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明信片| 箋紙| 膠帶| 其它
《梁書》姚思廉撰,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本書精選其中重要篇目,進行注釋、翻譯,是廣大讀者了解這段歷史的上佳讀本...
本書是我國先秦史學、文學名著《春秋左氏傳》的今譯本,與楊伯峻先生的《春秋左傳注》相輔相成。本書采用直譯的方法,不易直譯的,適當參與意譯,文字力求信、達、雅。由于這本譯文與《注》是一部書的兩個部分,宜配合閱讀,書中不收《左傳》原文,且只譯傳文,不譯經文...
《二十五史》是在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的基礎上加編了《清史稿》后合編而成的,其規模非常巨大。全書共計3795卷,4000余萬字,從第一部《史記》,至最后一部《清史稿》共歷時2000余年,系統完整地紀錄了民國以前歷代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司法等多方面史實,語言優美,哲理性強,濃縮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是一部圖書史上嘆為觀止的史學巨著...
本書整理選編了《史記》很有代表性的篇章,綜合了歷代研究《史記》的學者的學術成果,對原文作了詳細而準確的注釋,并且對照以明白淺顯的譯文,使讀者閱讀《史記》的時候毫無障礙。我們還特別請畫家專為本書繪制了大量的插圖,這些彩色插圖有助于讀者理解《史記》,興趣盎然地閱讀《史記》...
這套《文人情侶叢書》,是企圖通過選擇唐、宋、元、明、清時代的著名文人與女子或男子的情感交往為主要線索,以人物的生平研究和文學創作研究為主要材料,通過傳記體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寫出一段懷感經歷,寫活一對人物,再現一種社會風貌。所選擇的人物,在那個時代都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元稹作《會真記》(又名《鶯鶯傳》)就有一定的生活原型,能夠典型地表現出唐代文人的婚戀觀念,故事演化成后來的《西廂記》,生動地表明了古人情愛觀的演變。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中國古代
這是語言學家朱星的一部史學評論作品,全面解析中國皇帝制度。關于帝王名號的釋義,皇帝的產生過程,皇帝最大的四種特權和四種欲望,皇帝的陰謀詭計——帝王術,等等內容都一一談到,并進而提出皇帝是人民的災難、多數皇帝不得好死的觀點,最后還評析了七個值得紀念的中國皇帝。全書史實嚴謹,評析深刻,文字口語化,好讀易懂,對于久受帝王思想熏染的中國人來說,不啻于一支清醒劑...
南史起公元四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終公元五八九年(陳后主禎明三年),《南史(繁體豎排)(套裝全6冊)》記述南朝宋、南齊、梁、陳四個封建政權共一百七十年的歷史。 ...
內容介紹:《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中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包括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該本《史記今注》完整保留今本《史記》全本,廓清真偽,并附錄《史記斷限與殘缺補竄考辨》集中說明。本書前身是1990年初版的《史記今本新注》,此次對全書做了修訂與改造,不僅糾正了前身的許多錯誤,還改正了中華點校本中的一些錯誤。現簡體橫排,加以注釋,供廣大讀者、學者參考
本書作者將國家圖書館及國內外其他圖書館藏傅增湘手校各書中的跋識小記加以搜集過錄,分類加以整理,為傅氏校勘群書跋識之集成...
焦循是清代著名學者,著述涉及文學,史學,算學,方志,戲曲等多方面,本書收錄史學著作五種《揚州足征錄》《揚州圖經》《北湖小志》《邗記》《里堂家訓》,精選底本校本,校勘嚴謹,是首次對焦氏史學著作進行的集中整理。方便廣大研究者使用...
《后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上溯王莽時期,下至漢獻帝劉協時期。該書主要包括帝王、皇后及諸侯大臣的本紀和各式人物的傳記,共計九十卷,為南朝劉宋時期的范曄所作。《后漢書》與《史記》《漢書》及《三國志》合稱“正史”的“前四史”,在中華文化研究的發展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此書繼承了《史記》和《漢書》中紀傳體的書寫方式,以人物描寫為中心,采用《春秋》編年體式的系年系事之法,疊加以類相從的故事板塊,雜用插敘、倒敘等敘事手法,形成了一個以
本書記述了上至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間的史事...
中國經學,假使我們慎重點說,上追到西漢初年為止,也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二千多年中,經部書籍,因為傳統的因襲的思想關系,只就量說,也可以配得說“汗牛充棟。”不說別的,我們只要一看納蘭性德匯刊的通志堂經解,阮元、王先謙匯刊的正、續清經解,也幾乎覴你目眩;至若列舉朱彝尊經義考的書目,那真所謂“更仆難數”了。但是,假覴我們能夠應用史學家處置史料的手段,這許多繁重的著作,也不過可以歸納為三大派,所謂“經學的三派”。這三大派都顯然自有它的
《史記》是我國漢代偉大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它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經涉及了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人才、倫理道德甚至醫學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內容,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箸。 《史記》是司馬遷一生的結晶。集中著述,花了15年左右,如果把資料的準備工作在算在內,那要超過20
同以往版本相比,《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國志》具有如下特點:1.史家注史與傳統的注音、釋意與白話翻譯不同,《今注本二十四史》的特色在于史家注史。“今注本”不追求一詞一義的雜蕪注解,而在于理清歷史脈絡,對關鍵問題進行考辨論證,為研究者提供快速了解學術研究動態及準確把握歷史事件提供方便。同時,也因其高質量的學術價值成為后來研究二十四史不可或缺的資料。《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國志》,力圖以新的角度、新的內容、新的形式,為《三國志》創造出一套代表當代
在中國史學史上,《漢書》是與《史記》地位并隆的史學名著,歷來研習注釋者代不乏 人,最負盛名者,前有唐顏師古,薈萃先代23家注疏,參以己意;近有清王先謙,征引注解百余家,亦加精辨。王氏之集注多吸收清代如王念孫父子等訓詁大家之精良成果,不但能發前人所未發,亦能糾正顏氏之失,誠為研讀《漢書》者之*。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漢書》標點本,用《漢書補注》本作為底本,惟限于當時歷史條件,僅收入顏師古注而未收王先謙補注。今則匯集專家,以清光緒二十六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巨著,也是一部文學巨著。它開創了中國傳記文學的先河,把中國的歷史散文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司馬遷以極具表現力的語言,塑造了藺相如、廉頗、荊軻、項羽、劉邦、韓信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們的事跡數千年來仍廣為傳頌。本書是選本...
《二十四史》是由乾隆皇帝欽定,將《史記》、《前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書》、《元史》、《明史》等24部史書合在一起的統稱,由漢武帝至清乾隆帝歷代學家精心編篡而成,歷時長達1800多年,計3259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裁,比
本書收錄了《左傳》、《戰國策》。《左傳》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戰國策》是一部國...
《后漢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兵推翻王莽新朝起,至漢獻帝讓位,曹魏代漢止,東漢一百九十五年的發展歷史,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敘事生動,簡明周詳,是一部杰出的私修斷代正史...
漢朝司馬遷作的《史記》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最偉大的歷史名著,其中有許多文學名篇。因為司馬遷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比較進步的歷史觀點和高度的文學修養,所以他能夠審擇史料,創設體例,刻畫人物,把先秦以來多方面的史實和他當代社會各階層的形形色色的動態如實地反映出來,寫成這樣一部完整豐富的“通史”。更因這部書有縝密的體例,可以妥帖地安排多方面的史實,于是就被那些由漢朝到清朝的許多史學家所接受和取法,無形中便規定了他們寫歷史的范式。另一方面
本書以全新的形式詮釋中華史學經典, 探索華夏傳統文化的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漫漫長路, 展現中華民族兼收并蓄、源遠流長的千年歷史與豐富的文化遺產...
《史記》是司馬遷的發奮之作。紛繁的歷史,傳奇的人物,在這位才子的筆下展現出無窮的魅力。作為史書,它以“實錄”著稱,其深刻的思想也遠超時代。生動洗練的文字,飽含感情的敘述,一百多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更讓它稱得上是一部文學精品; 這是一本可以研究、可以學習、可以欣賞,也可以當做故事來讀的書...
《宋會要》原書2200余卷,由宋代歷朝會要館編纂,內容輯自實錄、日歷及朝廷內外各種檔案,編者將全部史實依類排次,可謂“一史的類書”。該書后散佚,清嘉慶年間人徐松從《永樂大典》中抄輯出五、六百卷,民國年間,前北平圖書館組織人力加以整理,并交由大東書局,分兩百冊影印出版,名《宋會要輯稿》。此次為第三次印行,以滿足讀者需要...
★《史記》開創了史學家編寫紀傳體史書籍的先河。 ★ 敘事藝術條理清晰,精妙絕倫。 1、有因有果,敘述元素豐富,情節飽滿。 2、人物記述有時間線索,卻又不拘泥于此,有以類相從的原則。 3、開創“紀傳體”通史。 ★人物描寫精彩飽滿。 1、視角立體,不單一,人物記述方向多元。 2、個性明朗有特色。 3、傳記不再是貴族專利,引入平民人物。 ★風格雄渾,有歷史感。 1、傳奇式的繼續方式。 2、有場景感、有畫面感、層次豐富、意境深邃...
《漢書補注》為王先謙的重要著作之一。王氏認為顏師古《漢書注》雖集以前諸家注釋之長,仍不免訛誤之處,清人考辨 "著述美富",然"散見諸書,學者罕能通習"。故采宋、明以下相關著述,尤重清人成果。徵引專著有錢大昕《廿二史考異》、錢大昭《漢書辨疑》、沈欽韓《漢書疏證》、周壽昌《漢書注校補》等,以及王念系《讀書新志》、桂馥《札檏》等逹六十七家之多。本書校勘也頗精密,以汲古閣本為底本,參校其它各本,于其得失均有論證。故《漢書補注》為研究西漢史
本書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情況,及帝王將相、儒林游俠等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跡...
《三國志全譯》插盒精裝全6冊,原著為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的一部史學著作,記載了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60年的歷史。由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陶新華教授譯注,注釋簡明、譯文流暢,配有大量插圖,精選自《圖像三國志》《百美新詠》等古籍,為現代讀者研究三國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 前人評價說: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兩千年來謀臣策士的教科書 戰火亂世中的謀略機變與無雙辯才...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家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歷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同類好書推薦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63475.html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41156.html...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凡120卷,包括13記,10表,18志,79列傳,記載了西漢時期自漢高祖劉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凡230年的史事,是研究該時期歷史的重要參考書。此點校本以清王先謙《漢書補注》本為底本。為了閱讀方便,只收顏師古的注,不收后人的補注,并參校了北宋景本、明毛晉汲古閣本、清乾隆武英殿本和同治金陵書局本...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本書精選《史記》中的代表性篇章進行注釋、翻譯和題解...
《史記會注考證》共8冊, 包含《本紀》、《表/書》、《書/世家》、《世家/列傳》、《列傳》...
本書記載了明神宗的日常活動及有關言論、文書和其時內閣大學士的奏疏...
《史記》作者司馬遷,全書計130卷,詳細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余年的歷史。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更被后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成書后,廣為流傳。但是史事錯綜,內容博雜,后世學者紛紛為之注疏。最有影響者為南朝劉宋裴骃《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俗稱“三家注”。其中,裴骃兼采當時所見到的前人研究《史記》的成果,將傳統的經史注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班固編著的《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記述了自西漢的漢高祖元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史事。此書文贍事詳,奠定正史編例,為治文史學者必讀之中華史學名著。今以點校本《漢書》為基礎,簡體橫排刊印,更加方便讀者學習和使用...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是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宏篇巨著,具有和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影響甚為深遠。 《史記》的寫作意圖,司馬遷概括為三句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實際上也概括了《史記》的思想內容。所謂"究天人之際,"就是要探究自然現象和人事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司馬遷繼承了自先秦以來"天人相分"的唯物主義傳統。所謂"通古今之變"就是要說明歷史的發展演變,尋找出歷代王朝興衰成敗之理。所謂"成
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記載西漢史事,由十二本紀、八表、十志和七十列傳組成,共100卷。本書以南宋蔡琪家刻本作底本,參校其他八個重要版本,并廣泛吸收已有的學術成果,力求文字準確,注釋簡明,文風曉暢,閱讀方便。主編王繼如教授研究《漢書》數十年,又是中華書局《漢書》修訂本的審訂委員,所帶領的團隊成員也多是從事古文獻整理和古漢語的專家,保證了本書的學術質量...
閱盡五千年,全方位闡述中華歷史 縱橫八萬里,多視角縱覽百代傳...
《三國志》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 《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
本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作者在舊譜的基礎上,借助于整理《蘇軾詩集》、《蘇軾文集》、《蘇軾佚文匯編》等書所獲得的一系列新資料、新發現,以全新的觀點和繁簡適當、綱目并舉的體例,撰成此書,代表了國內蘇軾研究的z新水平。...
本書組織了精通中國歷史和古漢語的專家、學者數十人,選擇了其中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章節,對《資治通鑒》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和考訂,文白對照...
本書為元代古籍集成·史部·編年類之一,作者為元代經學家汪克寬。本書作者雖然是朱子后學,卻實事求是,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校勘學的手段,清除《綱目》中的傳錄訛誤,恢復其本來面貌,并在一定程度上匡正朱子的一些編纂之失,推動了考異之風在《綱目》研究中的興盛,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 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包括十二本紀 (記歷代帝王政績) 、三十世家 (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 、七十列傳 (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
《史記》是我國古代一部通史。它保存、整理了自史前傳說的五帝時代到西漢中葉三千年間豐富的歷史資料,為中國歷史學奠定了起初的堅實而宏偉的基礎。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若要從原典上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就不能不讀《史記》。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輝煌文明的古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它不僅博大精深,而且神奇瑰麗、歷久彌新。《史記》詳實、嚴謹而生動地記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記述了我們祖先在創造文明過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讀
《漢書》這部史學巨著,分為紀12篇,主要記載西漢帝王的事跡;表8篇,主要記載漢代的人物事跡等;志10篇,專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種社會現象;傳70篇,主要記載各類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數民族的歷史等。班固作《漢書》沿襲《史記》的體例,所不同的是《史記》有世家,《漢書》沒有;《史記》記載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書”,《漢書》改稱“志”。《史記》貫通古今,不以朝代為限,所以叫通史。《漢書》紀傳所記的都是西漢一代的史實,所以叫斷代史。斷代為史始
劉爭爭
[日]熊田千佳慕著,張勇譯
楊秀敏
泰戈爾
梁實秋
[法]拉封丹 著,[法]多雷 插圖,何如 譯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