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刺繡文化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24358
- 條形碼:9787513024358 ; 978-7-5130-243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刺繡文化解讀 本書特色
人類發明了“針”,“針”賦予了人類廣闊的物質文化空間。古人用骨針、獸筋實現“而衣皮葦”,無意識地產生了線的紉跡——刺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這種無意識的紉跡逐漸發展成為人們所需的刺繡紋樣。從無意識的使用到有意識的制作,再到基本功能的擴大,刺繡作為一種物質載體,在人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產生并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實用性外,人們的心理感受、審美情趣和禮制觀念等,也都通過刺繡這一載體有所表現。刺繡兼容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重屬性,可稱之為刺繡文化。中國的刺繡文化歷史,是人類創造獨特精致物質生活的歷史,也是人類積淀深厚人文意蘊和藝術精神的歷史。
中國刺繡文化解讀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論述刺繡的產生歷史、刺繡的主要地域以及刺繡的針法,為讀者提供了較為完整的我國刺繡文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以及實用價值。 本書運用大量的圖片,展示了我國刺繡文化的博大精深,此為該書的一大特點。
中國刺繡文化解讀 目錄
骨針紉跡
商周繡跡遺痕
春秋戰國“衣以文繡”為尊
秦漢錦繡貿易通西域
魏晉南北朝異域之風
隋唐五代絲綢之路遺珍
宋代閨閣畫繡
遼金刺繡文化兼容并蓄
元代繡佛妙品
明代“官”、“民”刺繡崛起江南
清代江南三織造局
跨時代繡師——沈壽與《雪宦繡譜》
當代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粹
第二章 刺繡與地點
華北地區
東北地區
華東地區
華中地區
華南地區
西南地區
西北地區
第三章 刺繡與圖案
象征圖案的解讀
象征符號的載體
第四章 刺繡與工藝
常用術語
工具和用料
工序
技法
第五章 刺繡品類欣賞
企盼子孫繁盛與延年益壽的追求
希冀婚姻美滿與家庭幸福的祈盼
富貴平安與富庶有余的渴望
友情長久的響往與仕途榮華的夢幻
俗中求雅的吉祥心理寄托
憧憬戲曲偶像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圖版目錄
后記
中國刺繡文化解讀 作者簡介
李宏復,女,滿族,吉林人。先后就讀于吉林大學考古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供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民族民間美術研究室,主要從事民族民間刺繡工藝文化研究。社會兼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學會常務理事。論文《試論文化選擇與博物館教育》、《怎樣搶救民族文物》、《應該重視民族博物館的建設》、《一幅珍貴的民族畫卷――百苗圖》、《東北地區少數民族薩滿造型藝術——民族學田野調查案例研究》、《中國傳統枕文化》等30余篇,分別發表在《中國博物館》、《美術觀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中華文化畫報》、《東南文化》、《大連大學學報》等刊物上。2003年論文《中國北方民族樺樹皮器物的造型藝術》獲吳文藻文化人類學三等獎。出版專著有:《枕的風情——中國民間枕頂繡》獲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合著《手工刺繡》參與2006年民政部組織送書下鄉活動。專著《薩滿造型藝術》為“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社科研究項目。
- >
山海經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