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鄉愁里的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478719
- 條形碼:9787504478719 ; 978-7-5044-7871-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愁里的中國 本書特色
“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故鄉,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故鄉都在加速地崩塌。城市的變革,中國的大環境下,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中國*有影響力的媒體領袖、學者、暢銷書作家聯袂推薦《鄉愁里的中國》: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
著名學者、《一個村莊里的中國》作者熊培云
21世紀傳媒總裁、《南方周末》前總編輯 沈顥
國際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
《21世紀經濟報道》創始人、總編輯劉洲偉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
《全球商業經典》出品人、總編輯 何力
《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
《新財經》出版人 敖慈悅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2010年“人民文學獎”獲獎作品《中國在梁莊》作者 梁鴻
鄉愁里的中國 內容簡介
十年閱讀思考,七年田野考察,二十萬字匯聚本書。
作者于2005年下半年開始籌劃,并開始了**篇文字的撰寫,此后的7年多時間里,作為一個政經記者,一直用腳步和自己的思考,發現和記錄著身邊的中國故事,可謂是一部中國的政經記者用自己的文字所“拍攝”的一部關于真實中國的紀錄片。
本書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思考,從“鄉土中國”“城市中國”“城市化中國”“域外中國”四個層面,來發現和講述一個政經記者眼中的“真實中國”。試圖通過對一個個真實中國的切片的近距離觀察,在完成對基層中國故事化記錄的同時,尋找到那些鮮活的原生態的制度變遷的印跡,以此來豐富對于宏觀層面的國家轉型命題的探討。
用作者的話說,“這是一本寫給所有身在城市卻依然充滿鄉愁的‘城客’們的書,不過,這里關注城市的角度、層面,不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家長里短,也不是專業的城市規劃和系統的城市治理理論層面,而是從將城市作為當下中國*具代表性的公共和制度性議題之一的角度出發,對城市本身和城市中國的關注”。
鄉愁里的中國 目錄
序二 消失的鄉愁 劉洲偉 / 1
前言 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 / 1
**章 鄉村,鄉愁 / 101
導 言 / 101
**節 回不去的故鄉 / 104
“你已行走在城市,卻依然充滿鄉愁” / 104
我的名字 / 105
鄉村里的傳奇 / 107
爺爺 / 110
第二節 變革的鄉愁 / 115
師兄的高考路 / 115
高考,到底是誰的公平? / 119
被徹底取消高考資格的孩子 / 121
“媽媽,我們這批人來到北京開始就和別人不一樣。” / 123戶籍之痛 / 126
改革者們的處境 / 129
第三節 共識陷阱 / 132
大學生下鄉,能左右什么? / 132
農村為何缺乏帶頭人? / 134
黑土地的背后 / 137
為什么沒有人澆麥? / 138
貧困縣的去留問題 / 141
“中國特色” / 143
“50塊錢我能辦好多事情了”。 / 145
第四節 中國將向何處去 / 148
官場小說暢銷的背后 / 148
《蝸居》為什么熱播? / 151
企業家的價值 / 154
農民志愿者 / 158
哪個是洗過澡的水,哪個是洗過腳的水? / 160
低保指標去了哪里? / 161
中國的未來在哪里? / 163
第二章 城里,城外 / 1
導 言 / 1
**節 正在走向碎片化的城市 / 3
城市,恐懼的群島 / 3
城市里永遠的陌生人 / 5
北京,很多人的夢想,但不是故鄉 / 7
“北京,讓人靜不下來的城市” / 10
誰的北京城? / 12
城市悲情 / 14
廊坊的方向,會是張家口的方向? / 16
“因為靠近北京才被邊緣那么多年”? / 18
“小日本就是小日本” / 20
第二節 東北紀行 / 22
家與國 / 22
“看,對面的那座山就是朝鮮了! / 23
石油之城 / 26
鐵人的戰友們:“更多的人沒有留下名字! / 2880后眼中的“鐵人精神” / 31
如果沒有了石油,大慶還是大慶嗎? / 34
第三節 古都新命 / 36
西安:城市復興 / 36
歷史古城的現代化 / 37
“城市病了!” / 42
“田園城市”的誕生 / 45
一座古都的“宿命” / 48
從大雁塔到長安塔 / 49
盛世長安,能否回歸 / 53
“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了解這個民族從哪里來” / 56令人神往的文化姿態 / 58
另一個古都——開封 / 60
第四節 我的德令哈,誰的柴達木 / 64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 64
資源運出去,富裕留下來 / 66
“尿著尿著可能就成冰柱了” / 67
日照和德令哈:為什么沒有斷裂感? / 70
香港沒有做到的,為什么日照做到了? / 72
積極的公共政策帶來了什么 / 73
日照在哪里? / 75
黑川紀章與《城市革命》 / 79
“港”與“城” / 82
面對海洋,有所敬畏 / 86
第五節 城市與官員 / 89
不同地方的官員,風格不同 / 89
“窗口城市”深圳 / 91
天津開發區:是開始,但不是結束 / 94
大連怎么了? / 96
被妖魔化的鄂爾多斯 / 98
第三章 大陸之外 / 167
導 言 / 167
**節 誰來講述一個不一樣的臺灣? / 169
不一樣的臺灣 / 169
在過去的六十年里,這里發生了什么? / 171
我們臺灣這些年 / 172
不可不說的高雄 / 174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 177
臺灣的“經濟奇跡” / 179
臺灣中小企業未來何在? / 182
另外一個遺憾 / 185
大陸的“施振榮”在哪里? / 189
第二節 東京印象 / 195
從名古屋到長野 / 195
喜歡抽“中南!钡娜毡舅緳C / 197
面對中國的崛起,日本會是怎樣? / 201
你好,來自中國的游客! / 202
第三節 滇南越北旅行筆記 / 205
出昆明,過滇南,望越南 / 205
“彩云之南”之外的云南 / 207
杞麓湖邊的中國故事 / 209
河口對岸是老街 / 211
“兩國一城”的想象 / 214
平仙鞋業中國想往的冷思考 / 218
越南期待中國做什么? / 221
中國臺灣能,越南為什么不能? / 225
第四節 芬蘭印象 / 229
老沙里寧與梁思成 / 229
市民的“懷鄉病” / 232
遷徙——從城市到鄉村 / 234
從溫暖的蒸拿房跳進芬蘭冰冷的海水里 / 238
芬蘭不只有諾基亞和圣誕老人 / 240
沒有中國市場,它們將會怎樣? / 242
后記 找一條回家的路 / 248
鄉愁里的中國 相關資料
這本書,是對新興加轉型的中國所作的生動注解。作者既以記者的方式采訪和觀察,又以學者的思維把握當代城市化理論,書中城市與鄉村的變奏貫穿始終。鮮活的場景、翔實的資料和俯拾即是的專家觀點,使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胡舒立(財新傳媒總編輯)
少不更事,總想著去外面的世界闖蕩。那時候不知道自己內心埋下了怎樣一粒鄉愁的種子。時至今日,當這粒種子長成大樹,我更能體會為什么說鄉愁是所有痛苦中最為高尚的痛苦,是可以恩澤靈魂的無私之欲。
——熊培云(著名學者、《一個村莊里的中國》作者)處在不同時代的人對故鄉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在傳統文化里,鄉愁是一個人思想最基本的來源之一。如果你在尋找你的“另一個故鄉”,可以讀讀這本書。
——沈灝 (21世紀傳媒總裁)
重回“鄉愁”,其實是重回我們自身——民族自身和人類自身,重新思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班l愁里的中國”與“發展主義的”、“經濟主義的”中國形成對照,并試圖從感性和理性上達到對唯科技論和進步鼓吹者的批判。
——梁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中國在梁莊》作者)這是一位中國記者筆下的中國轉型。從這本書稿看得出,葉一劍認真,有積累,用心獨立思考,很難得。
——張力奮(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ft中文網總編輯)越來越多的人投入時間和精力試圖探索“真實的中國”。事實上,真實的中國不止一面,《鄉愁里的中國》以誠懇的態度至少告訴了我們其中的一面。
——何力(《全球商業經典》出品人、總編輯)
在變革年代,心懷推進國家走向良治變革的夢想和情懷,在記錄的過程中實現對時代和歷史的思考,當為當下中國優秀記者群體的責任和使命之一。向大家推薦這本書——一個政經記者對真實中國的發現和思考。
——李佩鈺 (《中國經營報》總編輯)
“你已行走在城市,卻依然充滿鄉愁“,相信生活在都市中的你,會從這本書中找到共鳴。
—— 敖慈悅(《新財經》出版人)
鄉愁里的中國 作者簡介
葉一劍,本名葉建國,出生于河南省虞城縣,現為南方報業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國家經濟地理版主編,城市專欄作者,獨立書評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面對面》特約評論。為多家雜志撰寫專欄。致力于通過對區域經濟、城市、建筑、商業與公共價值等領域的持續深入研究,完成對國家變革的記錄和思考。
此前曾為《中國經營報》要聞部時政記者,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主筆,在將近8年的一線政經記者經歷中,報道領域涉及豐富,幾乎走遍了整個中國,并多次出訪日本、越南、芬蘭、中國臺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撰寫了大量旅行筆記。
主張“只有實現對基層中國和真實中國的記錄和發現,才能思考未來的中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