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全四冊) 版權信息
- ISBN:7801955927
- 條形碼:9787801955920 ; 978-7-80195-592-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全四冊) 本書特色
在西方學術思想的發展流變中,出現過很多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這 些著作穿越時空,為人們長久研讀,有的甚至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進 程。這套《西方學術經典文庫》(英漢對照本),精選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名著,計劃達到一百部,將陸續分批出版直至全部完成。本冊是其中極具 代表性的一部。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全四冊) 內容簡介
現代人類學特有的學術活動是在長期田野工作(fieldwork)的基礎上寫作一部民族志,完成某種理論證明。馬林諾夫斯基**個成功的把這三個要件結合在一起,奠定了科學的人類學的規范。這一影響深遠的學術規范就是由他的成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學術實踐體現出來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是馬林諾夫斯基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馬林諾夫斯基個人際遇在一個非常奇妙的耦合點上的產物。這是大約一個世紀以前曾經活躍在赤道附近西太平洋上的一群土著人,他們擁有一種完全獨特的地區性交易方式,當地人稱作“庫拉”(kula)。在人類學發展史上起里程碑作用著名學者,馬林諾夫斯基,在《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這本書里為我們揭開了他們的神秘面紗。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全四冊) 目錄
作者導言
致謝
導論本次調查的主題、方法和范圍
**章庫拉地區的風土與居民
第二章特羅布里恩群島的土著們
第三章庫拉的本質
第四章獨木舟及其航行
第五章瓦加的禮儀性建造
第六章獨木舟的下水及禮儀性的訪問??特羅布里恩的部落經濟
第七章一個庫拉遠航船隊的啟程
第八章船隊在穆哇的**次停泊
第九章在皮洛路海灣航行
第十章船只拾的故事
第十一章在安菲特列特 庫拉的社會學
第十二章在特瓦拉和薩納羅亞 庫拉的神話
第十三章在薩如沃納海灘
第十四章在多布的庫拉 交換的技巧
第十五章回家的路程 卡洛瑪”貝殼的捕撈與制作
第十六章多布人回訪西納科塔
第十七章巫術與庫拉
第十八章巫術詞語的魅力 一些語言學的資料
第十九章內路庫拉
第二十章基里維納和基塔哇之間的遠航
第二十一章庫拉和剩余分支及旁支
第二十二章庫拉的意義
插圖目錄
照片
地圖
譯者后記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全四冊) 節選
一 土著居民
特羅布里恩德群島封閉的海島文化系統為該文化的命運提供了兩個重要條件:其一,封閉的島嶼系統使該文化喪失了發展的重要前提,即強烈的外部刺激,在我們習慣的語境里,我們稱其為文化交流。所謂文化交流從來都不是溫文爾雅的,從來都是以暴力為手段,以生存或是毀滅為其預期目的的。在頂過一輪生死存亡的生存危機后,一種文化必將迎來新一輪勃勃生機和經濟、技術以及社會面貌上的巨大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發展或進步。其二,在喪失發展動力的同時,這一獨特文化類型有效地保持了其文化獨立發展的軌跡,直到十九世紀,這里仍然是人類文化早期的伊甸園。但是在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來到該地之前,這里已經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許多傳統變成了人們的記憶。但無論如何,特羅布里恩德文化相比于在他們遙遠東方的波利尼西亞人,已經是彌足珍貴的文化活化石了。
在現代,社會關系網絡已經蔓延整個世界,但是任何地方的延續性又沒有完全被中斷.這就引出了一個筆者認為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面臨的真正難題,即,”社會”這個術語的定義是什么.他們一般所談的社會好象是一些可區別的,分立的實體,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社會形式是會發生變化的,這種變化有時是漸進的,有時則具有相對突發性. 馬林諾夫斯基研究土著人社會結構時,是把我們所關注的具體事實是那樣實際存在于某一時期,把某些人連接起來的一整套關系.對此,我們能夠做直接觀察,但描寫的又不是它的特殊性.
二 社會形態由母系向父系過渡
女性的地位是特羅布里恩德重要的特征。這里的婦女不像多布婦女對人敬而遠之,更不你安富列特婦女對陌生人的退避三舍,她們對人的友善令人幾近驚愕,同時她們在血統、繼承、社會地位的傳續方面的地位令人大開眼界。這里的人們不知貞潔為何物,從很小時就進行與性有關的游戲,成年后男女青年以性為紐帶結成不具備道德約束力的友誼,隨著這種友誼的逐漸穩定,一對男女青年*終走到一起完成婚姻。結婚后的婦女擁有自己的財富,除非她主動將財富贈與丈夫。婦女的社會地位還體現在某些事務的責任和對某些巫術的掌握上。婦女負責博約瓦葬禮中繁的食物分派。某些巫術形式,包括初生嬰兒的庇佑、部落舉行禮儀時的致美巫術以及某些妖術,也是婦女的專利。上等婦女有自己的特權,比她們低等的男人要在她們面前彎腰,一個酋長級的婦女若下嫁一個普通人,丈夫必須按照禮法好好地尊敬她。這些都表明,特羅布里恩德的社會已經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男性實際上已經獲得了地位和權力,但傳統上女性的影響力尚未結束,男權和女權在一個有趣的節點上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三 巫術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巫術貫串著土著人生活的全過程,幾乎每一件事都有巫術促其成功,在土著人眼中,人力并非可有可無,但巫術卻是左右整個局面的關鍵。在田園工作中有從燒荒到收獲的一套自成一體的巫術系統,掌握它的術士是通過女性世系世襲的,其地位僅次于酋長和巫師。這套巫術還可以有效地激勵勞動者的勞動熱情。每一種儀式都有一套相應的巫術,每一項重大活動也都有相當復雜的一套巫術幫助土著人的事業取得成功。在土著人的感情生活中,他們相信一種性愛巫術可以幫助小伙子贏得姑娘的芳心。他們在懷孕、分娩、生病、葬禮等過程中,也都有相應的巫術幫助他們擺脫噩運,迎來好運。然而,在所有巫術中,在土著人的心目中沒有什么能比庫拉巫術更能引起他們的重視,也沒有哪一種巫術比庫拉巫術更加復雜。
布朗說:人類有序的社會生活依賴于社會成員頭腦中某些情感的存在,這些情感制約著社會成員相發生關系時產生的行為,儀式可以被看作是某些情感的有規則的象征性體現.因此,當儀式對調節,維持和一代代地傳遞那些社會構成所依賴的社會情感起作用時,儀式的特有社會功能也就顯示出來.盧卡西認為儀式在所有的宗教中是*穩定*持久的要素.[1]宗教科學的偉大先驅羅伯遜.史密斯也持有這樣的觀點,他寫到:不同的人對同一儀式可做不同的解釋,人類在做某一件事情時,沒有行為動因,也就不能成為人類了.[2]
四 庫拉貿易
從*簡明的形式來看,庫拉就是項圈和臂鐲以相反的方向交換的儀式。馬林諾夫斯基為它下了定義:“庫拉是一種大范圍的、具有跨部落性質的交換形式。它施行于居住在一大圈島嶼上的居民群體之間,這些島嶼正好組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圈。……”沿著一個近似于三角形的線路,“有兩種且只有兩種物品在不斷地相向流動。順時針流動的叫做soulava,是長長的紅貝殼項圈,而按相反方向流動的物品叫做mwali,是一種白貝殼臂鐲。這兩種物品在各自行進的方向中彼此相遇、不斷交換,這些庫拉物品的流動及交易受到一套傳統習慣和規則的約束,某些庫拉行為也伴隨著十分復雜的巫術儀式和公共慶典。”
當我們作為一個土著社會的研究者俯瞰整個庫拉過程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社會結構的整體框架。我們看到星羅棋布的小島被一條無形的線連成一個閉合的圈,但他們看不到,他們看到的只是他們庫拉航線上的庫拉伙伴。在土著人看來,自己社區以外的世界,除了庫拉伙伴以外,都是危險的,過去他們可能是恐怖的食人族,今天,他們惡意的巫術仍然是他們需要對付的*大的威脅(在土著人的觀念中,所有的疾病或噩運都是巫術的結果,同時外界的人們都是充滿惡意的,他們掌握著大量邪惡的巫術來取人性命)。我們可以通過田野考查了解他們的庫拉制度,但他們卻只知道每一個具體的行為動機。可以肯定的是,并不存在某一個特殊的力量促成整個事件的形成,庫拉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土著人永遠不會告訴我們,也許我們應該寧愿相信土著人的信念,庫拉貿易是和他們的祖先一起從地下鉆出來的。
五 獨木舟的建造
木舟的建造有其深層的社會學意義。船只的所有者是村落的酋長或頭人,為了建造或修善一艘獨木舟,他要組織大量的人力為他工作,這些工作傳統上是每一個男人的義務。同時,他還是儀式的組織者和某些巫術的實施者,并且還承擔支付所有參與建造者一定的報酬和在建造的各個階段籌辦規模不等的宴會的義務。參與建造的人還有權搭載船主的獨木舟出海參與庫拉遠航。這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一個完整而自足的社會結構。獨木舟的建造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在**個階段中,人們準備獨木舟的部件。他們伐倒一棵大樹,把它修裁成一塊木料,然后挖空中間部分,再準備船的舷板、圍板和做龍骨和浮架用的木條。這些工作緩慢而悠閑,在造船師的指導下,一般要花兩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的巫術,包括tokway巫術(即驅趕巫妖)某些飛行巫術由造船師施行。第二階段牽涉大量而頻繁的集體勞動,有三五天的時間,全社區的人力都會參與。這些工作主要包括安裝舷板和船頭圍板、安裝浮架和堵縫、髹漆等。此時施行巫法的卻是船主而不是技術專家,這些巫法仍然屬于飛行巫術系統從這些巫術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天真的、童稚的、直接將情感投射并作用在目標物上的的巫術心理,遠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復雜和詭異。土著人并不懂得心理分析,他們的思維是純粹的相關性思維,令我們感到困惑不解的只是有些相關性并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而已。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全四冊) 相關資料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全四冊) 作者簡介
布羅尼斯拉夫·馬林(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英國社會人類學家。功能學派創始人之一。生于波蘭,卒于美國。1908年以全奧地利最優等成績獲得物理學和數學博士學位。馬林諾夫斯基最大的貢獻在於他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寫作方法。從馬林諾夫斯基起,幾乎所有的人類學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載,并實地參與聚落的生活,使用當地的語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誼。而這些,都為了完成一份馬林諾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紀錄。后到萊比錫奧斯特瓦爾德理化實驗室從事研究,受到德國心理學家W.馮特的影響。他在英國人類學家J.G.弗雷澤的《金枝》啟發下,開始對人類學發生興趣。1914 年,在英國博物館和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工作。同年,他跟隨到新幾內亞和美拉尼西亞去的蒙德人類學考察隊進行實地調查。1924年,任倫敦大學社會人類學講師。1927 年任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教授。1928年任波蘭科學院院士。1932年擔任研究人口問題的意大利委員會通訊委員。1933年任荷蘭科學研究皇家學院的院士。1936年任新西蘭皇家學會的榮譽會員。1936年代表倫敦大學和波蘭學院去美國參加哈佛大學一百周年紀念,被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1939年在美國耶魯大學任教。1922年,發表了民族學調查專刊《西太平洋的探險隊》。他的《科學的文化理論》(中譯本名為 《文化論》)一書是他的功能主義理論的比較全面和系統的總結 。他的學術思想,尤其是關于實地調查的方法論,對西方人類學和民族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和另一位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一起創立了英國功能學派。他去世后,美國人類學、民族學界專門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林諾夫斯基獎。我國德高望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費孝通先生1936年底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學習社會人類學,師從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