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明信片| 箋紙| 膠帶| 其它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為韻文,分道經和德經兩部分,所以又稱《道德經》。與《莊子》如雙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詳盡論述作為宇宙本體、萬物之源和運動規律的天道,并以之關照人道,指導治國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各個方面,用樸素的辯證思維構建起獨特的理論體系。本次以傳世的王弼《老子道德經注》(中華書局版《諸子集成》)為底本,校以竹簡本、帛書本,廣泛吸收、引用前賢及今人之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注釋、翻譯,以供讀者
道家的炁功《內丹功》秘訣,都是口傳心授,不見文字。寫成文字時,都是用隱語和暗示。唯獨《心法》一書,既想獨泄古今神圣未傳之秘,又想待有心者自悟,于是在表述口傳心授的秘訣的同時,有意將文字按一定的規律錯雜排列,致使粗心的讀者望而卻步...
本書內容豐富,知識廣博,涉及到數以百計的碑帖和書法著作,以及數以百計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既是一部書法史,又是一部書法研究...
學術研究論著。戲作詞是題序中標明“戲作”的詞,始自北宋中期蘇軾、王齊愈、黃庭堅等人,其雖題為“戲”,但并非皆為游戲之作,詞人亦在其中寄寓深意,值得后人關注與探討。南宋是宋代戲作詞創作的高峰時期,戲作詞內容、情感等諸方面有較大突破與發展。故本書以南宋戲作詞為研究對象,結合文藝學等相關理論,采用文本細讀法與比較研究法,探討南宋戲作詞的主題內容與藝術特征、各個時期的情感取向,進而分析“戲作”的創作心態與產生原因,最后對南宋戲作詞進行個案研究
《王鼎鈞作品系列:化讀》作者化讀《古文觀止》經典名篇,首先把字義、句法、典故、寫作者的知識背景、境況、寫作緣由等解釋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曉白無誤,寫作者的思想主旨凸顯,在此基礎上推進.分析文章的謀篇布局、修辭技巧、論證邏輯、風格氣勢等,使讀者能對文章的優長從總體上加以把握、體會、最后再進一步,能以博學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為閘釋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為其獨到之處。 ...
本年譜試圖在鑒真一生歷程的框架下著力凸顯高僧的成長及六次東渡、日本十年三方面內容, 重點放在鑒真東渡傳法之前及日本十年兩個時期。將在各譜的基礎上, 廣泛發掘、梳理中國地方文獻及日本文獻, 并吸收現代中日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對各譜記述不足和空白的方面進行完善和補充, 力求展現鑒真較為完整的人生軌跡...
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楔子。《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于功名利祿之上。《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本次整理以權威版本為底本,詳細注釋,并深入分析其思想內涵與藝術手法,可使讀者深入理解和領會元雜劇的藝術魅力...
本書在體例的科學性、規范性以及史料的發掘方面,較前人均有所突破。校勘取材方面,新增了三個罕見的韓集宋刻珍本,并參校了此前無人采用的一批《韓集舉正》傳抄本、歷代出土的數十種石本以及五十多種宋元總集。注釋方面,本書較為全面地匯集了宋元舊注、宋元及近代學術筆記,以及十多種明清至近代韓集注本和韓集校勘專著中的相關內容;并對韓集的文字訓釋和語詞溯源進行現代意義上的語言學研究。箋證方面,除對韓文本事進行系統考證之外,有關韓文的理論批評和義理詮釋也
《老子校釋》以唐景龍二年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文為主, 參考石本、敦煌本、舊鈔本、佚本、正統道藏本諸刻本共一百余種, 進行校勘 ; 并引用了王念孫, 孫詒讓、俞樾、洪頤煊以迄近人研究所得, 加以考訂、闡釋 ; 還以江有誥韻讀為主, 參以吳棫、顧炎武、江永、姚文田等諸家之說, 推求經文古韻。本書是研究老子學說的重要參考書...
孟郊(751-814)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孟郊寫景詠物,興寄象外,妙語如珠,窮入冥搜,戞戞獨造。既有濃墨重彩,又有淡遠絶塵;既有硬語盤空,又有敷柔紆余。其煉意之深,煉字之精,一時獨步。與賈島并稱“郊寒島瘦”。 本書以陶湘影印北宋刻本《孟東野詩集》為底本,參校宋蜀刻殘本、宋書棚本、清沈巖校宋本、明初抄本、明弘治楊一清刊本、明嘉靖秦禾刊本,旁及《樂
我社推出的這套《國學經典典藏版》,是繼我社國學經典百部叢書后的又一力作,所選皆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體例上以原文、注釋、白話解讀的形式對經典著作進行明白曉暢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引領讀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閡,真正親近經典、領悟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閱讀之旅中獲得通透暢達的人生智慧,對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套書采用國際流行的16開異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裝幀印刷精美,便于攜帶和閱讀...
龍榆生雜著為三部分,第1部分以詞集題跋為主,包括歷年所撰序跋、附記、題識等文字;第2部分為散見于雜志報紙上的各類文章,即散文與雜文。此部分文章,按寫作時間先后排序,大致可分為四類:一自述,二懷人,三時論,四游記及其它。第3部分為科普讀物,如《蠶寶寶的故事》等。...
孟子是儒家很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其地位在死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并非很高。直至唐韓愈《原道》中提出“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的說法,把孟子視為先秦儒家中惟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方才逐漸上升。北宋神宗熙寧四年,《孟子》一書搶先發售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孟子搶先發售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準配享孔廟。以后
《王夫之著作:讀通鑒論(套裝全3冊)》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閱讀司馬光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鑒》的筆記。全書30卷,其中秦1卷,西漢4卷,東漢4卷,三國1卷,晉4卷,宋、齊、梁、陳、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敘論》4篇為卷末。是王夫之有關古史評論的代表作之一...
柳永是北宋初期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他以畢生精力作詞,創制了大量慢詞長調,在表現手法、意象組合、題材開拓等方面亦有許多創新之處;柳詞多表現市民情調,尤其關注妓女歌姬的生活境遇及內心世界,因此流傳極廣,故"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之說。柳永有《樂章集》一卷傳世,后世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詞人無不受其影響。本書錄柳永詞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評論,并由謝桃坊撰寫導讀,便于讀者了解柳永、欣賞柳詞...
蘇軾是宋代的現實主義文學家,他以的天才、廣博的學識、開朗的胸襟,寫出了大量輝煌的詩、文、詞,表達了自己一生的真實經歷和豐富的思想情感。蘇軾詞內容廣闊,氣魄雄偉,語言樸素,一反過去綺羅香澤及離情別緒的局限,是宋詞空前的劃時代的革新,也是宋詞進一步的發展。本書備搜蘇軾詞作品及后人的評論,另外還加以簡單的注釋和系年,為讀者欣賞蘇軾詞提供了較多的方便...
楊天才等的《周易》主要內容有:題解、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其中題解、注釋、評析為作者在長期學習和研習前人注解的基礎之上的心得,其中于前人未解或解之未的之處多有新見。當然,作者并不敢視此為確定之說,只是出于“引玉”之思而言之,或為貽笑大方,冀見之于高明批正,當為學易、研易之快事。“題解”部分,主要概述一題、一卦之大義,并從內容上做出簡略解析,期以明確、簡要的解釋,勾勒出卦象及卦爻辭的主要內容。“注釋”部分,在標明疑難字音、字義和分析句
1、《建安文學全書》共八卷,包括《曹操集校注》《曹植集校注》《曹丕集校注》《孔融陳琳集校注》《王粲集校注》《徐幹集校注》《阮瑀劉楨應玚集校注》《三曹七子之外建安作家詩文集校注》,全面搜集了建安時期作家作品并加以校勘和注釋,可窺建安文學之全貌。 2、叢書填補了以往研究建安文學只提“三曹”“七子”而忽略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的空白,以“全”見長,全面收集了建安時期全部重要的作家作品,完整的保存了這個時代的古籍,既可為教學單位作用,也可
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從黃巾起義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約五十年時間。在東漢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爭奪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為核心的鄴下文人集團。建安詩歌便是社會由分裂動蕩趨向統一這一歷史時期的產物。“世積亂離,風
本書為1982年《中醫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重點項目之一。主編為全國知名中醫文獻學家郭靄春教授。《黃帝內經》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它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始終指導著祖國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由于成書較早,文辭古奧,不便理解,又經歷代傳抄翻刻,以致誤脫衍倒,因此,特組織全國專家學者進行整理,予以校勘和注釋,充分汲取古今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秦觀在“蘇門四學士”中,*為東坡所稱道。他作詩為文,專主情致。無論是詩是詞是文,處處皆為真情熔鑄,絕無虛言浪語摻雜。特別是他的詞作,細膩婉美,刻畫入微,*能感動人心。本書在講評其代表詞作之外,還特地選了一部分詩、文、辭賦,目的是想還秦觀以完整面目——一個諸體兼擅、全面發展的多情文人。 “中國古代文史經典讀本”皆選取中國文學史中的一流大家,延請國內知名文史學者,以生平事跡為線索,對其作品進行選注選評。一本在手,便可對這些大家的生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是儒家原始經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及其學說的直接可靠的資料。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它是我國首部以“六書”理論系統分析漢字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及考證字源的字典,全書收單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又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收字范圍相當廣泛。同時,《說文解字》按部首編排文字的方式、分析文字結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等均是首開先河,為后世文字工具書的編撰提供了范例。《說文解字》因其廣博的收錄而記載了大量的古代詞匯,并保存了許多字詞的古義和豐富的古代文化資料。因此,這部書既是研究上古時期的文字發展
王先謙的《尚書孔傳參正》是清代《尚書》研究的集成之作,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出版規劃之一種。偽孔經傳既經閻若璩等辨定,于是學者極意闡明漢傳今古文《尚書》,并進而別白伏生今文以及馬鄭古文《尚書》之學。先謙此書取參正孔傳《尚書》之意,于古文偽經二十五篇多錄前人考證以見其偽;于漢傳二十九篇《尚書》,自《史》《漢》《白虎通》《論衡》以下諸書,迄于熹平石經等,凡可以發揮西漢伏生、歐陽、張生三家之學者,大致采輯完備;并兼及馬鄭傳注,旁征諸家義
《經學抉原 經學導言》收錄蒙文通先生經學著作兩種及單篇文章、論學書札九篇。其中《經學導言》原題《近二十年來漢學之平議》,分九節論述經學的相關問題,即緒論、今學、古學、魯學、齊學、晉學、王伯、諸子、結語等。在此基礎上,蒙文通先生又寫成《經學抉原》,該書為先生經學代表作,分舊史、焚書、傳記、今學、古學、南學北學、內學、魯學齊學、晉學楚學、文字等十節,詳細論述經學的相關問題,極具學術價值。附錄文章九篇,皆與經學有關,足見蒙文通先生早年的
曹植是漢、魏之際才華橫溢的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其詩歌創作尤其受后人推崇。本書將清丁晏《曹集銓評》(為主)、朱緒曾《曹集考異》(為輔)合為一書,,名為《曹植集》。《曹集考異》以《金陵叢書》本為底本,《曹集銓評》金陵書局本為底本...
本書收入的被稱為“三危言”的三部著作: 鄭觀應的《盛世危言》 (五卷本) 、湯震的《危言》和邵作舟的《邵氏危言》, 是近代中國宣傳改良政治、變法維新的論著中影響最大且題名《危言》的三種。“三危言”作為晚清學術思想發展序列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其思想變化的多維聯系, 似乎并未通過以往個案的研究得到充分的揭示。編者選取“三危言”中最富代表性的三個文本合為一書, 進行編校整理, 無疑更便于我們分析和解讀作為近代學術名著的“三危言”及其形成之特
這本書以陳寅恪執教期間備課講義及其它零散史學原稿結集出版,為海內搶先發售付印。遵作者生前愿望,全書采用繁體字豎排,人名、地名、書名均不加符號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數異體字。 這本書中糾正了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少見功業之說。列舉史實,證述遵在東晉初年,團結江東境內諸政治社會力量,共同抵御北方盛強胡族之侵略。當時中國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實不可沒。文中又分析南來北人之社會階層及居住地域,并論其與后來南朝史事之關系。篇末
《西京雜記》是一部記載西漢奇聞逸事的筆記小說。“西京”指的是漢代都城長安,鑒于此,故有人支持此書署名方式為“漢劉歆撰,晉葛洪集”。《西京雜記》是一部記錄長安生活為主的內容豐富龐雜的著作。蘊含了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科技常識、遺聞逸事、風俗制度、歷史述評等方面的知識,涉及哲學、政治、歷史、文化、語言文學和自然科學諸多領域,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可補《史記》《漢書》之不足,也為考古發現提供了書面印證材料。其作為筆記小說,敘事視角獨特、描寫曲折
《詩集 附唐篔詩存》所收內容,已發表的均保持發表時的原貌。經作者修改過的論者,則采用最后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據作者手跡錄出。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訂,凡是事例不一或論述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現行點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尚無點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語、論述僅針對原版本而來,則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動均不出校記。凡已刊論文、序跋、書信等均附初次發表之刊物及時間,未刊文稿書量注明寫作
這是一套堪稱名著的名家名注叢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又便于普通讀者閱讀。《老子注譯及評介(修訂增補本)》吸收了歷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對《老子》作了詳細的注釋與分析,并加以今譯,對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給予了評介,書后附錄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的釋文和《老子》校定文以及參考書目等有關資料,是閱讀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參考書...
羅欽順是明代著名理學家,字允升,號整庵,謐文莊,江西泰和人,生于憲宗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弘治六年進士及第,歷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書等職。嘉靖六年堅辭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之召。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潛心于格物致知之學。著有整庵存稿、整庵續稿、困知記。最末一種是他窮一生之力而成于晚年的理學著作。 明代中葉,各種社會矛盾趨于尖銳,繁榮的外表下,醞釀著深刻的經濟政治危機。羅欽順素有
《冷齋夜話》十卷,北宋僧人惠洪撰,李保民校點。惠洪與黃庭堅過從甚密,對其推崇備至,又好談詩,故本書論詩十居七八,且多引黃庭堅語,并涉及司馬光、蘇軾、王安石、秦觀等人。作者能詩,故所言多有可采之處。這次校點,以《津逮秘書》本為底本,參校《稗海》本、《學津討原》本,并參考了《詩話總龜》、《苕溪漁隱叢話》中的相關條目。 《梁溪漫志》十卷,南宋費袞撰,金圓校點。全書內容主要有四,一為辨述朝廷典章制度,二為記敘前
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釋放出新的活力?《論語》是中國儒家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河岳英靈集》是唐代殷璠編選的專門收錄盛唐詩作的詩歌總集,書中選錄自常建至閻防的盛唐詩人24家,從唐玄宗開元二年(714)至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的詩作234首(現存230首),每人各附評語,是現存的唐人選唐詩中尤為重要的一種。作者選篇嚴格而精到,品評中肯,論詩以風骨、興象為旨趣,這使得此唐詩選本歷來頗受重視,影響廣泛。并且,除了贊美盛唐,作者更想要以此書引導當時及以后的詩歌創作,立意深遠。《河岳英靈集》是盛唐時期唐詩的成果匯集,
本書以天下為主題,以時間為主線,從政治角度和文明角度兩個角度分而論之。通過分析不同時間段對天下觀念的闡述,認為傳統的天下觀大致可分為儒學天下觀和帝王天下觀兩類,揭示了文化和權力意義上的天下之間的錯綜復雜關系...
本書以元初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十卷本為底本,校以歷代刊本多種,由著名學者逯欽立先生校注整理。全書收陶淵明所作四言、五言詩五十六首,賦、辭、記、傳、贊、述、疏、祭等文十二篇,并收入校注者專論兩篇:《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和《關于陶淵明》,對陶氏的生平及文學創作作了深入研究探討,是一部適用于專業學者及大眾讀者的完善的陶集今本...
《范泉晚年書簡》收錄了文學編輯家范泉的信函(包括賀電、唁電等)282封,主要寫于1979年他平反后至1999年年底去世前。信函內容廣泛而豐富,涉及他所從事的文學編輯工作、文學寫作、他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回顧及對朋友們熱情的關心和幫助。從這些信函中,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編輯家堅強的信念、忘我的勞動、誠摯的態度和認真負責的精神。我們要學習和繼承他的精神遺產,整理和研究他的文學活動和編輯業績,自然不能忽略這些重要的文字...
《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歷來被大乘佛教所推崇,譽為“經中之王”。直接彰顯佛陀廣大圓滿、無盡無礙的因行果德。華嚴是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其所開示的境界更是巍巍壯觀,不可思議。在《華嚴經》中,三世諸佛所同證、十方菩薩所同修、大千圣眾所同尊、法界眾生所同具的一真法界一覽無余。 本經以實叉難陀《八十華嚴》為底本,挑選了《華藏世界品》、《入法界品》和《十地品》三部分。內容略簡,但文字典雅,優美可讀。其中,《華藏世界品》揭示了重重無盡的
《續資治通鑒》是清代偉大的史學家畢沅所著,全書二百二十卷,上承《資治通鑒》,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于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編年體形式記載宋、遼、金、元的歷史,前后四百零九年。 讀中國歷史,不可不讀《資治通鑒》;讀《資治通鑒》又不可不讀《續資治通鑒》...
《宋重雕足本鑒誡錄》十卷,五代俊蜀何光遠撰。何光遠,字輝夫,東海人,孟蜀廣政初官普州軍事判官。晁氏《郡齋讀書志》卷十三著綠為{《鑑試綠》十卷},并謂此書為《黃政中纂輯唐以來君臣事跡可為世鑒者》。然此書多載唐及五代間事,實為小說家言,故晁氏將其歸類于〔小說家類〕。此本為南宋中斯浙刻本,巾箱本,二冊,半頁十五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雙邊,蝴蝶裝。每卷卷端書名大字戰雙行,卷中標題居中另起一行,上加魚尾。此書為明代項元汴天籟閣舊藏,書中有明
《梧門詩話合校》是一部詩話著作,書中記錄了不少干嘉時期詩人的詩作與逸事,頗能反映這個時期詩壇的狀況,對研究清人詩歌創作及詩歌理論有一定的幫助。 《梧門詩話》是清人法式善(一七五三—一八一三)撰寫的一中詩話著作。法式善原名軍昌,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詩龕、陶盧。蒙古為爾濟氏,內務府正黃旗人。清乾隆四十五年(一八七○)進士后因皇帝賞識,賜改今名“法式善”即滿語“勤勉”之意。 《梧門詩話》今存在兩種本子,一為國家圖書館藏清進學齊抄本
本書收錄了宋代筆記《學林》(下)、《碧雞漫志》,介紹了作者生平、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
本書收錄了宋代筆記《寓簡》、《高齋漫錄》,介紹了作者生平、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
《警世通言》話本小說集。明末馮夢龍著。與其另兩部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馮夢龍,字猶龍,長洲(今江蘇昊縣)人。《警世通言》所收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一些歷史上著名人物,如李白、蘇東坡、唐伯虎,經過話本的描述,變得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本書是清代漢易研究的易學典籍《周易述》與《周易述補》的合編整理點校本,并收入李松林所著之《周易述補》,首次在國內以簡體橫排的形式公開出版,是易學愛好者必備典籍之一...
《老子》是我國先秦一部重要的典籍,歷代學者對其均有研究,取得的成果頗為豐碩。一九七三年底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老子》甲、乙本,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隨之掀起了一波研究熱潮。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了一批竹簡,內有《老子》一二種不同的抄本,轟動了外的學術界,出現了一大批研究論著,其中《老子》文本的形成和不同抄本的關系、各本文字的異同成為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老子》抄本的流傳,淵源久長,各種傳
本書是《唐宋名家叢集》之一。本書包括了雅詩歌曲、古賦、論、議辯、古圣賢碑、釋教碑、釋教碑銘、行狀、表銘碣誄、志、志碣誄、表志、墓志、對、問答、說、傳、騷、吊贊箴戒、銘雜題、題序、序一、序一、序三、序四隱遁道儒釋、記官署、記亭池、記祠廟、記山水、書明謗責躬、表慶賀等等...
梁實秋
泰戈爾
曾琦云 評注
趙元任著
汪曾祺
閻連科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