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24612
- 條形碼:9787310024612 ; 978-7-310-024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從政策科學角度出發, 針對政策科學理論與實踐的典型問題, 選取相關案例進行分析, 包括政策與法律、政策主體與客體、政策環境、政策制定、政策執行等方面。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目錄
前言
**章 政策與法律
1-1 理論要點
1-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反分裂國家法》是對臺政策的法律化
案例二 “封堵高考移民政策”具有合法性嗎?
案例三 走向法律化的公務員管理
1-3小結
第二章 政策主體與客體
2-1 理論要點
2-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央一號文件”的制定過程
案例二 北京出租車換型風波
案例三 中國非政府組織正在走向前臺
案例四 公民參與新模式——社區參與
案例五 公民不是公共政策的“旁觀者”
——解讀北京新交規
案例六 誰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決策主體
——透視圓明園防滲事件
案例七 蘭德公司:美國政府智囊團
2-3小結
第三章 政策環境
3-1 理論要點
3-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政績考核新策呼之欲出
案例二 高校擴招政策出臺的背景及政策執行對環境的影響
案例三 知識經濟時代的香港人口政策
案例四 “恐怖”的廣州
案例五 西部大開發政策
3-3小結
第四章 政策問題
4-1 理論要點
4-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強制婚檢——婚姻的“門檻”?
案例二 城市居民住宅問題的變遷
案例三 天津水荒
案例四 SARS擊中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軟肋”
案例五 城鄉教育的反差
案例六 網絡游戲的“魔力”
4-3小結
第五章 政策制定
5-1 理論要點
5-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褒貶不一的高!敖饬睢
案例二 自行車牌照該不該取消
案例三 《關于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的規定》的出臺始末
案例四 城市“窩棚區”的去與留
案例五 《深圳市節約用水條例》出臺:深圳水改的第二個關鍵時刻
案例六 重慶路橋年票制:聽證會成“走過場”?
案例七 審視北京市暫住證分類發放政策
5-3小結
第六章 政策執行
6-1 理論要點
6-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曇花一現的個性化車牌政策
案例二 中國不同時期的人口政策及其執行
案例三 城市“低保”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案例四 農民減負政策的執行
案例五 北京限制養狗政策的執行
案例六 市管縣政策的執行及調整
6-3小結
第七章 政策評估
7-1 理論要點
7-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陜西三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建議書
案例二 高雄市社會發展評估
案例三 春蕾計劃社會效益評估報告
案例四 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成本一效益評估
7-3小結
第八章 政策調整與政策終結
8-1 理論要點
8-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憲法的修正:政策的穩定性與變動性
案例二 城市戶口:從嚴格控制到局部放開
案例三 汽車產業政策的發展更新
案例四 國有股減持的叫停與反思
案例五 “皇糧國稅”的終結
案例六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首次大調整
8-3小結
后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節選
(三)政策問題的結構和層次 政策問題的結構和層次分析是對政策問題特點的深層次的認識,體現著政策問題的復雜程度和問題解決的難易程度。政策問題的結構是指與政策問題相關聯的各種內在要素的構成狀態。政策問題的內在要素包括:問題性質、資源投入、決策參與者、調適人數、方案數量、價值認識、概率測算、后果預測等①。根據政策問題構成要素的區別,可以將政策問題的結構分為優良、適度和不良等三種類型。而不同的結構質量決定政策問題解決的難易程度:結構質量越趨于優良,問題越容易解決;結構質量越接近不良,問題越不容易解決! ≌邌栴}的層次是指由影響范圍和社會關注參與人數的多少所決定的政策問題在社會政治過程中所處的位置。一般可以將政策問題的層次分為三個級別:微觀政治(僅涉及較少的調適對象和單一的政府機構)、系統統治(涉及一個系統或數個集團)、宏觀政治層次(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正常運轉)。政策問題的層次不同,解決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從微觀、系統到宏觀的不同政治層次中,層次越高,宏觀性越強,解決的難度就越大! 。ㄋ模┱邌栴}產生的原因 認清政策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分析政策問題的性質及制定有效政策的關鍵。由于政策問題具有主客觀統一性,所以政策問題產生的原因需要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去探索! 。╨)社會流行觀念。社會流行觀念是指社會上基于思想文化傳統,對政策問題產生原因的普通層次的直觀認識。臺灣學者林永波、張世賢認為,在政策問題原因的分析認定中,有三種流行觀念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即自然觀念、人性惡觀念和內在素質觀念①。 (2)社會現狀的理性分析。社會學家魯賓·唐納德和溫伯格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對社會現狀進行理性分析:①社會病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思想、行為的不正常狀態必然導致一系列政策問題的出現。②社會解組:社會的更替使得原先社會結構解組。新舊矛盾必然要引發大量的政策問題。③價值沖突:多元的價值認識如果不能通過協調就必然導致價值認識的沖突,價值認識的沖突又將導致行為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協調并存的多元價值觀念,也就成了政策問題。④偏差行為:如果一定數量的行為違法或脫離以法律、規章為代表的社會現行規范的要求,也就必然引發政策問題。⑤主觀認定:一些政策問題的產生有可能是個人或團體主觀界定的結果②。 。3)政策問題產生的客觀因素。引發政策問題的自然現象或人文事件即是政策問題的客觀原因。詹姆斯·安德森認為,一個國家內部發生的特定自然現象或人文事件稱為政策問題產生的“內在引發機制”,包括以下幾種情況:其一,各種自然災害;其二,意外的人文事件;其三,科技發展的副作用;其四,資源分配失衡;其五,生態變遷。國際上發生的、對一個國家內部產生影響的特定自然現象或人文事件稱為政策問題的“外在引發機制”,包括以下幾種情況:其一是戰爭,其二是國防科技的發展,其三是國際沖突,其四是國家關系格局的變化,其五是全球性經濟危機! 。4)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是政策問題產生的*終原因。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這些社會結構因素所構成的基本矛盾運動決定了社會現實與社會發展。因此,對于社會問題、政策問題的分析,不能脫離社會基本矛盾現狀,不能脫離對社會結構因素內部矛盾的現狀分析! ≡谡邌栴}產生的原因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科技發展水平與政策問題之間的關系?茖W技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進了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許多新的政策問題,使政策問題產生的可能性與危害性發生了變化。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