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使命 內容簡介
本書**版的創作完成于2003年,如今4年過去了,人民大學又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特別是在學科規劃、校園建設、人文精神培育和科研攻關等方面,成績斐然。因此,本書對新世紀以來人民大學建設成就方面的介紹做了較大規模的修訂和補充,以求將一個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人民大學形象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這里,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和研究的“母機”。我國現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大多從這里起步,然后走向全國。這里,走出了中國培養的**位外籍文科博士、**位新聞學博士,建立了新中國**個經濟學系和**個法律系,對中國改革開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東方風來滿眼春》均出自其學子的手筆。這里走出了500多位省部級以上高級干部,是中國培養領導型人才的基地之一。 如果你了解這個國家和她的人民經歷的苦難,你就會理解這所名字叫做“中國人民”的大學的艱辛與堅強;如果你還記得那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樸素歲月,你就會理解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的淡泊與堅持。 一位飽受爭議的青年作家潛心10年,力圖把這所大學和我們這個民族的奮斗精神展現出來,為中國的明天呼告。
使命 目錄
致辭 光榮屬于人民
**章 光明和真知在這里閃耀——“共和國嫡子”的風采
**節 光榮的旗幟
第二節 真記憶和真精神
第三節 民族魂和真性情
第四節 世紀風騷 時代焦點
第二章 春到學苑催百花——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人民大學
**節 毛澤東和人民大學
第二節 鄧小平和人民大學
第三節 江澤民和人民大學
第四節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人民大學
第三章 在高原上造高峰——“人文高地”的真精彩
**節 領導型人才的培養基地
第二節 高級人才的淵藪
第三節 人文社會科學的旗艦
第四節 理論工作者的搖籃
第五節 國家的智囊和輔弼
第六節 學術交流的前沿平臺
第七節 高等文科教育的排頭兵
第四章 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薪火相傳的精神苦旅
**節 “道德文章”吳玉章
第二節 “詩人校長”成仿吾
第三節 “文武雙全”郭影秋
第四節 美麗姑娘張志新
第五節 重錘響鼓胡福明
第六節 東風勁催陳錫添
第七節 思想騎士王小波
第五章 世界一流的夢想——21世紀的人文之星
**節 力爭上游
第二節 學科規劃
第三節 環境與人
第四節 學園浪漫
第五節 人文傳統
第六節 命運抉擇
小結:永遠寂寞的校園
附:點評人民大學的十大院系懸念
第六章 特色比較——北大、清華、人大的“三國演義”
**節 “太學”、“公學”、“留美預備學校”——出身比較
第二節 基礎科、工科、文科——學科特色比較
第三節 自由、嚴謹、求實二性格與氣質比較
第四節 就業、考研、出國——奮斗歷程比較
第五節 學習、社團、工作——學生日常生活比較
第六節 未名湖、核桃林、荷塘月色——情感世界比較
第七節 “雙子星”、“兩校”、“三足鼎立”——走向世界一流的道路比較
第八節 科學、技術、人文——三校21世紀發展態勢比較
附:北大是清泉 清華是巖漿 人大是海水
第七章 政治責任——“政治大學”的前途觀察
**節 大學成為政治家的搖籃
第二節 政治人才趨向專業化
第三節 培養政治人才需要遠見
第四節 政治操作走向科學化
第八章 人文使命——人文社會科學前途的世紀暸望
**節 “技術拜物教時代”的終結
第二節 人文社會科學的春天來臨了嗎
第三節 人文建設能否先行
第四節 人文教育需要人氣支持
后記 大學精神不能沉默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中國人民大學大事記(1937—2007)
使命 作者簡介
周興旺,生于1972年,湖南邵東人,青年學者、記者、作家,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新聞學碩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在中央新聞單位從事編輯、記者工作,業余時間從事文化、教育問題研究和報告文學創作。主要著作有《湖南人憑什么》、《使命》、《每個父母都能成功》等,都成為年度著名暢銷書,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被稱為“中國新銳的青年思想評論家”。近年來致力于民族文化和國民性比較研究,已經發表論文、文章和評論數十萬字,個人專著發行量超百萬冊。現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