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企業的治理與創新模式-與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22373
- 條形碼:9787543222373 ; 978-7-5432-223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企業的治理與創新模式-與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比較 本書特色
《中國企業的治理與創新模式(與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比較)》所處的國際學術研究領域是市場經濟模式、企業發展模式和創新模式的國際比較。該領域里權威的研究方法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Peter A.Hall和美國杜克大學的David Soskice在2001年提出的“比較市場經濟模式的研究方法”(Hall and Soskice,2001)。本書正是基于這個研究方法,將中國的企業治理結構同兩種基本市場經濟模式(即社會協作型市場經濟“德日模式”和自由市場經濟“美英模式”)中的企業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中國市場經濟的模式、創新機制和核心競爭力。本書由廖春著。
中國企業的治理與創新模式-與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比較 內容簡介
與傳統的轉軌經濟論著所不同的是,本書將中國經濟放入“市場經濟模式、企業發展模式和創新模式國際比較”的研究領域中進行分析,采用了該領域中較新的也是權威的方法論,即Peter A. Hall與David Soskice開創的方法論。這個研究方法選取了諸多的視角,包括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企業的勞資關系模式、企業間的關系模式、銀行融資體系和資本市場融資體系、企業的融資模式和主要業績指標、企業的創新機制和核心競爭力、外國直接投資和技術轉移效應等等。在這個方法論的引導下,本書認為:在經過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實質性改革之后,中國已經建立起來了雙重結構的市場經濟——國有經濟部門建立起來了類似于德日模式的社會協作型市場經濟和協作導向型的企業治理結構;私有經濟部門建立起來了類似于美英模式的自由市場經濟和市場導向型的企業治理結構。本書首次分析論證了中國雙重結構的市場經濟模式、其核心競爭力及其創新機制,也分析論證了中國經濟是如何雙向趕超發達的社會協作型市場經濟和自由市場經濟的。本書所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中國經濟在1998—2008年10年間的長期穩定增長正是得益于雙重結構的市場經濟,由雙重核心競爭力、雙重創新機制和雙向趕超效應所驅動。本書一方面從新的視角揭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根源,另一方面,憑借雙重結構市場經濟的研究方法也對該國際學術領域做出了貢獻。
中國企業的治理與創新模式-與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比較 目錄
中國企業的治理與創新模式-與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比較 作者簡介
廖春,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經濟學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主要從事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機制、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經濟模式的國際比較研究。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要著作為Springer于2009年出版的The Governance Structures of Chinese Firms:Innovation,Competitiveness,and Growthina Dual Economy(亦即本書的英文原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