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中國老年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698666
- 條形碼:9787536698666 ; 978-7-5366-986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老年手冊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2005年底國務院組織的全國人口抽樣調查證實,我國人口已經進入老年型。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迅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與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預期壽命提高密切相關。目前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和死亡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20世紀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陸續進入老年,可以預見,21世紀前期將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快的時期。
老年需求和老年價值是老齡問題的根本所在。在老年人的需求結構中,一般可以區分為三類基本需求,即生存性需求、發展性需求和價值性需求。*低層面的生存性需求包括了老有所養、老有所助和老有所醫,包括了老有所愛、老有所伴;其次的發展性需求包括老有所樂、老有所親、老有所學和老有所美;價值性需求包括老有所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后的需求就是老有善終。
本書內容包括:老年人口和老齡社會、老年遺產和繼承、老年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心理和性保健、老年病預防和治療、老年疾病常識、老年病人的飲食和食譜、老年人用藥知識、老年病人家庭護理等。
中國老年手冊 目錄
一 老年人口
二 中國老年社會
第二章 老年遺產與繼承
一 繼承概述
二 法定繼承
三 遺囑繼承、遺贈和遺贈撫養協議
第三章 老年健康生活方式
一 合理飲食
二 堅持活動
三 保證睡眠
四 講究衛生
五 戒煙戒酒
第四章 老年人心理和性健康
一 健康概念
二 情緒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三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四 如何糾正不良的心理狀態
五 如何促進心理健康
六 老年人性心理和性生理的變化及特點
七 老年人性生活與健康的關系
八 老年人的性衛生與性保健
第五章 老年病預防和治療
一 老年病的臨床特征
二 按時體檢
第六章 老年疾病常識
一 糖尿病
二 高脂血癥
三 痛風
四 便秘
五 高血壓病
六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七 支氣管哮喘
八 肺氣腫
九 前列腺增生癥
十 老年性陰道炎
十一 骨質疏松癥
十二 老年性癡呆
第七章 老年病人的飲食和食譜
第八章 老年人用藥知識
第九章 老年病人家庭護理
第十章 老年人文化與讀書
第十一章 老年人使用電腦
第十二章 老年人陶冶性情
第十三章 附錄
中國老年手冊 節選
第三章 老年健康生活方式
一、合理飲食
老年人的膳食必須多樣化,使各種營養素成分齊全,發揮營養互補作用,多樣化就能起到平衡的作用。我國傳統的飲食方式符合多樣化平衡膳食的要求,每餐有葷有素。不少西方發達國家正仿效我國,如美國的所謂“營養革命”主要是減少餐桌上的牛羊肉、動物油脂等,代之以粗糙面包、豆腐及其他豆制品、蔬菜。餐廳內的牛排、“熱狗”在減少,而代以中國式的各種涼拌菜、豆腐花、海味、青豆、土豆條和麥片。葷菜里的油鹽大大減少,而增添了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低脂、低糖、低熱、高維生素的清淡鮮美佳肴受到歡迎。
1. 中華民族膳食習慣與就餐的“十大平衡”
中國傳統膳食結構強調“平衡膳食、辯證用膳”,提倡含不同營養成分食物的互補。有關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有如下精辟論述:
五谷宜為養,失豆則不良,
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
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
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
氣味合則服,尤當忌偏獨,
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
2. 主副食比例適當,保持酸堿平衡
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結構從整體來看,是在素食為主的基礎之上,葷素搭配,平衡膳食。所謂平衡膳食,就是要求日常飲食長期、經常地、盡量注意做到多樣化,食品廣而雜。要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與飲之間的合理搭配和平衡。中國的方塊字是智慧的符號,自古以來,論及人體健康狀態時,常用精、氣、神充足加以描述。精、氣是生命的支柱,氣的繁體字“氟”字里有米,神的另一半是莊稼,這兩個字中都包含有“米”,遵循“世間萬物米稱珍”之祖訓。中餐有“主、副食”之分:主食包括稻、黍(高粱)、麥(麥類)、菽(豆類)、粟(谷子)和玉米、莜麥、蕎麥、黍子、薏米等雜糧以及薯類。
3.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我國的先賢從生活實踐中已經深刻認識到五谷雜糧——主食的巨大健康作用。《隨意居飲食譜》稱:粥飯為世間**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癥,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效。病人產婦,粥養*宜。李時珍稱:米油是窮人的人參湯,嬰兒“食米油,百日則肥白”。中醫認為糙米味甘、性溫,健脾養胃、補中益氣、調和五臟、鎮靜神經、促進消化吸收。主食精與粗的平衡是現代營養學用于指導人們科學安排膳食的*簡便易行的辦法。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