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歷史研究法-[新校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14709
- 條形碼:9787510814709 ; 978-7-5108-147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史研究法-[新校本] 本書特色
《中國歷史研究法》系根據錢穆先生的八次演講詞整理潤飾而成,1961年、1969年分別在香港和臺灣出版。1987年,先生對此書又加增潤,并附入《略論治史方法》《歷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兩文于后。附錄中的其他六篇文章,系先生早年所作,因與本書作意相近,編輯《全集》時將其收錄其中。 本書系錢穆先生就通史、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歷史人物、歷史地理、文化史八部分所作之分次演講,對中國史學大綱要義進行一番簡要敘述。其后先生有關史學諸作,大體意見悉本于此,欲了解先生史學見解之本源所在,必當研讀此書。
中國歷史研究法-[新校本]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研究法》系根據錢穆先生的八次演講詞整理潤飾而成,1961年、1969年分別在香港和臺灣出版。1987年,先生對此書又加增潤,并附入《略論治史方法》《歷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兩文于后。附錄中的其他六篇文章,系先生早年所作,因與本書作意相近,編輯《全集》時將其收錄其中。 本書系錢穆先生就通史、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歷史人物、歷史地理、文化史八部分所作之分次演講,對中國史學大綱要義進行一番簡要敘述。其后先生有關史學諸作,大體意見悉本于此,欲了解先生史學見解之本源所在,必當研讀此書。
中國歷史研究法-[新校本] 目錄
一 如何研究通史
二 如何研究政治史
三 如何研究社會史
四 如何研究經濟史
五 如何研究學術史
六 如何研究歷史人物
七 如何研究歷史地理
八 如何研究文化史
附錄
略論治史方法
如何研究中國史
歷史與教育
歷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
中國今日所需的新史學與新史學家
中國歷史教學
歷史教學與心智修養
中國史學之特點
中國歷史研究法-[新校本] 作者簡介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臺北,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臺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余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千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通論方面,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內容簡介:這是一部填補空白的研究專著,以美國華人社會存在的“合法代表”和“獨統之爭”這兩個核心政治問題為背景,重點分析和研究了臺灣當局40多年間的僑務政策發展和演變,并對中國大陸的僑務工作提出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