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越文化發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06763
- 條形碼:9787101106763 ; 978-7-101-1067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越文化發展論 本書特色
越文化作為一支典型的地域文化,以其綿亙不絕的發展脈絡及高峰迭起的演進軌轍為世人矚目。經過近萬年的涵育,越文化龐大的根系植根東南,而回溯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個中的特殊現象及發展規律有待把握與總結。本書充分利用近年來所出現的越地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楚竹書、越國金文、分子人類學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新材料,以史帶論,旨在探討越文化的發展現象與規律,理清越文化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和三次轉型,提煉出越文化“點狀突進”的發展模式,并力圖揭示其對于中國文化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越文化發展論 內容簡介
越文化作為一支典型的地域文化,以其綿亙不絕的發展脈絡及高峰迭起的演進軌轍為世人矚目。經過近萬年的涵育,越文化龐大的根系植根東南,而回溯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個中的特殊現象及發展規律有待把握與總結。本書充分利用近年來所出現的越地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楚竹書、越國金文、分子人類學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新材料,以史帶論,旨在探討越文化的發展現象與規律,理清越文化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和三次轉型,提煉出越文化“點狀突進”的發展模式,并力圖揭示其對于中國文化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越文化發展論 目錄
緒論
一、概念界說及本書的研究路徑
二、中國文化的發生及其地域性存在特征
三、從考古學文化譜系看中國地域文化的發生
四、地域文化的模糊融匯與共同體文化的形成
**章 越文化的起源與邊界
**節 於越的族源問題
一、分子人類學的認識與於越民族的本土發生
二、“越為夏裔”說的可能性
三、“二分論”族源觀與越國貴族、子民族屬差異的可能性
第二節 越文化的空間邊界問題
一、先越文化時期的先民活動范圍
二、越國的疆域和政區
三、越地文化時期的范圍和政區
第三節 越文化的邊際關系——以越國文化為中心
一、楚文化與越文化的關系
二、吳文化與越文化的關系
三、東夷、淮夷文化與越文化的關系
四、百越文化與越文化的關系
五、苗蠻文化與越文化的關系
六、總結
第二章 越文化發展的歷史地理環境
**節 越文化中心地的文化生態
一、區位特征
二、地表形態
三、氣候變化
四、土壤生物
五、自然災害
六、水文水利
第二節 越文化中心地的民族變遷與人口發展
一、輪替與整合:民族的歷史變遷
二、人口的增長與波動
三、人口的流動及影響
第三節 歷史地理環境對越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一、生產方式
二、軍事行為
三、社會風尚
第三章 上古時期越文化的歷史發展
**節 先越文化的演進軌轍及其文明史意義
一、先越文化興替盈縮的軌跡
二、“文明”的發生
三、良渚文化的流播與影響
第二節 越國文化的崛起與發展
一、越地歷史時期的開端及越文化中心地的確立
二、勾踐中興與越文化的突進
三、越國“山東時期”軍事擴張與文化擴張的嘗試
第三節 秦漢政治、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的越文化
一、秦帝國的統一及越地納入帝國版圖的開端
二、西漢時期越地文化低潮期的延續
三、東漢時期越地文化的**次突進
第四章 中古時期越文化的歷史發展
**節 “永嘉南渡”與中古越文化發展的轉機
一、“永嘉南渡”與六朝時期越地的歷史發展
二、士族的興起與六朝社會經濟的發展
……
第五章 近古至近代越文化的歷史發展
第六章 越文化發展的規律、動力及啟示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