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大國金融方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268215
- 條形碼:9787111268215 ; 978-7-111-26821-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國金融方略 本書特色
《大國金融方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和方向》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人民幣應該國際化嗎?如何增強我國的綜合金融國力?世界金融版圖正在重新劃分,中國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大國金融方略 目錄
大國金融方略 節選
《大國金融方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和方向》對此作了深入的探討。書中首先介紹了世界金融史和中國金融史;然后對地緣政治與世界金融版圖以及美國霸權與美元盛衰之路做了介紹;隨后又分析了大國之間的博弈與世界金融新格局;*后提出了我國建立金融戰略的三大方略,即人民幣國際化、增強綜合金融國力、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國能否在世界金融版圖中獲得自己應得的地位?中國如何建立自己的金融戰略?《大國金融方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和方向》通俗易懂,適合金融行業從業人員、企業家及金融專業學生閱讀,同時,也適合關心中國金融行業發展的人士閱讀。
大國金融方略 相關資料
一、世界金融歷史枷年回眸1,金融唱主角的時代已經來臨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金融的威力越來越大,一個由金融唱主角的新時代已悄然來臨了。自古以來,金融問題博大精深,通常被少數人壟斷,而今卻成為尋常百姓普遍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社會精英和普通老百姓都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金融學教育。金融問題,大到國家戰略,小到家庭理財,都與之息息相關。可以絲毫不夸張地說,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已成為普通公民的一項基本素質。那么,何謂金融呢?在現代漢語中,“金”指金錢,也就是貨幣;“融”指融化,也就是流動;“金”和“融”合在一起,就是貨幣資金流動。在英文里,“finance”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控制(公共)貨幣的科學,即“the science of the control 0f(esp,public)money”;二是指提供資金,即“to provide money for”。此處又有兩層意思,一個指政府的宏觀金融活動,另一個指市場主體的微觀金融行為。綜合起來看,金融就是貨幣資金流動及其信用關系的集合。這里的信用是指投融資的雙方基于相互信任,就貨幣資金使用權的有條件轉讓達成協議,反映的是資金融通過程中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總是存在著資金供求上的不匹配和資金支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因而信用也就包括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和證券市場信用等多種形式。貨幣資金的融通,已經滲透到居民、企業和政府的幾乎所有經濟活動當中,也就是說任何人都一刻也離不開金融活動了。有關金融的重要性,前人已有無數精辟的論述。1818年,當法國不得不向銀行舉債來償還戰爭賠款時,路易十八的首輔大臣黎賽留(Duc de Richelien)曾經感嘆到:“在歐洲有六大強權:英格蘭、法蘭西、普魯士、奧地利、沙皇俄國和巴林兄弟銀行。”他說的絕對不是一句戲言。這里的巴林兄弟銀行(Baring Brothers Bank)創立于1763年,創始人為弗朗西斯?巴林爵士,是英國歷史悠久、名聲顯赫的投資銀行。一個擁有232年歷史的金融機構,1995年由于在金融衍生品上投資失敗而倒閉,以l英鎊的象征性價格被荷蘭國際集團收購。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說過,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金融搞亂了,一著棋死,全盤皆輸。美國前政治學會會長、哈佛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薩繆爾?亨廷頓在他的著作《文明沖突與重建世界秩序》中指出,西方文明控制世界有14個戰略要點,其中:控制國際銀行體系、控制全部硬通貨、掌握國際資本市場
大國金融方略 作者簡介
徐洪才,著名金融專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口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學EMBA和FDP金融課程主講教授;中國證券業協會CITA專家委貝,北京市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十;曾就職與中央銀行、證券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著有《投資基金與金融發展》、 《中國產十義交易市場研究》、 《中國資小市場研究》、 《投資銀行學》、 《期貨投資學》、《投資基金運作全節》和《中國資木運營經典案例》。研究方向:金融改革、資本市場和金融工程。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