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史記 (綢面精裝16開.全六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281296
- 條形碼:9787511281296 ; 978-7-5112-8129-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記 (綢面精裝16開.全六卷) 本書特色
1、版本科學 本書組織了全國百名大學教授進行了重新整理,底本選擇均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版本進行校勘。所有內容盡可能保持原版原貌,在此基礎上又組織了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原文比對通讀、從內容、版本上力爭做到準確、科學。 2、專家點校 本書聘請專家組織編寫,在內容上嚴格進行三審三校工作,對文中的圖片、標點、語句等嚴格把關,雖然同類選題在市場已屢見不鮮,但我們相信,本書從內容到編校質量;從裝幀設計到印刷工藝;從紙張到產品價格都是上佳之選的。 3、裝幀精美 本書裝幀形式采取六卷綢面精裝,外加函套插盒的方式,紙張采用進口加厚、高白、便于閱讀的紙張,版式設計相對寬松。是國學藏書的上乘之選。
史記 (綢面精裝16開.全六卷) 內容簡介
《史記》是司馬遷的發奮之作。紛繁的歷史,傳奇的人物,在這位才子的筆下展現出無窮的魅力。作為史書,它以“實錄”著稱,其深刻的思想也遠超時代。生動洗練的文字,飽含感情的敘述,一百多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更讓它稱得上是一部文學精品; 這是一本可以研究、可以學習、可以欣賞,也可以當做故事來讀的書。
史記 (綢面精裝16開.全六卷) 目錄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五 秦本紀第五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史記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史記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
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史記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史記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史記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記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史記卷二十一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記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史記卷二十六 歷書第四
史記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史記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史記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
世家
列傳
史記 (綢面精裝16開.全六卷) 節選
《史記》: 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于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韧踔诿褚,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之務利而辟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密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不敢怠業,時序其德,遵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無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惡于民,庶民不忍,欣載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故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順祀也,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于是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命,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有不至,則增修于德,無勤民于遠。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日‘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犬戎樹敦,率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蓖跛煺髦盟陌桌恰⑺陌茁挂詺w。自是荒服者不至。 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王曰:“吁,來!有國有土,告汝祥刑。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宜與?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信,正于五刑。五刑不簡,正于五罰。五罰不服,正于五過。五過之疵,官獄內獄,閱實其罪,惟鈞其過。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簡信有眾,惟訊有稽。無簡不疑,共嚴天威。黥辟疑赦,其罰百率,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罰倍灑,閱實其罪。臏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疑赦,其罰五百率,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率,閱實其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臏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泵铡陡π獭。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 共王游于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眾,王御不叁一族。夫粲,美之物也。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之小丑乎!小丑備物,終必亡!笨倒猾I。一年,共王滅密。 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 夷王崩,子厲王胡立。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正)[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極,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日‘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大雅》日‘陳錫載周’,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于今。今王學專利,其可乎?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必敗也!眳柾醪宦,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 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唬骸笆钦现病7烂裰,甚于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噱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產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于彘。 厲王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以及此難也。今殺王太子,王其以我為仇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仇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日“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彘。太子靜長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 宣王不修籍于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王弗聽。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 宣王既亡南國之師,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諫曰:“民不可料也!毙醪宦牐淞厦。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宮涅立。 ……
史記 (綢面精裝16開.全六卷)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于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陜西韓城南,另說今山西河津),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