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拾味臺北——真滋味(蛋蛋in北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993843
- 條形碼:9787560993843 ; 978-7-5609-9384-3
- 裝幀:一般雅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拾味臺北——真滋味(蛋蛋in北京) 本書特色
本書從一個出生于臺灣名廚世家的“吃貨”的視角,描寫了*具特色的臺北美食。兩百多頁的文字分為五章,涵括了十個臺北小吃、十個深夜食堂、十個有味道的餐廳、十個傳統甜蜜蜜和十個有意思的咖啡&茶等內容。作者精心挑選了五十家店鋪(或流動小攤),用文字和美圖介紹了其代表性的食物,并講述了店鋪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讓讀者在欣賞美文美圖的同時,更能為這種一甲子只賣一種食物的堅持而感嘆。哪怕是再小的生意,如果能堅持用心經營,也一定能成功,也許這種樸實的堅持正是許多臺灣人能成功的秘訣。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品味真正臺北的吃喝玩樂,體驗真正屬于臺北的美好,讓旅游不只是浮光掠影、讓旅游不只是走馬看花,去體會真正的風土人文氣息,為這里的物華歡呼,為這里的人文感動。
拾味臺北——真滋味(蛋蛋in北京) 內容簡介
臺北人寫臺北,不僅描寫了多種百年美食,更講述了其背后的故事與精神。 《拾味臺北:真滋味》是一本工具型與文化型兼備的圖文書。 作者 蛋蛋in北京 在大陸美食圈極具人氣,粉絲很多,其微博和博客深受追捧,并經常在電視臺出鏡,多次評為美食達人。 臺旅會主任作序;cctv“中國味道”總顧問等名家推薦。 本書的攝影由臺灣名攝影師完成;排版和封面設計也由臺灣知名設計工作室執行。 另有《食味臺北:心旅行》------不僅僅是攻略型的寶典,每一份介紹都充滿著溫暖和愛。
拾味臺北——真滋味(蛋蛋in北京) 目錄
推薦序
十個臺北小吃
東區*好吃的鹽酥雞
堅持必須要用豬油煎——賴記蚵仔煎
從路邊攤變成店面——泉州街蚵仔面線+隔壁的烤香腸
老艋舺人的早餐店——周記肉粥店
習慣養成了難忘的滋味——貝玉甜不辣
心中**名的牛肉面——林東芳牛肉面店
內行中的內行才知道的老店——條仔米苔目
來一份夠臺灣的外省早餐——青島豆漿店
排隊人氣就是金字招牌——金峰鹵肉飯
雙唇充滿膠元蛋白的沾粘感——富霸王豬腳店
十個深夜食堂
不能說的秘密——zabu雜鋪
超臺味的快炒海產店——阿華海鮮
讓你對關東煮從此改觀——佃權
因夜店而出名的宵夜地——陳家涼面
吃的是一碗滿滿的情感——嘉義鮑魚海產粥
冬補夏補各有一套——海友十全藥燉排骨
那一款屬于臺灣人的魚——阿財虱目魚
誰說便宜無好貨——阿桐阿寶四神湯
臺北*有名的稀飯宵夜街——復興南路
一碗充滿媽媽溫暖的面——四鄉五島 馬祖面館
十個有味道的餐廳
原來餐廳可以這樣開——上引水產
我吃過*好吃的饅魚飯——肥前屋
日式學校宿舍里的回憶——野草食屋
讓我豎起大拇指的店——蘇杭點心店
讓天然的食材和調味融合在細節里——café nonzero
每道菜都有退伍老兵的鄉愁——村子口眷村菜
老饕間的好臺味——大隱酒食
好味道就會人人皆知——四知堂
分享我的兒時畫面——磚窯古早味懷舊餐廳
把店罵出特色,把客人罵出情感——三十三間堂日本料理
十個傳統甜蜜蜜
吃下一份老字號的家庭情感——阿猜嬤
對味道的記憶來自于習慣——饒河街杏花村
那些對于古早味的記憶——楊記花生玉米冰
藏得再深也躲不過老饕的鼻子——永康街芋頭大王
過節在臺灣吃的是湯圓——八棟圓仔湯
那些陪著我們成長的“叭噗”——永富冰淇淋
過去吃過的芋圓都是浮云——九份芋圓
臺藉日本奶奶的好手藝——三明堂
一份來自對弟弟的愛——愛弟豆花
在那個沒有芝士蛋糕的年代——吃吃看
十個有意思的咖啡&茶
全臺*好吃的松餅——melange caf?(米朗琪咖啡館)
眷村味兒的文創和美食——good cho's(好丘)
建筑師手中的老屋新生——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有品質的享樂生活哲學——pekoe cafe
不曬稻殼曬文藝——luguo(爐鍋咖啡廳)
當偏執狂碰上面包——la terre(大地烘焙坊)
來一款治愈心靈的茶——smith&hsu
演繹出專業的樂章——湛盧咖啡館
不破爛的小破爛——cafe junkies(小破爛咖啡廳)
臥虎藏龍的客人很低調——路上撿到一只貓
附錄
上網方式
換錢方式
自助出行建議
臺北單車租借:youbike 微笑單車
自由定制行程服務
酒店預定
精選臺北十大手信/伴手禮
拾味臺北——真滋味(蛋蛋in北京) 相關資料
認識蛋蛋是在我擔任美食文化顧問的電視記錄片《北京味道》拍攝過程中,后來我們倆合作又為一家英文雜志拍攝了一個搞笑封面,兩個大男人在那里和一根面條較勁。由此知道蛋蛋是個愛家庭,愛美食的臺灣新好男人。一向以為愛美食的人總是不乏情緒的,真性情的蛋蛋在這本書里介紹的臺灣吃、玩的文字,一定會是有趣的,耐讀的。一個在北京生活的臺北人,既有對家鄉的深切感念,也有遠離后的靜觀,在這本書里,你會隨時感受到蛋蛋in北京的鄉愁與熱愛。
cctv中央電視臺《中國味道》總顧問 董克平
經常在電視節目上,憑著過人的味蕾和對食物的見解,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效果,而私底下的他,還是個風趣又親切的臺灣人,他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我的好朋友—蛋蛋。這本《拾味臺北》不但結合他對美食的專業,更透過對自己家鄉的了解,呈現那些經過歲月沉淀的風俗民情;拿著這本書,不但吃的是真正臺灣滋味,逛的是巷弄小清新,更能從蛋蛋的文字里,感受到那份臺灣人的純真和樸質,“拾”起屬于大家的臺北味道。
btv北京生活頻道《美食地圖》主持人 夢遙
從2008年認識蛋蛋,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經常每周末跟著他游走北京大街小巷找尋美味,即便是門臉再不起眼的小店里藏著的美食,也逃不過“吃貨”的法眼。如今這個臺灣人出書了,這本介紹他家鄉的書,當然少不了各式藏匿巷弄的美食。書中不單只有“吃“,還介紹了臺北近郊踏青、老街、文創產業,甚至還有孵育音樂的演藝空間,他不只在尋找“吃”的過程中發現美,也同時把這城市里的溫情與驚喜,分享給你和我。
《環球時報》資深旅游記者/國內游總監 顏銘
關注他微博的人一定對他又愛又恨。明明像沖鋒兵一樣在美食世界里身先士卒,卻擁有巨蟹座特有的敏銳味覺和吃不胖的身材。看他筆下的臺北,無論食物或店面,如此踏實,是非常誠懇的推薦。也許“缺少”傳統美食評鑒家的“婉轉華麗”,但也正因為如此,他能最直接地從中捕捉到需要的信息,令人動心——所以,我并不真的喜歡叫他美食家或者美食達人,我更喜歡叫他蛋蛋。對,就是那個很喜歡“裝可愛”的蛋蛋。
全球旅游書《走到哪里都是晴天》作者 涼夏
拾味臺北——真滋味(蛋蛋in北京) 作者簡介
蛋蛋in北京,本名董孟浩,臺灣人。出生于臺灣名廚世家,因從小對食物的敏銳味蕾,成為一路尋找美食的達人,透過自己的舌頭與對各國料理的認知,以圖文的方式在博客上與大家分享心得與制作方法。從搬來北京至今,嘗遍了超過400家的京城美食餐廳。其美食博客和微博被關注上百萬次,特色博文熱受追捧。經常受邀為美食雜志撰稿,或參與各種美食品鑒會,擔任專家評委。 榮譽集錦: 大眾點評網2010美食探店達人、2011年度北京食神獎、2012年度北京美食達人 美國藍海網絡電視臺 北京的美食高手專訪/ 美食節目嘉賓 東南衛視 走近東南節目 美食高手專訪 北京臺 美食地圖 大食客邀請嘉賓 The Beijinger雜志2010~2013餐廳評選的專家評委 The Beijinger雜志 2013年3月份雜志封面人物 CCTV2中法廚王爭霸 評委 BTV北京臺“北京味道” 大型制作紀錄片第四集錄制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