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心理素質培養叢書-能力是成功的保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52183
- 條形碼:9787530652183 ; 978-7-5306-5218-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理素質培養叢書-能力是成功的保證 本書特色
《能力是成功的保證》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遵循心理科學的理論體系,從現代心理學角度,科學而準確、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能力的概念、特性、形成、發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識,特別注意吸收了國內外心理科學的有關*新研究成果,對教師、家長及青少年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素質觀,具有指導意義。
心理素質培養叢書-能力是成功的保證 目錄
**節 能力=知識、技能嗎?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知識、技能嗎?
第二節 一般能力
一、觀察力
二、記憶力
三、想象力
四、思維力
五、注意力
第三節 特殊能力和創造力
一、特殊能力
二、創造力
第二章 能力的發展
**節 能力發展的一般特點
一、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二、能力發展的差異
第二節 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一、石頭不能孵小雞——遺傳素質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前提
二、能力是“吃”出來的——環境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外部條件
三、黑色的布有多少種?——社會實踐活動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
第三章 超常兒童與低常兒童
**節 超常兒童勤塑造
一、什么是超常兒童?
二、超常兒童的表現
三、超常兒童形成的原因
第二節 低常兒童能教育
一、什么是低常兒童?
二、低常兒童的主要特點
三、低常兒童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如何教育低常兒童
第四章 能力的測量
**節 你的智商有多高?——智力(一般能力)測量
一、*早的智力量表
二、智商(IQ)
三、能力測量的基本要求
四、幾個經常使用的智力量表簡介
第二節 特殊能力測量
一、成就測量
二、能力傾向測量
第三節 你能有所創造嗎?
-創造力測量
一、創造能力的測量
二、創造個性的測量
第五章 一般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節 觀察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觀察力的培養
二、觀察力訓練內容示例
第二節 記憶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記憶力的培養
二、記憶力訓練內容示例
三、記憶力訓練答案
第三節 想象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想象力的培養
二、想象力訓練內容示例
第四節 思維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思維力的培養
二、思維力訓練內容示例
第五節 注意力的培養
一、明確活動目的
二、積極進行思考
三、培養直接興趣
四、養成注意的習慣
第六章 特殊能力與創造力的培養
**節 特殊能力的培養
一、動作能力的培養
二、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三、數學能力的培養
四、音樂能力的培養
五、美術能力的培養
第二節 怎樣培養創造力
一、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創造個性的培養
心理素質培養叢書-能力是成功的保證 節選
**節 能力=知識、技能嗎?
一、什么是能力?
在心理學上,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進行的個性心理特征。
首先,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征之一。所謂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人進行心理活動時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斤斤計較,有的人不拘小節;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則大公無私;有的人雷厲風行,說干就干,干就干好,有的人則優柔寡斷,磨磨蹭蹭,效率低下……這都源于個性心理特征不同。
其次,在個性心理特征中,只有那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任務順利完成的因素,才能稱為能力。活潑開朗、沉默寡言等心理特征,雖然和活動的能否順利進行也有一定關系,但在一般情況下,它們并不是直接影響活動的基本條件,因而不能稱為能力。節奏感和曲調感對于從事音樂活動是至關重要的;準確地估計比例關系對于從事繪畫活動是必不可少的;觀察的精細性、記憶的準確性、思維的敏捷性則為完成許多活動提供了基本保證,缺乏這些心理特征,就會影響有關活動的效率,就會使這些活動不能順利進行,因而這些心理特征就是保證有關活動順利完成的因素,也就是我們談的能力。
二、能力=知識、技能嗎?
有些人誤以為能力就是知識、技能、能力水平高低,要看其知識水平如何,技能掌握得怎樣。事實上,能力與知識、技能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盡管能力水平高低與知識水平、技能的高低之間有某種聯系,但不能據此認為能力就等于知識、技能。
能力與知識、技能之間的區別表現為四個方面:
首先,能力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而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它既是人類的心理活動的結果,又是個體心理活動的對象和內容。例如,數、理、化各科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前人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前人心理活動的結果;同時,這些知識也是我們每個人心理活動的對象和內容,在學校要學習它,到社會上要用到它。所以,知識是一種經驗,與能力相去甚遠。至于技能,它是一種經過練習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動作系統,它以外在行為的形式被人所掌握,被人所運用。如騎車、游泳、打球、跳舞等,如果人掌握了從事這些活動所需的相應技能,那么其動作組織體系往往就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顯然,技能也與能力不同,能力是內隱的,而技能則是外顯的動作體系。
其次,知識、技能的掌握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如練習打毛衣,可能三五天就能學會;學習用未知數解題,兩三個小時便能學會。但要形成某項能力,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比如,你現在已經具有的記憶能力,是在出生后與環境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第三,能力與知識、技能的發展趨勢也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知識經驗越來越豐富,技能水平也越來越高級,但一個人的能力卻隨年齡的增長有一個從形成、發展到高峰,然后逐漸衰退的過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朋友的文學知識面越來越寬,逐漸了解了許多文學知識,不但了解了中國文學,還熟知外國文學,且在一生中,這方面的知識還會不斷積累。但人吸收文學知識的能力則不單表現出一味提高的趨勢,而是發展到某個年齡段(20-34歲)到達高峰,然后自然下降、衰退。如少年時耳聰目明,年老后則眼花耳聾;老年人嘮嘮叨叨,說完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也正是因為其記憶力衰退所致。
第四,能力與知識、技能的概括化程度不同,遷移范圍的寬窄便有很大區別。能力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從形成上來看,它是在個體身上固定下來的概括化的東西。而一個人的知識、技能雖然也有一定的概括性,但與能力相比,兩者概括的性質不同。技能是由于練習而鞏固了的行為方式,它是相應行為方式的概括化的結果,而能力則是調節行動和活動的相應心理過程的概括化的結果。由于兩者概括化的性質不同,它們遷移的程度也不一樣,前者遷移的范圍較窄,后者遷移的范圍較廣。例如,學會打籃球的人,至多也只能將其相應的能力遷移到有關的球類運動中去;而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后,則幾乎可以在人的一切活動領域都能有所體現,諸如學習、從事體育活動、購買服裝,甚至是切菜做飯等等。與此相似,知識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對相應經驗的概括,它只能遷移到與其相似的場合中去,如學習加減法的規則,只能在生活中有關數量關系方面的問題上有所應用;而在反映客觀現實過程中所獲得的記憶力、分析和綜合能力,一旦成為個人的特點,它就可以遷移到不同場合中去,在極廣的范圍內起作用。
能力和知識、技能雖然不同,但它們又是互相聯系、相互轉化的。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必要前提。沒有*起碼的感受力、記憶力,就無法接受感性知識;沒有一定的比較、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難以領會理性知識。智力落后兒童之所以跟不上普通班的教學,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智力落后于正常兒童的水平,缺乏這種必要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也會影響掌握知識、技能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的程度。此外,理解力強的人在學習中總能深入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質,發現矛盾,提出問題,深入鉆研;而記憶力好的人則過目不忘,隨時提取,準確無誤。另一方面,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會導致能力的提高。在學校教學中,教師把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而學生在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同樣,學生在實驗、實習、參加生產勞動時,在掌握技術的過程中有關能力也得到發展。
然而,掌握知識的過程和發展能力的過程卻可能不一致。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方法得當,就會促進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變得越來越靈巧。如全國勞動模范魏書生老師,利用六步教學法教學生自學語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了解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分析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使知識掌握的過程成了能力形成的過程。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妨礙能力的發展,甚至使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變得越來越笨拙。如有的老師和家長一味強調分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學生沒有時間分析、總結、思考,久而久之,則頭腦就會越用越僵化。這說明,發展能力并不是在掌握知識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的。
總之,能力與知識、技能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割裂其間的聯系是不對的,但簡單地把能力看成知識、技能也是錯誤的。
心理素質培養叢書-能力是成功的保證 相關資料
第一節 能力=知識、技能嗎?一、什么是能力?在心理學上,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進行的個性心理特征。首先,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征之一。所謂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人進行心理活動時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斤斤計較,有的人不拘小節;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則大公無私;有的人雷厲風行,說干就干,干就干好,有的人則優柔寡斷,磨磨蹭蹭,效率低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