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16268
- 條形碼:9787308116268 ; 978-7-308-1162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本書特色
著名財經作家 吳曉波集大成之作! 以史為鑒,辯駁得失; 打破時間壁壘,重構歷代變法全貌! 如果不研究歷代經濟的變革, 其實無法真正理解當前的中國! 謹以此書,向錢穆先生致敬!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內容簡介
兩千七百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改制變法,使得齊國一躍成為霸主,傲視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時國庫充實,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為之緩解;公元1978年,總設計師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百年積弱的中國經濟再度崛起,重回強國之列。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歷了十數次重大的經濟變革,每一次變法,都順應社會發展而發生,也都對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今,新的社會發展又提出了繼續變革的要求……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經濟變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對中國歷史上十數次的重大經濟變法的種種措施和實踐作了系統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變,坦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式改革的歷史脈絡,又剖析了隱藏在歷代經濟變革中的內在邏輯與規律。辯駁得失,以史為鑒,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經濟史”。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目錄
導論 研究中國的方法
崛起或崩潰,是一個問題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誰家的“大勢”?
兩個研究工具及兩個結論
**講 管仲變法:兩千多年前的“凱恩斯主義”
被嚴重誤讀的“士農工商”
“放活微觀,管制宏觀”
“鹽鐵專營"的始作俑者
鼓勵消費的異端思想
“以商止戰”與和平稱霸
中國古代版的“凱恩斯”
第二講 商鞅變法:命令型計劃經濟的鼻祖
以農立國:**個在土地改革中嘗到甜頭
軍爵制度:打造出世界上**個平民社會
郡縣制度:中央集權制的政治雛形
強國邏輯:中央集權制度的奠基之人
毛澤東:“百代都行秦政法”
第三講 漢武帝變法:頂層設計的集大成者
“文景之治”的成就與后果
劉徹:大一統制度的集大成者
產業改革:鑄錢、鹽鐵與釀酒
流通改革:均輸與平準
稅收改革:告緡令與算緡令
變法造就**個“半億帝國”
變法的負面效應及爭論
鹽鐵會議與“桑弘羊之問”
第四講 王莽變法:**個社會主義者的改革
變法背景:世族經濟威脅中央集權
改革三戰場:財政、貨幣和土地
*慘烈的改革結果
劉秀對世族開戰的失敗
“桃花源記”的經濟學詮釋
第五講 世民治國:*盛的王朝與*小的政府
科舉制以及世族勢力的式微
李世民解決吏政、兵政之患
關于專營政策的反復與爭議
城市經濟的空前繁榮
劉晏變法:專營制度的歸來
民間工商資本的五條出路
第六講 王安石變法:*后的整體配套改革
“杯酒釋兵權”的政策利弊
寬松與禁榷并舉
士紳經濟的定型
千年第二回的“延和殿廷辯”
*后一次整體配套體制改革
“改革標本”王安石
“世界時間”里的變法
第七講 明清停滯:大陸孤立主義的后果
四大基本制度的惡質化
鐵桶陣:對外閉關鎖國
散沙術:對內男耕女織
城市化率的下滑
對“自轉慣性”的預警
陷入官商泥潭的工商經濟
被槍炮打破的“超穩定結構”
第八講 洋務運動:缺乏現代性的現代化變革
洋務運動不是一場“遲到的運動”
以鐵路為例:發展與穩定的取舍
以輪船招商局為例:國營與民營的取舍
中日對比: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
商人與知識精英在體制外“會師”
立憲運動: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的選擇
洋務運動的制度性遺產
第九講 兩個民國:從極度自由到“統制經濟”
四個基本制度的全面崩壞
空前強大的民營經濟
地方自治的試驗
被歡呼回來的獨裁者
國民黨的經濟主張
擠壓民間資本的五種辦法
第十講 計劃經濟:從自負到自毀的大試驗
上海試驗:計劃經濟的體系雛形
“**個五年計劃”:計劃經濟的建設模式
七年消滅私營經濟
兩次自毀性的經濟運動
回收土地:政府的三大收益
文化大革命:紊亂十年
第十一講 改革開放(上):沒有藍圖的改革
第三種社會主義經濟模式
增量改革:由農民發動的工業化運動
中央政府的角色:放權與非均衡戰略
地方政府的角色:積極參與和冒險支持
“哪里是改革的主戰場”
物價闖關:轉折點上的“意外失利”
80年代:“一切改革都從違法開始”
第十二講 改革開放(下):集權主義的回歸
分稅制:從增量改革到整體改革
1998年的“三駕馬車”
國有企業的絕地復蘇
“大國崛起”與朱氏邏輯
從鐵本案到四萬億計劃:第六次“國進民退”
發展與公平:2013年的雙重困境
后記 回到歷史的基本面
一個不容置疑的前提:“統一文化”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邊界
兩個永恒性的主題:分權與均富
三個*特殊的戰場:國有經濟、土地和金融業
四股前所未見的新勢力:互聯網、ngo組織、企業家和自由知識分子
跋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節選
著名財經作家 吳曉波 *新力作!
以史為鑒,辯駁得失;
打破時間壁壘,重構歷代變法全貌!
中國未來的改革,能否走出歷史的閉環?
如果不研究歷代經濟的變革,
其實無法真正理解當前的中國!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相關資料
中國是19世紀以來,世界最重要的經濟新聞的產生地。吳曉波像一個勤奮的論文寫作者一樣,從堆滿歷史灰塵的報刊里,尋找被遺忘的人物與紛爭,描繪了中國崛起的秘密。 ——英國《金融時報》 關于中國企
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作者簡介
吳曉波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上下卷)、《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上下卷)、《浩蕩兩千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吳敬璉傳: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的肖像》、《大敗局》、《大敗局Ⅱ》等。其中《激蕩三十年》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圖書”、“2008年《新周刊》新銳榜之年度圖書”,《跌蕩一百年》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09年度十大圖書”,《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
- 主題:了解中國經濟變革的一部好書
書的裝幀、排版令人覺得很舒服。吳曉波對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的研究分析還是很有見地的。本書中羅列的很多參考書目也有很大的閱讀價值。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