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創業學案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073180
- 條形碼:9787208073180 ; 978-7-208-07318-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業學案例 節選
章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
我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這是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有
利條件。但是,當前擴大就業的壓力很大,就業形勢嚴峻仍將是我
國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面臨的重大課題。因此,必須實施積
極的就業政策,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要堅
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
擴大就業。
**節就業是民生之本
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構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重要著力點。就業問題的解決,是衡量一個執政黨、一個
政府的執政水平和治國水平的重要標志。要牢固樹立就業是民生
之本的觀念,把積極促進就業作為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使實現比
較充分的就業成為國家規劃和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實現促進就
業與促進經濟增長的協調發展。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力資源十分豐富,在當前加快工業
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與結構性矛盾并
存,城鎮就業壓力加大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同時出現,
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與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相互交織,因而,就業壓
力相當大。
**,勞動力供給壓力空前加大。“十一五”期間,全國城鎮
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會繼續,預計每年供求缺口在1200萬人
左右。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的就業目標是
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4500萬人,高出“十五”期間
各4000萬人的計劃,也高出實際“十五”期間完成的4000萬、4500
萬指標數字。“十一五”期間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與“十
五”計劃相同,但高于2005年實際完成的4.2%數字。因此,總體
就業形勢仍然是比較嚴峻的。
第二,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大,結構性矛盾突出。2006年全
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比上年增長22%。據有關方面
估計,全年全國對高校畢業生需求約為166.5萬人,比上年實際就
業減少22%,總量矛盾進一步加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層
次、薪酬和福利預期趨于下降。中西部地區需求有小幅增長,東部
地區受人口控制等因素影響,需求增長放緩。同時,初高中畢業生
就業缺乏政策支持,應引起更多關注。
第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艱巨。“十一五”規劃綱要提
出未來5年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的預期目標,意味著“十一
五”時期平均每年要轉移900萬人。但是,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
就業的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管理體制、工作機制還未完全建立,
市場對勞動者素質要求不斷提高而農村勞動力素質相對偏低,因
此,完成實現“十一五”規劃的目標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另外,
近年來迅速增加的失地失業農民,也亟須納人就業政策的扶持
范圍。
第四,再就業工作面臨新的任務,特別是困難地區、困難行業
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2007年是國有企業實施政策
性關閉破產的*后一年,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需要作出*后
的努力。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措施,又會產生新的失
業。此外,中西部地區還有一大批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
業問題需要解決。因此,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目標任務仍將十
分艱巨。 .
第五,產能過剩、經濟波動和貿易摩擦所引發的就業風險增
加。由投資過快增長、結構不合理引發的產能過剩以及能源、紡
織、房地產、汽車等行業供求關系的變動,都將直接或間接對就業
增長產生影響;國際貿易關系對就業的影響將更加顯著。
總之,我國面臨著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新成長勞動
力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同時出現的三峰疊加局面,勞
動力總量供大于求的基本就業格局沒有改變,勞動者總體素質不
能適應就業需要的主要矛盾繼續存在。因此,我國今后一段時期
就業結構性矛盾仍會不斷加大,困難群體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并
存將進一步加劇。同時,經濟的進一步市場化和全球化,對我國就
業工作的影響也會不斷加大,失業風險會經常出現。
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全
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解決好就業
再就業問題意義十分重大。2020年,我國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的主
要目標是:勞動者平等選擇就業,在城鄉、地區和各類單位間合理
流動,就業形式靈活多樣;就業規模適度,城鄉就業人員總數達到
8.;4億左右,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7%;就業結構更趨合理,第
一產業就業人員比例低于30%,第二、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比例
大幅上升;勞動者普遍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高中以上就業人員和技
術工人比例大幅上升,就業人員素質基本達到工業化要求。
創業學案例 作者簡介
p>作者簡介
青連斌,1961年生,湖南寧鄉人。
1984年畢業于湘潭大學哲學系,1986年畢業
于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同年入職中共中央黨
校。1999年晉升為教授,現為中共中央黨校
教授,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兼
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建設、社會結
構、社會政策等。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社會
科學基金項目十余項。在《社會學研究》.
《求是》等雜志以及《人民日報》等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