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11551
- 條形碼:9787550211551 ; 978-7-5502-1155-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 本書特色
失業必然導致貧窮,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嗎?在美國,數百萬的底層勞工終日工作,卻只能賺得每小時6—7美元的*低時薪,他們要如何生存,又是否能夠走向成功?
為了尋找底層貧窮的真相,作者隱藏自己的身份與地位,潛入美國的底層社會,去體驗底薪階層是如何掙扎求生的。她為此制定了嚴苛的執行標準,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相應調整,力求貼近低薪階層的生存實態。在化身底層勞工的這段期間,作者流轉于不同城市、不同行業,先后當過服務員、旅館服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以及沃爾瑪的售貨員,也遇到了許多擁有不同背景、個性迥異的上司與同事。作者將自己在基本生活線上掙扎的經歷描述得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又出乎意料地幽默,展現了底層勞工在薪資、住房、醫療、雇傭關系等各方面的生存實態。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 內容簡介
推薦一:“越貧窮越工作”的口號 vs “越工作越貧窮”的現實
推薦二:努力工作就能改善生活,是否已經淪為一句謊言?
推薦三:這不僅是美國底層民眾的故事 也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
推薦四:盤踞亞馬遜暢銷書榜長達12年
全球已有英、法、日等14個語言版本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 目錄
致 謝
序 章 準備開工
**章 在佛羅里達州當服務員
第二章 在緬因州擦擦抹抹
第三章 在明尼蘇達州賣東西
第四章 成果評估
出版后記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 相關資料
難能可貴的是,艾倫瑞克既揭示出“社會事實”,又寫得好看,或許,在研究者看來是學術著作,而在普通讀者看來是有趣的故事。無論如何,她讓我們明白,社會成員之間息息相關,休戚與共。
——郭于華,清華大學教授
芭芭拉·艾倫瑞克以親身的經歷與第一手的豐富素材,揭露了美國嚴重的階級分化,底層老百姓為了生計和一瓦棲身,游走于商業資本和地產資本之間,為生存和尊嚴,每一天都進行著充滿苦與樂的抗爭。
——潘毅,《中國女工》作者
通過艾倫瑞克的作品,讓我們愈加理解了“貧困”的含義。所謂“貧困”,不僅僅指物質,更重要的在于精神,創造出大量“精神貧困”的社會,是一個衰弱的社會。不管軍力有多么強大,不管gdp有多么高,因為在這樣的社會中,將無法“再生產”有人性、有尊嚴的人,也將不會“可持續發展”。
——廉思,“蟻族”研究第一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 作者簡介
著者
芭芭拉 ·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美國暢銷書作家。1941年生,洛克菲勒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女性主義者、民主社會主義者和政治活動家。曾任《時代雜志》專欄作家,作品常出現在《哈潑》《國家》《新共和》等重要刊物中。她出身底層,父親是礦工,前夫是卡車司機,因此特別關注美國底層社會的生活。至今已出版21本著作,代表作有《紐約時報》暢銷榜作品《M型社會白領的新試煉》(Bait and Switch: The [Futile] Pursuit of the American Dream,2005)、《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Sided: How the Relentless Promotion of Positive Thinking Has Undermined America,2008)等。
譯者
林家瑄,1973年生于臺灣新竹,臺灣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曾任藝術行政、期刊編輯,并從事翻譯。譯作包括《兩位嚴肅的女人》《少年羅比的秘境之旅》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