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飲食與中國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674141
- 條形碼:9787543674141 ; 978-7-5436-741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飲食與中國文化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彩色圖文
★ 內容、史料豐富,題材多樣,圖文并茂
★ 對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飲食文化均作詳細介紹
★ 王仁湘,中國當代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曾在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古代飲食文化
飲食與中國文化 內容簡介
飲食是人類本能的需求,也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中國飲食,獨樹一幟,舉世公認。《飲食與中國文化》作者王仁湘在娓娓講述中華飲食之道豐富多彩的同時,精辟闡明了飲食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博大精深。
飲食與中國文化飲食與中國文化 前言
不論對什么事物,但凡體驗一多,便能之乎者也地說出點道道來。再若肯接著鉆研一番,不留神也許會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專門家。如果這道理站得住,那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專門家,而且是同一行當的專門家,這行當即是"吃道",人人每天都離不了飲食這件事,有意思的是,*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成為吃道的專門家,辛辛苦苦吃了一輩子,也未必對吃道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我為讀者寫了這《飲食與中國文化》,自以為是研究吃道的,似乎多少說出了一點道道,這是自我感覺,還算不上良好。有一點心里是很明白的,我雖已足足吃了40多年,吃了四五萬頓,累計起來,嘴巴竟日夜不停地咀嚼了近千日之久,功夫不可謂不大,甜酸苦辣反復嘗遍,可非常遺憾,并沒有成為吃家。不是專門家,笨笨拙拙地在此談吃,自然很難說到點子上。不過,好在這里寫的并不是個人的經驗之談,讀者盡可放心,各位預備吃家也請放心,不用擔心順著這書入了什么旁門左道。
飲食與中國文化 目錄
前言
目錄
一、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1.黃土與大河的養育
2.悠久的火食傳統
二、五味調和
1.從大羹玄酒到五味調和
2.八珍百羞說御膳
3.鄉味與菜系
4.素食清供
5.羌煮貂炙話“胡食”
三、歲時飲撰
1.迎春
2.消夏
3.爽秋
4.暖冬
5.歲時的寄托
四、太官·庖人·食經
1.天官·太官·光祿寺
2.庖人與廚娘
3.市廚與中饋
4.食經種種
五、茶道
1.茶食和茶飲
2.茶圣與《茶經》
3.龍團鳳餅
4.茶中趣
六、酒中三昧
1.禹誡與酒浩
2.酒徒·名士·酒仙
3.“禮飲三爵”
4.酒令
七、亦食亦藥
1.五味與保健
2.飲食宣忌
3.以食當藥的食療術
4.以藥當餐的藥膳方
八、獨具一格的進食方式
1.餐匙源流
2.箸史
3.中國餐叉之謎
4.分餐與會食
九、吃的藝術
1.精味
2.悅目
3.夸名
4.美器
5.佳境
6.雅興
7.絕詠
8.妙喻
十、食禮
1.禮始諸飲食
2.宴飲之禮
3.待客之禮
4.進食之禮
5.“會約”與“觴政”
十一、古代飲食觀
1.“嗟來之食”與食客三千
2.諸子食教
3.夢想長生與追求不朽
4.“食必方丈”的貴族派頭
5.宋人食觀
6.袁枚如是說
十二、食功論
1.祭失禮神
2.期友會親
3.報上勵下
4.安邦睦鄰
5.養性健身
校后記
飲食與中國文化 節選
飲食與中國文化 作者簡介
王仁湘,中國當代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野外考古挖掘工作。曾在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古代飲食文化。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民族與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員。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史前考古學,1981年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74年以來,長期在野外從事考古發掘工作,主持發掘了若干重要古代遺址。他對中國史前考古有較為全面的研究,在飲食文化考古研究方面也有一定建樹。發表專業論文100余篇、專著及其他著作20余部,主要有:《拉薩曲貢》、《臨潼白家村》、《中國史前文化》 、《人之初--華夏遠古文化尋蹤》、《飲食與中國文化》、《飲食考古初集》等。并主編有《中國史前飲食史》及大型考古學叢書《華夏文明探秘》40種等,后者獲第11屆中國圖書獎。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