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南宋城鎮史 目錄
南宋城鎮史 節選
《南宋城鎮史》內容簡介:有人將文化比作一條來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來的河,這是說文化的傳統,通過縱向傳承和橫向傳遞,生生不息地影響和引領著人們的生存與發展;有人說文化是人類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載體、方式和方法,這是將文化作為人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的整體。我們說,文化為群體生活提供規范、方式與環境,文化通過傳承為社會進步發揮基礎作用,文化會促進或制約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南宋城鎮史 相關資料
插圖:第一章 歷史基礎和現實環境第一節 城鎮發展演變的歷史回溯一、城市的產生與發展歷史是不斷延續的,后代的發展離不開前代所奠定的基礎。因此,對南宋時期城市的討論,有必要首先就此前城市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作一番簡單的回顧。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產生城市的國家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就已出現了具有一定政治、軍事和宗教職能的原始城池和城堡。如發現于山東章丘的城子崖古城和臨淄的教場鋪古城,均系龍山文化晚期遺址,總面積分別有17萬平方米和40萬平方米。在湖北天門發現的石家河古城規模更是驚人,僅發掘整理出來的遺址面積就達100萬平方米。距今4 000多年前的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全城由土墻圍圈,呈正方形,在城南門還發現左右兩側各有門衛房,可見已有較嚴格的城門出入管理。位于江蘇連云港市境內的藤花落古城,分為內城和外城兩重,各有頗為完整的建筑布局和道路網絡,隱約呈觀出后世中國傳統城市的基本結構。這些原始城池和城堡的進一步發展,便出現了更具城市雛形的都城和城邑。如在河南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夏朝都城,空問結構復雜,建筑規模宏大,為我們展示了上古早期都城的氣勢。在河南安陽發現的商中后期都城遺址殷墟,面積有3平方公里,已有較為明確的功能區域布局,估計其居民數量超過了10萬人。西周初修筑的洛陽王城周圍有15里,其整體結構和格局已接近后世都城。至于城邑,主要是由一般居民區發展形成的。清代學者金鍔在《求古錄·禮說·邑考》中說:“邑者,民之所聚也
南宋城鎮史 作者簡介
陳國燦,1966年生,浙江紹興人。歷史學博士后。1988年浙江師范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后赴上海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大學(杭州大學)、四川大學進修和學習。現為浙江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浙江師范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教授,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先后出版《宋代江南城市研究》、《江南農村城市化歷史研究》、《浙江城鎮發展史》等專著和合著10余部,在各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多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