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政治戰略:影響因素及與績效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320836
- 條形碼:9787564320836 ; 978-7-5643-208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政治戰略:影響因素及與績效關系研究 本書特色
第1章是緒論部分。本章在對企業實踐活動的變化進行分析和對當前國內外研究進行簡單回顧的基礎上,提出要研究的問題,明確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介紹研究方法,明晰技術路線和結構框架 第2章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回顧。本章分別對國內和國外研究進行回顧,具體內容包括:①從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三個理論視角對國外研究進行總結梳理;②以研究內容為線索對國內研究進行梳理和評論。研究回顧的目的不僅是幫助本研究確立研究主題和內容,也可為本研究選擇有解釋力的理論視角指明方向。因此,既往研究的回顧指出了厘清相關概念和構建系統理論框架的必要性,進一步明確了研究主題。同時指出,相對于經濟學視角而言,管理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在解釋企業采取政治戰略的決策、分析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等方面更有優勢,因而本研究將制度理論、資源基礎理論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的動態能力理論作為建立系統理論框架的主要理論基礎。 第3章為模型構建和假設提出。本章在研究回顧的基礎上,嘗試把企業政治戰略的前因和后果統在一個理論框架之中,具體來說,就是構建了一個概念和兩個理論模型。一個概念是指企業政治戰略,兩個模型是指企業政治戰略決策的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企業政治戰略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理論模型。本章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依據制度理論和在資源基礎理論上發展起來的動態能力理論,從動機和反應方式兩個維度,明晰了企業政治戰略概念的內涵,廓清了概念的外延,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政治戰略進行分類。 (2)從宏觀的地域層面、中觀的行業層面和微觀的企業層面綜合探究影響企業政治戰略決策的因素,旨在重新認識這些因素對企業政治戰略決策的影響機理,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多層理論框架。 (3)引入在資源基礎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動態能力觀,強調了與政治戰略有效性相關的企業特有內部流程和能力的作用,構建理論模型深入揭示企業政治戰略與經濟績效和合法性之間的關系。 第4章進行研究設計。本章詳細報告了問卷的設計過程和主要內容、量表設計依據和測量的指標來源、樣本選擇依據和問卷回收過程,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進行了樣本特征和分布分析、項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第5章進行研究假設的實證檢驗。本章運用amos軟件、hlm軟件和spss軟件,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多層線性回歸、層級回歸等統計方法對第3章提出的假設進行驗證。首先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驗證了企業政治戰略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接著通過多層線性回歸的統計方法,綜合探究地域層面、行業層面和企業層面因素對企業政治戰略決策的影響;然后,再運用層級回歸方法,檢驗了動態能力對企業政治戰略和績效之間關系所起作用的顯著性。 第6章提出了研究結論、研究啟示和研究展望。通過前面章節的分析,本章獲得了以下結論:①企業政治戰略可以分為反應型政治戰略、預期型政治戰略、防御型政治戰略和前瞻型政治戰略。②企業的性質、歷史、規模、資本結構、股權結構、組織冗余和多元化程度均能影響企業政治戰略決策,但是以上提到的企業資源基礎特征和企業政治戰略決策之間的關系在行業層面有一定程度的變異,該變異程度受到行業制度環境的影響;行業制度環境影響了企業資源基礎特征和政治戰略決策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地域層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變異,其變異程度受到地域制度環境的影響。本研究結論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資源基礎理論和制度理論中的觀點。⑧企業政治戰略對經濟績效和合法性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但是它們之間的關系還受到動態能力的影響,即企業要通過政治戰略獲得競爭優勢并且提高經濟績效,*終還是要取決于企業動態能力。該研究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即企業政治戰略的應用是與企業資源基礎相適應的。本研究創新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與既往研究單一地從某一個理論視角出發不同的是,資源基礎觀和制度基礎觀視角整合的觀念一直貫穿本研究始終。本研究提出并驗證了如下觀點:企業政治戰略是個復雜而多維的概念;企業政治戰略決策不僅受到資源基礎的影響,而且受到行業制度和地域制度環境制約;企業政治戰略的效果取決于企業動態能力。 (1)本研究突破了資源基礎觀視角的舊有研究范式和僅從企業內部出發的原子主義觀點,在企業資源基礎特征和企業政治戰略決策之間關系無一致性結論的背景下,結合資源基礎觀和制度基礎觀.引入行業層面因素和制度層面因素,建立多層理論模型來全面探討企業政治戰略決策的影響因素。并且采用能處理復雜嵌套關系的統計分析方法,運用hlm軟件,從技術上實現對個體效應、行業群體效應和地域群體效應的分離。 (2)既往研究大多基于單一維度的程度變化對企業政治戰略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式并沒有完整把握戰略的本質屬性。本研究創新性地基于資源基礎觀和制度基礎觀整合的視角構建多維度的政治戰略概念。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選擇了動機和反應方式兩個維度。這兩個維度的提出分別基于制度理論和在資源基礎理論上發展起來的動態能力理論,其中,動態能力理論對于企業動機的解釋——企業設法創造價值或者維護已有價值,以獲得或維護一種競爭優勢——成為本研究在動機這個維度上找尋企業政治戰略本質屬性的理論基礎;而制度理論認為企業對于外部制度、規制變化的反應可以分為順從和影響,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這又為本研究從行為反應的維度找尋企業政治戰略本質屬性提供了另一個理論背景。兩個視角的融合構建了一個二維概念空間。 (3)在“資源——)戰略——)績效”研究思路指導下的既往研究無法回答“為什么采取同樣政治戰略的企業卻沒有獲得同樣效果”的問題,沒有揭示企業政治戰略與績效之間關系的“黑箱”。本研究突破了傳統的研究思路,引入在資源基礎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能力觀,系統構建并實證檢驗了“不lq動態能力——)企業政治戰略與績效、合法性的關系”的分析模型,實現了能力和戰略在績效影響因素中的融合分析,也為權變地分析企業政治戰略和績效的關系提供了相對新穎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為企業政治戰略管理的后續研究提供了一個可供交流的平臺,為從企業內部探究企業政治戰略與企業績效關系做了有益的探索,實現了對企業政治戰略問題的多維度透視,可作為相關研究者的參考資料。
企業政治戰略:影響因素及與績效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選題背景和問題提出;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方法;主要內容和創新點;國外研究回顧;國內相關研究問題;研究綜合述評;本章小結;企業政治戰略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企業政治戰略決策的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基于反應方式單一維度的分析等。
企業政治戰略:影響因素及與績效關系研究 目錄
**章 緒 論
**節 選題背景和問題提出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主要內容和創新點
第二章 國內外相關研究回顧
**節 國外研究回顧
第二節 國內相關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綜合述評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模型構建和假設提出
**節 企業政治戰略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第二節 企業政治戰略決策的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基于反應方式單一維度的分析
第三節 企業政治戰略與企業績效關系:內在機理和理論模型——基于反應方式和動機兩個維度的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節 構念測量
第二節 問卷設計
第三節 數據收集和樣本分布
第四節 分析工具
第五節 項目分析和信度分析
第六節 效度分析
第七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研究假設的實證檢驗
**節 企業政治戰略概念的實證檢驗
第二節 企業政治戰略決策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企業政治戰略與企業績效關系模型的實證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研究結論、研究啟示和研究展望
**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啟示
第三節 研究局限與展望
附錄 我國企業政治戰略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后 記
企業政治戰略:影響因素及與績效關系研究 作者簡介
許小君,女,1974年10月出生,四川綿陽人。管理學博士,副教授。1997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投資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12年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7月至今在綿陽師范學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組織戰略管理、區域經濟和公司金融。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紐、省部紐和省廳紐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