路--40年的學習探索與反思/羅梅君
我與中國研究的不解之緣/田浩
古今兼學,語文雙修――爲了更瞭解中國/稻畑耕一郎
中國考古學的國際視角——兼談北京大學對我學術生涯的影響/羅泰
漢譯佛典語言研究的意義及方法/辛島靜志
從性別學的視域研究中國/馬克夢
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河西商品/黨寶海
傅漢思《馬可·波羅到過中國:貨幣、鹽、稅收方面的新證據》評介/馬曉林
英語漢學界宋元話本小說研究述評/曾嘉文,鄧駿捷
*大的收穫是多樣性--"歐洲和中國中古寫本史"會議紀要/郝倖仔
歐洲和中國中古寫本史會議論文摘要/艾朗諾
"仁如風,戰如龍"--讀《炎鳳朔龍記:大唐帝國與東亞的中世》/馬雲超
《20世紀以來日本中國史學著作編年》指瑕/鍾焓
"國際漢學研究回顧與前瞻:我的漢學之路"會議綜述/潘建國
"國際漢學翻譯家大會"會議綜述/程蘇東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4.4-2014.12)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期 2014.12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由國家漢辦和北京大學共同籌建,旨在發揮北大在文、史、哲、考古等學科的整體優勢,吸引國外和港澳臺成就卓著的漢學家前來進行合作研究及學術交流。基地主任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榮新江教授,通訊主編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劉玉才教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