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管理學-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230311
- 條形碼:9787302230311 ; 978-7-302-2303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管理學-第三版 目錄
企業管理學-第三版 節選
《企業管理學(第3版)》扼要介紹了企業戰略的軍事起源和歷史演進;系統介紹了戰略的概念、特征及解釋戰略形成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環境的巨大變化及其對企業戰略形成的深刻影響;重點討論了行業結構、企業的資源和戰略能力及其決定企業經營績效方面的重要作用!镀髽I管理學(第3版)》分析了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與適用條件,企業成長戰略的類型和特點,尤其是一體化和多樣化戰略選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并簡要介紹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市場進入戰略的選擇問題。*后,討論了企業戰略的實施過程,尤其是戰略與組織結構的關系及影響組織設計的因素!镀髽I管理學(第3版)》的特點是結合中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頗具啟發性與可讀性。本教材適合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MBA等教材選用,也可供從事企業管理相關工作人員參閱。
企業管理學-第三版 相關資料
插圖:第一節 企業的使命與活動一、企業的概念與含義企業是為滿足社會需要并獲取盈利,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具有法人資格,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的基本經濟單位。從這一企業概念中我們可發現企業的五個特點。1.企業是一個經濟性組織人們把經濟理解為“經世濟民”,意思是要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使用盡可能少的投入來創造盡可能多的社會財富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企業作為一個經濟性組織,首先表明它是一個投入一產出系統,即從事經濟性活動,具體表現為生產性和營銷性等方面的活動,都是把資源按照用戶的需要轉變成可被接受的產品與服務;其次表明它具有追求經濟性的目標,即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實現“產出/投入”之比的最大化。具體而言,企業不同于行政事業和福利性機構,它必須獲取盈利。盈利是企業創造附加價值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對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社會需要的認可與報酬。在發育完善的市場體系下,企業所獲得的利潤報酬與其為社會所作的貢獻成正比;而不獲利或虧損的企業則可認為是在占用、浪費、損害社會資源,是不應讓其繼續存在的。企業的經濟性或獲利性還意味著政府的稅收與國民的福利、公益事業的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的擴大再生產、職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當今絕大多數的企業來說,經濟性不僅是一種要求,它往往被認為是企業行動的最高且唯一的目的:實現利潤的最大化。2.企業是一個社會性單位企業不僅是經濟組織也是社會組織;而且在現代社會中,企業的社會性功能已不是單純地從屬于其經濟性功能,不是簡單地反映為“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道義方面的要求,現代企業已是一個向社會全面開放的系統,它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政治責任有時甚至會對其經濟性行為產生決定性影響。所以,企業概念中的“為滿足社會需要”不僅指滿足用戶甚至市場的需要,它還包括了滿足企業股東和一切經營及其結果的“相關者”的需要,這些相關者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與企業發生著聯系,影響、幫助或制約著企業的行為,如圖工一l所示,形成了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企業無論如何也是脫離不了這種環境的。應當注意到,企業社會性的責任與功能有時與其經濟性的責任與目的之間會形成矛盾,結果往往是迫使企業在經濟性方面妥協,因此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一般是很難實現的。企業的社會性要求其管理者不僅要有經濟頭腦,還必須會解決社會、政治問題。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