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管理學基礎-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36576
- 條形碼:9787312036576 ; 978-7-312-0365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理學基礎-第2版 內容簡介
《管理學基礎(第2版)》針對財經及商貿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圍繞中層及基層管理崗位對綜合管理技能的要求,以強化管理基礎知識與先進管理思想,提升計劃與決策能力、組織與人事管理能力、領導與溝通能力和控制與績效考核能力等為目標,本著“原理先行、實務跟進、案例同步”的原則,從管理認知入手,系統地闡釋了管理思想的演進、計劃與決策、目標與戰略、組織設計與變革、領導、溝通、激勵、控制和創新等內容。
管理學基礎-第2版 目錄
管理學基礎-第2版 節選
1.1管理與管理者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在人類歷史上,還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學的出現和發展更為迅猛,對人類具有更為重大和更為激烈的影響。”管理是一種常見的活動,現代社會中,人人都在參與管理。管理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與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歷史、技術等緊密相關,研究與學習管理學,必須博采眾長,融會貫通。 1.1.1什么是管理 1.管理的必然性 (1)管理是共同勞動的產物。勞動分工是共同勞動的客觀要求,在多個人進行集體勞動的條件下,為使勞動有序進行和獲取勞動成果,就必須對有分工的勞動進行組織與協調,這就是管理。因此,管理是共同勞動的客觀要求。 (2)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得到強化和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規模的擴大,資源配置越來越復雜,各生產環節相互依賴性越來越強,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加規范的管理。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迅速得到強化與發展。 (3)管理廣泛適用于社會的一切領域,凡有人群的地方都需要管理。從人類歷史的野蠻時代到現代社會,從工商企業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其他一切組織,從治國安邦到生產經營、社會生活,無不存在管理,無不需要管理,無不依賴管理。因此,管理具有普遍性。 (4)管理已成為現代社會極為重要的社會機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的高度現代化,管理作為不可缺少的社會機能,其作用日益增強。管理是保障社會與經濟秩序,合理配置資源,有效協調與指揮社會各類活動,調動人的積極性,實現社會及各組織目標的關鍵性手段。沒有現代化的管理,就沒有現代化的社會。 2.管理的概念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管理學者們對管理的定義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重點,給出了大量的關于管理的定義。泰勒認為,管理是一門研究怎樣建立目標,然后用*好的方法經過他人的努力來達到目標的藝術;法約爾認為,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西蒙提出管理就是決策;美國管理協會則將管理定義為通過他人的努力來達到目標。 到底什么是管理呢?管理就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以有效實現目標的社會活動。據此,管理的定義包括了以下涵義: (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實現目標。所有的管理行為,都是為實現目標服務的。因為實現目標的管理才是有意義的管理。 (2)實現目標的手段是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任何管理者,大到國家總理,小到企業班組長,要實現管理目標就必須實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行為與過程。 (3)管理的本質是協調。要實現目標,就必須使資源與職能活動協調,而執行具體職能的直接目標與結果就是使資源與活動相協調,以提高效率。因此,所有的管理行為在本質上都是協調問題。 (4)管理的對象是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的活動。一方面,管理的對象是各種組織資源與各種實現組織功能目標的職能活動;另一方面,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有的資源與活動都是以人為中心的。所以,管理*重要的是對人的管理。 1.1.2管理的屬性 管理的屬性,也就是管理的性質。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管理具有兩重性。這是由生產過程本身的兩重性決定的。由于生產過程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組成的統一體,決定了管理也具有組織生產力與協調生產關系兩重功能,從而使管理具有兩重性。 ……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