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論渾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094267
- 條形碼:9787300094267 ; 978-7-300-09426-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渾人 內容簡介
全世界職場的禁忌話題
對同事冷漠的員工、恃強凌弱的職場惡人……不明理的上司。承認吧,每個辦公室都有粗魯、自私、根本不在乎自己踩了誰的員工。他們會把你氣得火冒三丈,大叫“渾人”!
大到谷歌、英特爾、西南航空公司、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小到律師事務所、酒吧、實驗室,每個組織都有與“渾人”交戰的戰場。
《論渾人》不光反映了職場中存在的摩擦問題,還清晰地揭示了這一問題會如何打壓士氣、降低效率、敗壞公司文化。
薩頓博士直面問題,聯手心理學家、組織行為學家深入研究,為打造清新的職場奉獻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公司將“渾人”查明之、消除之。
讀到*后,你一定忍不住捫心自問,“我這個人,是渾人,還是解決渾人的人?”
當《哈佛商業評論》資深編輯向薩頓約稿時,薩頓告訴她,無他,“無渾人法則”也。薩頓本以為一向嚴肅的《哈佛商業評論》會當他是扯淡。但令人意外的是《哈佛商業評論》不僅在“突破性觀念”欄目發表了該文,而且也未對那些“觸目驚心”的詞語進行刪改!
本書出版時,薩頓收到了如雪片般的讀者來信,與他分享“渾人”的故事,而該書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時,編輯用“*”代替書名中的“asshole”這一不雅詞匯。他在接受BBC的采訪時更是被告知,要減少“混蛋”這等臟詞的使用次數,“屁股”一詞則被禁止使用。
雖然有人對他的粗鄙用詞提出質疑甚至是投訴,但他的深入研究以及敢說出真相的行為,卻贏得了管理學界以及大眾的廣泛好評。
愿書能讓你產生共鳴,寬慰你那被混賬同事、老板、下屬們激起的一切壓抑感;愿此書中提到的方法,能幫你把渾人們趕出去,在文明清靜的職場中大展拳腳。
論渾人 目錄
一位高級主管這么形容鄧拉普,“他能像只狗一樣沖著你狂吠幾個小時……他怒吼,他咆哮,他尖叫。他居高臨下,傲慢無禮,一碰就炸。”
第2章 職場都需要無渾人法則
片刻之間的淫穢眼神兒;表面上的戲弄和調笑,其實是叫人丟臉的當眾侮辱;對我們視若無睹的人,在大小聚會上排擠我們的人——組織生活里的這一切微不足道的骯臟片段,可不止是會造成暫時性傷害。
第3章 如何執行無渾人法則
新CEO剛一上任,就立刻發起了一場運動,趕走了25名下流主管。這位CEO決心搞掉這些“著名渾人”,因為他們造就了一種“害怕的文化”,讓公司成了一個“工作起來沒意思、對待顧客不友好”的地方。
第4章 如何管好你內心的渾人
如果你隨時隨地表現的都像個渾人,你可能需要治療,你得吃點百憂解,你得上個制怒學習班,你得搞搞超然冥想,多鍛煉鍛煉身體,再不然,上面所有的法子你全試試看。
第5章 在渾人橫行的職場中如何生存
對混賬上司不抱指望,從好處著眼,對事后的一切保持樂觀,能幫助人們忍受可怕的境遇。不管怎么說,這些做法幫他熬過了一個大多數人都受不了的惡劣處境
第6章 渾人也有優點
不幸的是,哪怕你并不是一個公認混球,哪怕你看不起這樣的人,哪怕你像躲瘟疫一樣躲著他們,你也得承認:有時候,非得暫時扮成混球才能弄到你需要、想要的東西。
第7章 將無渾人法則進行到底
倘若有渾人剝奪他人尊嚴,務必對其嚴加管教,甚至驅逐出境。如果你當真受夠了住在渾人城,如果你不愿意每天都跟渾人打滾,那么,你的工作,就是幫忙打造一個文明的職場。
致讀者的信
致謝
譯后記
論渾人 節選
第1章 職場渾人的所作所為
什么樣的人對“渾人”這個名號當之無愧呢?很多人愛亂扣帽子,凡是叫我們心煩、擋了我們的道、偶爾干得比我們棒的人,一概稱之為“渾人”。但要是你希望活學活用無渾人法則,我們*好還是做個精確點的定義。有了定義,你才能區分:哪些同事和客戶只是你不喜歡,哪些人是當之無愧的渾人;哪些人是偶爾心情不好(“偶發性渾人”),哪些人素來就是愛搞破壞的卑鄙家伙(“公認渾人”)。此外,有了清晰的定義,你才能向別人解釋,為啥你的同事、老板或客戶是當之無愧的渾人,為啥別人都愛說你是個渾人(至少是背著你說),以及為什么你會給自己掙了這么個名聲。
研究職場心理缺陷的班尼特·泰培(Bennett Tepper),將“渾人”定義為:“通過語言或非語言行為(不包括身體接觸),不斷對他人表現出敵意。”就目前而言,這個定義尚算有用。但它說得還不夠清楚,渾人們干的是什么樣的事,對其他人有什么樣的影響。這里,請容我講講自己年輕時當助教的一段經歷,相信它能幫你理解這本小書說的渾人到底什么樣。我29歲到斯坦福大學做研究員,是個毫無經驗、效率低下,而且特別容易緊張的老師。**學年終了,我的教學評價低得驚人,這是我活該。但我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表現,等第三個學年結束的時候,我在畢業典禮上獲得了本系*佳教師獎(是學生們投票選的),委實叫我高興。
但我沒能高興多久。等畢了業的學生們逐一散去,一位妒火中燒的同事快步走來,給我來了個熱情的擁抱。她貼近我的耳朵,用施恩般的語氣說道(臉上卻掛著燦爛的笑容,專門做給別人看),“好啦,鮑勃,現在你總算把那些小孩兒逗樂啦,該靜下心來干點兒實事了。”她悄無聲息且手法老練地榨干了我之前感受到的每一分喜悅之情,令我一瞬間仿如掉進冰窟,寒徹心底。
這段痛苦的回憶,令我總結出兩條標準,用來檢驗他人到底是不是個渾人:
·測試一:跟那個有待驗證的渾人說過話之后,“目標對象”是不是感到壓抑,沒了精神,是不是覺得受了對方的羞辱和貶低?特別是,目標對象的自我感覺是不是變糟糕了?
·測試二:那個有待驗證的渾人是不是專愛整治比他要弱小的人?不怎么招惹比他強大的人?
我可以擔保,跟那個同事接觸還不到一分鐘,我的自我感覺就糟糕透頂。本來,我還在為自己的工作表現暗自高興呢,一轉眼,我就開始擔心別人是不是認為我在研究工作上不夠嚴肅認真(要知道,研究成果是斯坦福大學評定教授的主要標準啊)。此段小插曲還說明,雖然有些渾人會當眾大發雷霆,當眾表現得傲慢無禮,可有些渾人卻愛給你耍陰招兒。高聲侮辱、貶損部下和對手的家伙,更容易被他人發覺,也更容易加以調教。可像我同事那樣的兩面派,有足夠的技巧和情緒控制力,能不為人察覺地耍弄自己那套卑鄙勾當,很難當場抓到她的把柄,也很難阻止她繼續那么做——雖然此舉的破壞力和當眾發狂相比毫不遜色。
渾人用來侮辱貶低受害者的,還有其他好些舉動——社會學家稱之為“交互行動”,或簡單地稱之為“行動”。為描述渾人們的狡猾手法,我列舉了12種常見的舉動。我猜,你還見過其他許多類似行為。我幾乎每天都聽到看到新的卑鄙之舉。人身侮辱,地位挖苦(快速打擊他人的社會地位和自尊心),讓人丟臉,貶低別人身份,開低級下流的玩笑,對他人視若無睹……諸如此類的行為,都會叫目標對象覺得遭受了攻擊,心里不好受——哪怕就那么一會兒。而這些,正是渾人們搞卑鄙勾當的手法。
一打臟活兒——常見的渾人舉動
1.人身侮辱
2.侵犯他人的“私人領域”
3.突如其來的身體接觸
4.言語或肢體上的威脅和要挾
5.猥褻下流的“笑話”或“奚落”
6.電子郵件騷擾
7.貶損受害者的地位,使之丟臉
8.習慣性地當眾羞辱他人,或是貶低對方身份
9.無禮的插嘴
10.兩面三刀
11.擺臭臉
12.對他人視若無睹
同事悄聲挖苦我的不愉快經歷,道破了偶發性渾人和公認渾人之間的區別。僅靠一兩件類似的事情就說別人是個公認渾人,這不夠客觀;我們只能說這是個偶發性渾人。所以,我把故事里的同事稱做是偶發性渾人;要給她貼上公認渾人的帽子,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做過混賬事;比如我,也冒犯過不少人。我有一回沖著職員大發脾氣,因為我誤以為她想霸占我們小組的辦公室。我給她發了一封侮辱郵件,還轉發給她的上司和下屬。她跟我說,“你把我氣哭了。”我后來向她道了歉。雖說以后我再也沒蓄意打擊過別人,可對那次混賬舉動,我仍舊深感愧疚。(如果你一輩子從沒干過混賬事,請務必即刻與我聯系。我實在很想知道,如此了不得的非人類壯舉,你到底是怎么完成的。)
想戴上公認渾人這頂帽子,可要難得多:要有某種一以貫之的模式,一個接一個地輕視別人、貶低別人、羞辱別人、壓抑別人,讓別人覺得人生無望,自尊受傷;也就是說你得劣跡斑斑,惡貫滿盈。心理學家按行為的一致性(不分時間地點),對狀態(短暫的感覺、想法和舉動)和個性(持久的個人性格)做了區分——要是有人連續冒犯多個受害者,那就是公認的渾人。
倘若我們的職場鼓勵人人做渾人,尤其是鼓勵那些“*棒的”、“*有權力”的家伙做渾人,那么,在此種不當的環境壓力之下,我們每個人都有做渾人的潛質。雖說我們應當盡量謹慎地使用這個詞,但有些人的確是自討的,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折騰別人。“鏈鋸”艾爾·鄧拉普(AI Dunlap)就是個臭名昭著的渾人。此公是光束公司(Sunbeam)前任CEO,寫過一本書,叫《玩真的》(Mean Business),他侮辱員工的事情數不勝數。記者約翰-拜恩斯(John Byrne)給他寫過傳,書名叫《一個真實的企業家的故事》(Chainsaw),在書中,光束公司的一位高級主管這么形容鄧拉普,“他能像只狗一樣沖著你狂吠幾個小時……他怒吼,他咆哮,他尖叫。他居高臨下,傲慢無禮,一碰就炸。”
還有一位公認渾人,是制片人斯科特·魯丁(Scott Rudin),據說他是好萊塢*卑鄙的大佬。按《華爾街時報》的估計,在2000--2005年之間,他炒掉了250個私人助理;魯丁自己說是119人(不過他坦白說,他沒把干了不到兩個星期的助理算進去)。前助理們對時報控訴說,魯丁習慣性地朝他們大吼大叫——有一位助理說,他被炒掉的原因,只不過是因為他給魯丁送錯了早餐松餅。魯丁先生自己全然忘了此事,可他也承認,這種情況“完全可能”。電子雜志《沙龍》(Salon)采訪了另一位前助理,她早晨六點半接到魯丁打來的電話,讓她提醒自己給安吉里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美國女明星)送花,慶祝后者的生日。當天上午十一點,魯丁把助理叫進辦公室,咆哮說,“混賬!你居然忘了提醒我給安吉里卡·休斯頓送花!”這位前助理還說,“自動門合上了,他的身影慢慢消失。我*后看見的是他的手指頭,輕蔑地朝我揮了一下,把我趕了出去。”
會做這種事的,倒也不光是男人。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沃納科公司(Wachner)的前CEO琳達·瓦奇納(LindaWachner),酷愛當眾挖苦沒完成業績,或是“沒能討好她”的下屬。沃納科瑜珈衫分公司的前總裁克莉斯·海因(Chris Heyn)告訴《紐約時報》,“要是你沒能湊夠數,她會扒光你的“衣服”,讓你覺得自己赤身裸體,可怕極了。”另一位前雇員說,瓦奇納的辱罵經常“對人不對事,拿別人性別、種族和宗教開涮的時候特別多。”
成日挖苦下屬的可不光是這些有名的大老板。《哈佛商業評論》上那篇小文發表之后,我收到很多控訴老板常年累月侮辱部下的電子郵件。看,有位來自蘇格蘭的讀者這么說,“我認識位女士,她老板可怕極了。她工作的地方,辦公室很小,沒有洗手間。她懷了身孕,得經常去廁所。她只好借用隔壁商店的廁所,可老板覺得她去的次數太多了,索性把這全算進了她的休息/午餐時間!”一位從前在某大型公用事業單位做秘書的讀者告訴我,她辭職是因為老板(女!)老是愛撫摸她的肩膀,撩弄她的頭發。
以下內容引自《惡老板與慫下屬》 (Brutal Bosses and TheirPreY),作者哈維·霍恩斯坦(Harvey Hornstein)采訪了一位當眾受辱的被害人:
“比利,”他站在門口說,好讓大廳里每個人都清清楚楚地看見聽見。“比利,這玩意兒要不得,完全要不得。”他說著,把手里的報告揉做一團。那可是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啊。他一頁一頁地把報告揉成團兒,在眾目睽睽下,像扔垃圾一般把它們甩進我的辦公室。接著他又大聲說,“垃圾,打哪兒來,打哪兒去。”我想說話,可他打斷我。“你給了我一堆垃圾,這下你得負責清理干凈。”我忍辱照做了。我看見旁人都撇開了目光,因為他們為我感到尷尬。他們不愿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幕:一個36歲的老男人,穿著體面的三件套西服,當著老板的面,卑躬屈膝地收拾地上的廢紙。
如果這些故事屬實,那以上這些老板都可算成渾人,因為他們不斷對為自己工作的人,尤其是自己的下屬做出卑鄙行徑。這就回到了我們先前提出的測試二上:那個有待驗證的渾人是不是專愛整治比他要弱小的人?不怎么招惹比他強大的人?我那位同事在斯坦福畢業典禮上的舉動之所以算混賬行為,因為那時候,此人資歷比我深,權勢也比我大。
從上級對下級的態度來判斷此人性格好壞,并不是我憑空編造出來的想法。維珍傳媒帝國(Virgin)的創辦人理查德·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在為真人秀節目“速成億萬富翁”(Rebel Billionaire)篩選參與者的時候,就使用過類似的方法進行測試。此節目是為了跟美國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熱門秀“學徒”(The Apprentice)唱對臺戲。**集,布蘭森喬裝打扮成腿腳不靈便的老司機,到機場去接參賽選手——有兩個家伙以為他真的只是個“不相干”的閑雜人等,對他態度極其惡劣,布蘭森當即把他們踹出了局。
好了,這又是一個偶發性渾人和公認渾人的區別之處——只要一有機會,公認的渾人就會朝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放毒,但絕少,甚至從不對比自己有權勢的人來這套。要是國會的調查不虛,那么,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約翰·博爾頓(John R.Bohon)就符合此一標準。當時,博爾頓還沒通過國會的審核,總統小布什就命他上任,此舉引得眾說紛紜,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媒體痛批博爾頓對同事施以心理虐待的行徑。比如,梅樂迪·唐塞爾(Melody Townsel)作證說,自己在1994年為美國國際開發總署駐莫斯科辦事處工作期間受了博爾頓的羞辱。她當時是建筑承包商,曾對博爾頓(當時是律師)抱怨他代理的客戶無能。打那以后,博爾頓屢次對她做出卑鄙舉動。
2005年,唐塞爾寫信給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反映情況,她控訴“博爾頓先生竟然在國外一家酒店的大堂里追著我打——朝我扔東西,往我的門縫里塞紙條威脅我,他的行為簡直像個瘋子。”“在我等待新任命的兩個星期里……約翰·博爾頓對我緊追不放,態度之惡劣,令人嘆為觀止。我只好躲回酒店房間,閉門不出。就這樣他還不肯放過我,他常常跑來狠敲我的門,大呼小叫地威脅我。”唐塞爾還說,“他當著兩位團隊領導的面,對我的體重、穿著和性別說三道四。”
委員會還收集了其他人的證詞,其中,博爾頓從前的下屬,同為共和黨人的卡爾·福特(Carl Ford Jr.)形容他是個“媚上欺下的家伙”。在我看來,要是這些報告當真,那博爾頓就是個當之無愧的公認渾人,因為他的行徑素來惡劣,并不是因為心情不好偶然發作那么一兩次。
持有類似想法的不止我一人。《鄉村之聲》雜志(The VillageVoice)曾刊登過一篇文章,名為“通緝:混賬聯合國大使”。文章指出,“約翰·博爾頓離間同事、奚落屬僚之舉,證據確鑿,惡行昭彰。”
別給渾人好臉色看
本書必須界定渾人為何物,乃是因為我可不想培養沒骨氣的軟腳蝦和應聲蟲。我是要幫各位把卑鄙小人找出來,調教他們,擺脫他們。如果你想學的是什么文雅言辭、職場禮儀,拜托去看個人修養的書。我這個人信奉反抗有理,還嘴無罪。不管是學生群體還是高層管理團隊,多方研究都表明:對于從事非常規性工作的團體來說,建設性爭論——當然不是針對個人的下作吵鬧——有助于提高工作績效。我在《行之有效的怪點子》(WeirdIdeas That Work)一書中也說過,在挑選人手方面過于刻板僵化的組織,會扼殺創造力,變成充斥著無聊應聲蟲的悶搔地方。
適度的摩擦對組織是有益的。舉個有名的例子,英特爾公司的創辦人兼前任CEO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是個固執己見又好辯的人。可他素來就事論事,而且歡迎別人——不管是剛加入公司的工程師,還是聽他商業戰略講座的斯坦福學生,或是英特爾的高層主管——提出不同的論點。在格魯夫看來,找出真相才是焦點所在,而不是把對方駁倒。鄙視沒骨氣的軟腳蝦可不光是我個人的喜好,早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這種人敗壞組織。一系列針對組織開展的對照實驗和現場研究顯示,如果團隊在互相尊敬的前提下鼓勵開展思想上的爭鳴,人們能提出更好的點子,工作績效也更優異。故此,英特爾會讓員工學習如何爭論,要求所有新晉職員參加“建設性對峙”學習班。然而,上述研究也表明,如果團隊成員發生個人沖突(出于泄憤的目的而對抗),他們的創造力、績效和工作滿意度就會一落千丈。換言之,要是人表現得像是一伙兒渾人,整個團隊就好不了。
當然,這里,我要為那些存在社交障礙的伙計們說句公道話,他們中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感覺過于遲鈍,可能偶然會做出渾人之舉。不錯,情商高的人擅長接納他人的想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這種人令人愉快,適于出任領導崗位。可也有些極有價值的員工行為古怪,社交能力糟糕透頂,不可避免地會傷害到他人的情感(至于說,他們為什么會變成這種人,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人來自問題家庭,有些人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癥,或者語言學習障礙,多發性抽動癥等)。
……
論渾人 作者簡介
羅伯特·薩頓,密歇根大學組織心理學博士,斯坦福大學教授。
世界一流的創新管理大師,以敢于“打破常規”而聞名。
薩頓是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管理科學及工程教授,也是該學院工作、技術和組織中心主任。他為無數家企業提供過咨詢服務,亦是著名的設計公司IDEO的常任董事。
他曾獲《管理學刊》的最佳論文獎、尤金·L·格蘭特最佳教學獎。
薩頓雖然是知名大學的教授,但他卻常常提出“離經叛道”的觀點,引起學術界以及管理人士的激烈爭論。
他發表的文章兩度成為《哈佛商業評論》選出的“突破性觀念”,本人亦入選《商業2.0》評選的當代頂尖商學“大師”。他的多部著作入選《哈佛商業評論》年度十佳商業書籍。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