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現代教育技術教程.2級 版權信息
- ISBN:7115115664
- 條形碼:9787115115669 ; 978-7-115-1156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600
- 所屬分類:>>
現代教育技術教程.2級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共分為5章,主要介紹了教育技術的有關概念和理論基礎、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學設計、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現代化。下篇共分為6章,第1章介紹了多媒體基礎知識與應用,第2、3、4、5章分別介紹了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6.0、二維動畫制作軟件Flash MX、多媒體編輯制作軟件Authorware 6.0和網頁編輯制作軟件Dreamweaver MX的使用方法,第6章介紹了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的技巧和評估體系。
本書既是北京市高等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等級培訓指定教材,又可作為教育技術專業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教材,特別適合教學管理人員以及從事多媒體與網絡課件制作工作的教師、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現代教育技術教程.2級 目錄
上篇 現代教育技術
第1章 教育技術概論 3
1.1 教育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3
1.2 教育技術的概念與內涵 5
1.3 教育技術給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6
1.4 走出誤區,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12
1.5 教育技術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3
1.5.1 教育技術學科的現狀 13
1.5.2 教育技術學科發展的幾大趨勢 16
1.6 教育技術發展的幾大特點 17
第2章 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 21
2.1 視聽教育理論 21
2.1.1 視聽教育 21
2.1.2 視聽教育理論 22
2.2 學習理論 24
2.2.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4
2.2.2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27
2.2.3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32
2.3 傳播理論 33
2.4 系統科學理論 36
第3章 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38
3.1 光學投影媒體 38
3.1.1 幻燈媒體 38
3.1.2 投影媒體 42
3.2 電聲媒體 45
3.2.1 收音機 45
3.2.2 錄音機 47
3.2.3 激光唱機 54
3.2.4 語言實驗室 55
3.3 電視媒體 57
3.3.1 電視接收機 57
3.3.2 錄像機 59
3.3.3 攝像機 63
3.3.4 激光視盤機 65
3.3.5 閉路電視系統 67
3.3.6 衛星廣播電視系統 69
3.4 計算機媒體 71
3.4.1 計算機 71
3.4.2 計算機輔助教學 72
3.4.3 多媒體計算機 74
3.4.4 計算機網絡 76
第4章 教學設計 79
4.1 概述 79
4.1.1 教學設計的定義 79
4.1.2 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79
4.2 教學設計的指導原則與過程 80
4.2.1 教學設計的指導原則 80
4.2.2 教學設計的主要過程 82
4.3 學習教學設計的目的和方法 82
4.3.1 學習教學設計的目的 82
4.3.2 學習教學設計的方法 83
4.4 使用多種媒體優化組合的教學設計方法 83
4.4.1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 83
4.4.2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特點 84
4.4.3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84
4.4.4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 85
4.4.5 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的設計 85
4.4.6 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相互關系 87
4.4.7 教學策略的設計 88
4.4.8 課堂教學的組織結構 91
4.4.9 學習效果的評價 93
4.5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的設計方法 95
4.6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方法 99
4.6.1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 99
4.6.2 教學設計的程序和步驟 100
4.7 教學方法的現代化 106
4.8 教學模式 109
4.8.1 傳統教學模式 109
4.8.2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110
4.8.3 個別化教學模式 111
4.8.4 網絡教學模式 112
第5章 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現代化 115
5.1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改革的制高點 115
5.2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的要求 117
5.3 學校教育如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要求 118
5.4 學校教育現代化 120
5.4.1 教育現代化 120
5.4.2 教育現代化應與社會現代化相適應 123
5.4.3 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開展現代化教育 123
5.4.4 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與創新 123
5.5 實現現代教育技術的目標 124
下篇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第1章 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 129
1.1 媒體的概念 129
1.1.1 基本概念 129
1.1.2 基本特征 130
1.2 多媒體的關鍵技術 130
1.2.1 數據壓縮與編碼技術 130
1.2.2 數字圖像技術 131
1.2.3 數字音頻技術 131
1.2.4 數字視頻技術 132
1.2.5 多媒體網絡技術 133
1.2.6 超媒體技術 133
1.3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133
1.4 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育中的方式 135
1.5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 137
1.5.1 多媒體計算機應能實現的功能 137
1.5.2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配置 139
1.5.3 多媒體制作基礎 145
第2章 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6.0 155
2.1 基本概念 155
2.2 認識Photoshop 6.0 159
2.2.1 Photoshop 6.0的啟動 159
2.2.2 Photoshop 6.0的操作界面 159
2.2.3 圖片的創建、打開和保存 161
2.3 Photoshop 6.0工具箱的使用 163
2.3.1 選取工具 164
2.3.2 繪圖工具 167
2.3.3 多邊形工具 176
2.3.4 文字工具 180
2.3.5 切片工具 182
2.3.6 其他工具 183
2.3.7 工具欄中的其他選項 185
2.4 圖層 187
2.4.1 圖層簡介 187
2.4.2 色彩混合模式 190
2.4.3 創建圖層 192
2.4.4 層編輯 193
2.4.5 圖層組的應用 195
2.4.6 層效果的設置和應用 196
2.5 路徑 196
2.5.1 路徑概述 196
2.5.2 路徑類工具 197
2.5.3 路徑的創建 198
2.5.4 路徑的調整 200
2.5.5 路徑的填充和描邊 201
2.5.6 路徑與選區的轉換 202
2.6 通道面板 203
2.7 濾鏡的應用 207
2.7.1 火焰字的制作 207
2.7.2 七彩特效字的制作 212
2.8 圖像處理的基本方法 215
第3章 動畫制作軟件Flash MX 220
3.1 Flash MX的基本操作 220
3.2 繪圖工具的使用 223
3.3 幀的操作 234
3.4 圖層的操作 235
3.5 元件與庫 238
3.6 補間動畫 239
3.6.1 動作補間動畫 239
3.6.2 形狀補間動畫 241
3.7 加入聲音 243
3.8 按鈕動畫 245
3.9 Flash MX動畫發布 247
第4章 多媒體軟件創作工具Authorware 6.0 251
4.1 Authorware 6.0基礎 251
4.1.1 Authorware 6.0的主要特點 251
4.1.2 Authorware 6.0的工作環境 252
4.2 圖形的處理 256
4.2.1 插入圖片 256
4.2.2 繪圖工具箱 258
4.3 文本的編輯 259
4.4 創建動畫效果 261
4.5 交互響應 265
4.5.1 交互響應的類型 266
4.5.2 按鈕交互 266
4.5.3 目標區域交互 270
4.5.4 文本交互 273
4.5.5 條件交互 277
4.5.6 時間限制交互和重試限制交互 281
4.6 框架、導航與判斷圖標 284
4.6.1 框架圖標 284
4.6.2 導航圖標 289
4.6.3 超文本設置 291
4.6.4 判斷圖標 292
4.7 聲音、視頻及數字電影的運用 295
4.7.1 聲音圖標 295
4.7.2 數字電影圖標 300
4.7.3 視頻圖標 304
4.8 變量與函數 304
4.8.1 變量 304
4.8.2 函數 307
4.8.3 運算符和表達式 308
4.9 知識對象 309
4.10 打包發布 311
第5章 網頁創作工具 Dreamweaver MX 317
5.1 Dreamweaver MX概述 317
5.1.1 Dreamweaver MX軟件的主要特點 317
5.1.2 Dreamweaver MX的工作界面 317
5.1.3 設置工作環境 321
5.1.4 使用幫助 323
5.2 建立與管理本地站點 323
5.2.1 建立本地站點 323
5.2.2 在站點中添加內容 325
5.2.3 管理本地站點 327
5.2.4 顯示與隱藏站點地圖 328
5.3 文檔的基本操作 329
5.3.1 文檔的建立與保存 330
5.3.2 插入網頁對象 331
5.3.3 設置頁面屬性 334
5.3.4 操作的撤消與恢復 335
5.3.5 HTML代碼 337
5.4 網頁中的文字與圖像 338
5.4.1 文本的編輯 338
5.4.2 格式化文本 338
5.4.3 HTML樣式的使用 342
5.4.4 CSS樣式的使用 344
5.4.5 圖像的使用 348
5.5 創建超鏈接 352
5.5.1 超鏈接與文件地址 352
5.5.2 創建超鏈接 354
5.6 網頁排版與布局 359
5.6.1 使用表格 359
5.6.2 使用圖層 364
5.6.3 使用布局表格 368
5.7 框架的使用 374
5.7.1 創建框架 374
5.7.2 選擇框架和框架頁 376
5.7.3 保存框架和框架頁文件 378
5.7.4 設置框架與框架頁屬性 378
5.7.5 框架中的超鏈接 379
5.7.6 瀏覽器不支持框架技術的問題 380
5.8 表單與行為 380
5.8.1 HTML表單的創建 380
5.8.2 行為的使用 383
5.9 測試與發布 385
5.9.1 站點測試與發布的基本要求 385
5.9.2 站點測試 385
5.9.3 站點發布 387
第6章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評價 390
6.1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過程 390
6.1.1 多媒體課件的選擇與編制原則 390
6.1.2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步驟 392
6.1.3 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出現的問題 394
6.1.4 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心理策略 396
6.2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中的審美與認知過程 399
6.2.1 對畫面的期待--多媒體教學的始前狀態 399
6.2.2 畫面引起的注意--多媒體課件的獨到之處 400
6.2.3 對課件畫面的感知--教學信息暢通傳達的前提 401
6.2.4 課件畫面引起的情感--真、善、美的互動 403
6.2.5 畫面促進理解--多媒體課件的強大優勢 404
6.2.6 為想象插上翅膀--思維與知識共飛翔 406
6.2.7 審美積淀與知識吸收--課件對記憶的多渠道促進 409
6.3 多媒體課件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 412
6.3.1 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 413
6.3.2 界面設計的構思 413
6.3.3 多媒體課件目錄頁設計的基本原則 416
6.3.4 多媒體課件字幕設計的基本原則 417
6.4 多媒體課件界面設計的表達規律 419
6.4.1 多媒體課件中各種視覺要素的表達規律 419
6.4.2 視覺要素的整體編排 429
6.4.3 實例分析 436
6.5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評價 444
6.6 網絡教學課件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規律 445
6.6.1 網絡課件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 446
6.6.2 網絡課件界面設計的規律 447
第1章 教育技術概論 3
1.1 教育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3
1.2 教育技術的概念與內涵 5
1.3 教育技術給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6
1.4 走出誤區,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12
1.5 教育技術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3
1.5.1 教育技術學科的現狀 13
1.5.2 教育技術學科發展的幾大趨勢 16
1.6 教育技術發展的幾大特點 17
第2章 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 21
2.1 視聽教育理論 21
2.1.1 視聽教育 21
2.1.2 視聽教育理論 22
2.2 學習理論 24
2.2.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4
2.2.2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27
2.2.3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32
2.3 傳播理論 33
2.4 系統科學理論 36
第3章 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38
3.1 光學投影媒體 38
3.1.1 幻燈媒體 38
3.1.2 投影媒體 42
3.2 電聲媒體 45
3.2.1 收音機 45
3.2.2 錄音機 47
3.2.3 激光唱機 54
3.2.4 語言實驗室 55
3.3 電視媒體 57
3.3.1 電視接收機 57
3.3.2 錄像機 59
3.3.3 攝像機 63
3.3.4 激光視盤機 65
3.3.5 閉路電視系統 67
3.3.6 衛星廣播電視系統 69
3.4 計算機媒體 71
3.4.1 計算機 71
3.4.2 計算機輔助教學 72
3.4.3 多媒體計算機 74
3.4.4 計算機網絡 76
第4章 教學設計 79
4.1 概述 79
4.1.1 教學設計的定義 79
4.1.2 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79
4.2 教學設計的指導原則與過程 80
4.2.1 教學設計的指導原則 80
4.2.2 教學設計的主要過程 82
4.3 學習教學設計的目的和方法 82
4.3.1 學習教學設計的目的 82
4.3.2 學習教學設計的方法 83
4.4 使用多種媒體優化組合的教學設計方法 83
4.4.1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 83
4.4.2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特點 84
4.4.3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84
4.4.4 多種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 85
4.4.5 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的設計 85
4.4.6 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相互關系 87
4.4.7 教學策略的設計 88
4.4.8 課堂教學的組織結構 91
4.4.9 學習效果的評價 93
4.5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的設計方法 95
4.6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方法 99
4.6.1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 99
4.6.2 教學設計的程序和步驟 100
4.7 教學方法的現代化 106
4.8 教學模式 109
4.8.1 傳統教學模式 109
4.8.2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110
4.8.3 個別化教學模式 111
4.8.4 網絡教學模式 112
第5章 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現代化 115
5.1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改革的制高點 115
5.2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的要求 117
5.3 學校教育如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要求 118
5.4 學校教育現代化 120
5.4.1 教育現代化 120
5.4.2 教育現代化應與社會現代化相適應 123
5.4.3 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開展現代化教育 123
5.4.4 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與創新 123
5.5 實現現代教育技術的目標 124
下篇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第1章 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 129
1.1 媒體的概念 129
1.1.1 基本概念 129
1.1.2 基本特征 130
1.2 多媒體的關鍵技術 130
1.2.1 數據壓縮與編碼技術 130
1.2.2 數字圖像技術 131
1.2.3 數字音頻技術 131
1.2.4 數字視頻技術 132
1.2.5 多媒體網絡技術 133
1.2.6 超媒體技術 133
1.3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133
1.4 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育中的方式 135
1.5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 137
1.5.1 多媒體計算機應能實現的功能 137
1.5.2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配置 139
1.5.3 多媒體制作基礎 145
第2章 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6.0 155
2.1 基本概念 155
2.2 認識Photoshop 6.0 159
2.2.1 Photoshop 6.0的啟動 159
2.2.2 Photoshop 6.0的操作界面 159
2.2.3 圖片的創建、打開和保存 161
2.3 Photoshop 6.0工具箱的使用 163
2.3.1 選取工具 164
2.3.2 繪圖工具 167
2.3.3 多邊形工具 176
2.3.4 文字工具 180
2.3.5 切片工具 182
2.3.6 其他工具 183
2.3.7 工具欄中的其他選項 185
2.4 圖層 187
2.4.1 圖層簡介 187
2.4.2 色彩混合模式 190
2.4.3 創建圖層 192
2.4.4 層編輯 193
2.4.5 圖層組的應用 195
2.4.6 層效果的設置和應用 196
2.5 路徑 196
2.5.1 路徑概述 196
2.5.2 路徑類工具 197
2.5.3 路徑的創建 198
2.5.4 路徑的調整 200
2.5.5 路徑的填充和描邊 201
2.5.6 路徑與選區的轉換 202
2.6 通道面板 203
2.7 濾鏡的應用 207
2.7.1 火焰字的制作 207
2.7.2 七彩特效字的制作 212
2.8 圖像處理的基本方法 215
第3章 動畫制作軟件Flash MX 220
3.1 Flash MX的基本操作 220
3.2 繪圖工具的使用 223
3.3 幀的操作 234
3.4 圖層的操作 235
3.5 元件與庫 238
3.6 補間動畫 239
3.6.1 動作補間動畫 239
3.6.2 形狀補間動畫 241
3.7 加入聲音 243
3.8 按鈕動畫 245
3.9 Flash MX動畫發布 247
第4章 多媒體軟件創作工具Authorware 6.0 251
4.1 Authorware 6.0基礎 251
4.1.1 Authorware 6.0的主要特點 251
4.1.2 Authorware 6.0的工作環境 252
4.2 圖形的處理 256
4.2.1 插入圖片 256
4.2.2 繪圖工具箱 258
4.3 文本的編輯 259
4.4 創建動畫效果 261
4.5 交互響應 265
4.5.1 交互響應的類型 266
4.5.2 按鈕交互 266
4.5.3 目標區域交互 270
4.5.4 文本交互 273
4.5.5 條件交互 277
4.5.6 時間限制交互和重試限制交互 281
4.6 框架、導航與判斷圖標 284
4.6.1 框架圖標 284
4.6.2 導航圖標 289
4.6.3 超文本設置 291
4.6.4 判斷圖標 292
4.7 聲音、視頻及數字電影的運用 295
4.7.1 聲音圖標 295
4.7.2 數字電影圖標 300
4.7.3 視頻圖標 304
4.8 變量與函數 304
4.8.1 變量 304
4.8.2 函數 307
4.8.3 運算符和表達式 308
4.9 知識對象 309
4.10 打包發布 311
第5章 網頁創作工具 Dreamweaver MX 317
5.1 Dreamweaver MX概述 317
5.1.1 Dreamweaver MX軟件的主要特點 317
5.1.2 Dreamweaver MX的工作界面 317
5.1.3 設置工作環境 321
5.1.4 使用幫助 323
5.2 建立與管理本地站點 323
5.2.1 建立本地站點 323
5.2.2 在站點中添加內容 325
5.2.3 管理本地站點 327
5.2.4 顯示與隱藏站點地圖 328
5.3 文檔的基本操作 329
5.3.1 文檔的建立與保存 330
5.3.2 插入網頁對象 331
5.3.3 設置頁面屬性 334
5.3.4 操作的撤消與恢復 335
5.3.5 HTML代碼 337
5.4 網頁中的文字與圖像 338
5.4.1 文本的編輯 338
5.4.2 格式化文本 338
5.4.3 HTML樣式的使用 342
5.4.4 CSS樣式的使用 344
5.4.5 圖像的使用 348
5.5 創建超鏈接 352
5.5.1 超鏈接與文件地址 352
5.5.2 創建超鏈接 354
5.6 網頁排版與布局 359
5.6.1 使用表格 359
5.6.2 使用圖層 364
5.6.3 使用布局表格 368
5.7 框架的使用 374
5.7.1 創建框架 374
5.7.2 選擇框架和框架頁 376
5.7.3 保存框架和框架頁文件 378
5.7.4 設置框架與框架頁屬性 378
5.7.5 框架中的超鏈接 379
5.7.6 瀏覽器不支持框架技術的問題 380
5.8 表單與行為 380
5.8.1 HTML表單的創建 380
5.8.2 行為的使用 383
5.9 測試與發布 385
5.9.1 站點測試與發布的基本要求 385
5.9.2 站點測試 385
5.9.3 站點發布 387
第6章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評價 390
6.1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過程 390
6.1.1 多媒體課件的選擇與編制原則 390
6.1.2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步驟 392
6.1.3 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出現的問題 394
6.1.4 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心理策略 396
6.2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中的審美與認知過程 399
6.2.1 對畫面的期待--多媒體教學的始前狀態 399
6.2.2 畫面引起的注意--多媒體課件的獨到之處 400
6.2.3 對課件畫面的感知--教學信息暢通傳達的前提 401
6.2.4 課件畫面引起的情感--真、善、美的互動 403
6.2.5 畫面促進理解--多媒體課件的強大優勢 404
6.2.6 為想象插上翅膀--思維與知識共飛翔 406
6.2.7 審美積淀與知識吸收--課件對記憶的多渠道促進 409
6.3 多媒體課件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 412
6.3.1 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 413
6.3.2 界面設計的構思 413
6.3.3 多媒體課件目錄頁設計的基本原則 416
6.3.4 多媒體課件字幕設計的基本原則 417
6.4 多媒體課件界面設計的表達規律 419
6.4.1 多媒體課件中各種視覺要素的表達規律 419
6.4.2 視覺要素的整體編排 429
6.4.3 實例分析 436
6.5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評價 444
6.6 網絡教學課件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規律 445
6.6.1 網絡課件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 446
6.6.2 網絡課件界面設計的規律 447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