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版權信息
- ISBN:7811126109
- 條形碼:9787811126105 ; 978-7-81112-61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探討中日兩國古代東夷人和越人及其后裔的民族識別、形成、融合、遷徙,民族族稱之更替以及上述各民族的文化之古今面貌、各種變化等情況的專著。該書的出版,在許多方面開創了先河,填補了我國在此研究領域的空白。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從民族、民俗、歷史、考古、人類體質、原始宗教乃至語言等學科領域出發,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相互配合,齊頭并進的方式進行跨國界、跨學科的綜合交叉研究,先后解決了各種疑難問題多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創新成果等。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目錄
**章 夷越民族遷徙及其文化傳播
一 夷越民族
二 東夷
三 東夷遷徙及其文化傳播
四 山西南部民風民俗所折射的東夷西遷蹤跡
第二章 夷越人和日本民族的生產與信仰
一 人類自身的生產、成人和婚戀
二 原始宗教與生產
三 原始宗教中的夷越文化色彩
第三章 中日兩國民間的歲時年節
一 年末歲首
二 上已、重三與“雛”、“雛祭”
三 端午
四 七夕、中元、盂蘭盆
第四章 中日兩國的蠶桑文化與茶文化
一 蠶桑文化
二 茶文化
第五章 中日夷越之民的文字語言、神話、儺文化
一 文字語言
二 竹生人神話
三 儺、儺戲與“能楽”
參考文獻
后記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節選
**章 夷越民族遷徙及其文化傳播
一 夷越民族
所謂夷越,就是指古代生活在我國東部、東南部至華南沿海的東夷人和越人。東夷主要在山東、蘇北的黃淮中下游地區,往北,也有不少環渤海而居的族群;越人則居住在長江以南的廣袤土地上,尤其集中在東南至華南近海一帶。
住在偏北地段的東夷人,多為北亞人種(即北方亞細亞蒙古利亞人種),住在偏南地段的東夷人,多屬南亞人種(即南方亞細亞蒙古利亞人種)。越人幾乎全是南亞人種。
從人類體質上看,北亞人種頭骨輪廓較圓,顱頂突起不明顯,高眼眶,兩眼間距較寬,眼窩較淺,鼻腔部位偏下,顎骨不外突;南亞人種頭骨輪廓分明,顱頂突起顯著,低眼眶,兩眼間距較窄,眼窩深,鼻腔部位稍偏上,顎骨向前突出。從整個臉盤看,北亞人種大致面部起伏較平緩,立體感不強,顴骨高,眼球外鼓,多單眼瞼,鼻根較高,口吻不外突,嘴唇較厚,胡須、眉毛、體毛稀少,多禿頂;南亞人種面部立體感強,眼睛大,眼球凹陷在眼窩內形成“深目”,雙眼瞼較多見,鼻根低,口吻前突,嘴唇薄,胡須、眉毛、體毛較密,禿頂較少。與北亞人種相貌相仿,人們熟知的有著名笑星陳佩斯,著名影星張國立等先生;或者說較典型的是蒙古族。……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作者簡介
應驥,1930年10月生,祖籍浙江寧波。韓國歸僑(1946年回國)。1980年調入四川外國語學院任日語教師。離休后受聘于重慶大學三峽文化研究所,任特約研究員。共出版專著三部、論文近六十篇。率先提出氐羌系民族系源自東夷中之昆夷,巴人應源于徐夷和氐羌系民族,提出倭人主要是東渡東夷與先民的越人、肅慎系民族融合后形成等新說。填補了我國在此領域之空白,同時還探討了無法確定的日語系屬問題。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