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246571
- 條形碼:9787563246571 ; 978-7-5632-4657-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 本書特色
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有類似的困擾,你一定要讀一讀這本書:
很難信任身邊的人,在工作中大包大攬,在生活中很難有深度的親密關系;
輕信別人或某些消息,缺乏批判性思維,總是因此吃虧;
讀書階段是學霸,工作后卻存在感比較弱;
能干好領導分配的任務,但很難想出建樹性的方案;
晚上熬夜大腦太興奮入睡困難,白天精神不振專注力缺失;
工作任勞任怨,在需要團隊配合的時候總是催不動別人;
想要進入更高級的社交圈子,卻又不太擅長人際交往;
胸懷大志,能力在線、智商超群,就是找不到上升的機會……
處于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學校習得的專業技能、過去的工作經驗很容易過時,我們迷茫、焦慮、看不清未來,
軟實力成了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可遷移能力,
甚至是面對重大變化時的保護傘。
總之,對每一個渴望實現人生價值的人來說,軟實力都是必修課。
對軟實力的探討,主要包含了四大板塊:
·心理能力:自控力、游戲力、靈活力等
·思維能力:專注力、判斷力、創造力等
·行動能力:執行力、輸出力、整合力等
·社交能力:共情力、連接力、影響力等
每個議題,都是跟我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有類似的困擾,你一定要讀一讀這本書:
很難信任身邊的人,在工作中大包大攬,在生活中很難有深度的親密關系;
輕信別人或某些消息,缺乏批判性思維,總是因此吃虧;
讀書階段是學霸,工作后卻存在感比較弱;
能干好領導分配的任務,但很難想出建樹性的方案;
晚上熬夜大腦太興奮入睡困難,白天精神不振專注力缺失;
工作任勞任怨,在需要團隊配合的時候總是催不動別人;
想要進入更高級的社交圈子,卻又不太擅長人際交往;
胸懷大志,能力在線、智商超群,就是找不到上升的機會……
處于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學校習得的專業技能、過去的工作經驗很容易過時,我們迷茫、焦慮、看不清未來,
軟實力成了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可遷移能力,
甚至是面對重大變化時的保護傘。
總之,對每一個渴望實現人生價值的人來說,軟實力都是必修課。
本書的理論基于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
對軟實力的探討,主要包含了四大板塊:
·心理能力:自控力、游戲力、靈活力等
·思維能力:專注力、判斷力、創造力等
·行動能力:執行力、輸出力、整合力等
·社交能力:共情力、連接力、影響力等
每個議題,都是跟我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揭示了從心理發展與習慣養成的角度,
我們該如何達到內在的協調、安全、穩定,并與外部世界相適應,
擁有積極的社會屬性,在社會中發揮自身的潛能與創造力。
誠然,軟實力的習得和強化需要時間與修煉,
但我們相信,時代的機會與美好的未來,
屬于每一個愿意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做出準備,并且承擔責任的人。
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 內容簡介
是什么讓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造就了一個人的卓越?是什么讓一個人后來居上,面對未知做出明智的選擇,在需要的時候有人幫助,在做事的時候一呼百應,在決策中避開風險,在變革中靈活應對、穩步創新?又是什么金錢之外的因素,讓一個人擁有感受幸福與快樂的能力? 有人歸結為運氣、擁有的資源、專業能力。而實際上,決定一個人的成就與幸福的,更多的是他綜合的軟實力,這些能力讓他們可以在同等專業能力的人中表現得更加出眾,從而把握住機會,成為被眷顧的幸運兒。 本書以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將軟實力歸納為四大重要的組成部分——心理能力、思維能力、行動能力和社交能力,相當于自我檢視的“軟實力分類大圖譜”,基于此,每個人都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某幾種特定能力,從思維與行為雙管齊下彌補自己的短板、強化自己的長項,為自己打造一套完整的內在成長與外在成為的能力系統,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 前言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的人身上究竟有著什么樣的特質?哪些是成功的要素?我想,每個人內心都有不一樣的答案,甚至對成功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
首先,成功的定義是基于弗洛伊德對于健康人群的定義,也就是人有愛與工作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成功的要素包括擁有高質量的關系,如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以及職場關系等,以及擁
有高成就,也就是能夠在某一個領域創造價值,并被社會或他人所認可。高質量的關系與高成就之間本身也是相輔相成的。
從關系與成就這兩個維度來看,人需要具備愛的能力,愛自己與愛他人,才能建立和諧的關系,同時還需要具備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這些都是一個人要想成功所需要具備的軟實力,這些軟實力是助力一個人從專業走向卓越的核心條件。
作為一名心理心理咨詢師,我接觸過大量的來訪者,并有機會對來訪者的成長經歷進行深入而細致的探索。我發現,早年不恰當的養育方法,給他們成人后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潛在的障礙,讓他們無法活出本應精彩的人生。比如,總是被父母批評打壓而非常自卑;從小輾轉在各種不同的養育環境中而缺乏安全感,無法信任別人;只被允許好好讀書,而缺失了游戲的能力;父母經常相互指責
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 目錄
**章 心理能力
1.1 穩定力:獲得安全感的力量 / 003
1.2 自控力:鎖定目標,平衡欲望、管理情緒 / 018
1.3 抗逆力:從容應對困難、修復創傷 / 030
1.4 游戲力:身心放松與享受生活 / 042
1.5 靈活力:對復雜情境以及不同觀點的應變力與彈性 / 052
1.6 擔當力:接納自己與他人的局限性,承擔責任并改善現狀 / 063
第二章 思維能力
2.1 感受力:在觀察與體驗中感悟世界的多樣性 / 075
2.2 專注力:深度思考、學習與工作,走向專精下的量變到質變 / 086
2.3 邏輯力:厘清思路、化繁為簡、精準表達、解決問題 / 099
2.4 預見力:預見未來發展與潛在危機 / 110
2.5 判斷力:質疑與批判性思維,做出*優決策 / 122
2.6 創造力:從0到1的突變,制造1 1>2的效果 / 135
第三章 行動能力
3.1 執行力:戰勝拖延、克服困難并持續行動 / 153
3.2 輸出力:從知道到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 167
3.3 整合力:發現并充分調動內部與外部優勢資源,實現價值*大化 / 184
3.4 推動力:自我驅動,協同他人配合達成目標 / 201
第四章 社交能力
4.1 共情力:設身處地去感受與理解他人,并給予恰當的回應 / 219
4.2 溝通力:精準交換信息,解決分歧,化解沖突 / 237
4.3 連接力:創建跨行業、跨領域、跨專業的關系網絡 / 256
4.4 影響力:言行、品格與態度,是*好的影響力 / 272
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 節選
穩定力:獲得安全感的力量
“穩定”實際上是一個物理學的名詞,它是一種結構,如果用它形容心靈,那么塑造一個穩定的心靈,就像建造一座房子,不僅地基要打得扎實,*好還要有四根穩固的柱子來做支撐,才能更好地抵御來自四面八方的風暴。
穩定會給一個人帶來什么樣的感覺?安全與信任。當一個嬰兒因為饑餓或者恐懼而聲嘶力竭地哭喊時,媽媽及時地出現,并把他輕輕地抱起來,拍拍他的后背,雙眼溫柔地凝視著他,微笑著對他說:“寶寶別怕,寶寶別急,媽媽來了,媽媽在這兒呢。”嬰兒就會平靜下來。媽媽成為一個有愛的客體而且穩定地存在,并能及時滿足嬰兒的需要,嬰兒就會感到這個世界是友好的、安全的,他對外界也就逐漸有了信任感。
穩定力是什么?
穩定的結構會有一種確定性,也就是事物會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即使是糟糕的結果,在發生之前也已經有了鋪墊,使人有了心理準備。
具有穩定力的人會給人踏實、靠譜的感覺,他沉得住氣,扛得住壓力,臨危不懼的態度會給人安穩的感覺,讓人們從混亂的情緒中抽離出來,從而專注于當下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在一個團隊中,具有這種特質的領導者就像一根定海神針,能夠讓團隊保持穩定的運轉。
形成這種內在穩定力的源頭來自我們的家庭。孩子學會走路后,他會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會嘗試掙脫媽媽的懷抱,不過,他在走幾步之后會回頭看,確定媽媽是否還在那里。如果媽媽還在原地并且遠遠地看著他,并且與他有眼神的互動,孩子就會安心地繼續往前走。
這個情景其實會貫穿我們一生中所有與分離有關的情境。比如,在上幼兒園時,孩子**次離家,內心會極度焦慮與不安,但當父母告訴孩子,自己會在約定的時間準時出現,并把孩子接回家時,他們就可能從煩躁的情緒中平靜下來。當父母真的可以每天保持著這樣的規律時,孩子的內心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淡定。
我們在成年離家后,內心會有一盞母親留下的燈,它照亮了我們歸家的路。當在外面經歷了挫折,或者極度疲憊時,我們回到原來溫暖的家,就像在給自己注入精神能量,休整后重新出發。
有人會把家庭比作一個人一生的安全基地,實際上這是內化了的內在安全感的來源。只有這個基地足夠牢靠,一個人才會有冒險的能力,也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擁有更大的空間與創造力。
穩定力:獲得安全感的力量
“穩定”實際上是一個物理學的名詞,它是一種結構,如果用它形容心靈,那么塑造一個穩定的心靈,就像建造一座房子,不僅地基要打得扎實,*好還要有四根穩固的柱子來做支撐,才能更好地抵御來自四面八方的風暴。
穩定會給一個人帶來什么樣的感覺?安全與信任。當一個嬰兒因為饑餓或者恐懼而聲嘶力竭地哭喊時,媽媽及時地出現,并把他輕輕地抱起來,拍拍他的后背,雙眼溫柔地凝視著他,微笑著對他說:“寶寶別怕,寶寶別急,媽媽來了,媽媽在這兒呢。”嬰兒就會平靜下來。媽媽成為一個有愛的客體而且穩定地存在,并能及時滿足嬰兒的需要,嬰兒就會感到這個世界是友好的、安全的,他對外界也就逐漸有了信任感。
穩定力是什么?
穩定的結構會有一種確定性,也就是事物會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即使是糟糕的結果,在發生之前也已經有了鋪墊,使人有了心理準備。
具有穩定力的人會給人踏實、靠譜的感覺,他沉得住氣,扛得住壓力,臨危不懼的態度會給人安穩的感覺,讓人們從混亂的情緒中抽離出來,從而專注于當下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在一個團隊中,具有這種特質的領導者就像一根定海神針,能夠讓團隊保持穩定的運轉。
形成這種內在穩定力的源頭來自我們的家庭。孩子學會走路后,他會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會嘗試掙脫媽媽的懷抱,不過,他在走幾步之后會回頭看,確定媽媽是否還在那里。如果媽媽還在原地并且遠遠地看著他,并且與他有眼神的互動,孩子就會安心地繼續往前走。
這個情景其實會貫穿我們一生中所有與分離有關的情境。比如,在上幼兒園時,孩子**次離家,內心會極度焦慮與不安,但當父母告訴孩子,自己會在約定的時間準時出現,并把孩子接回家時,他們就可能從煩躁的情緒中平靜下來。當父母真的可以每天保持著這樣的規律時,孩子的內心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淡定。
我們在成年離家后,內心會有一盞母親留下的燈,它照亮了我們歸家的路。當在外面經歷了挫折,或者極度疲憊時,我們回到原來溫暖的家,就像在給自己注入精神能量,休整后重新出發。
有人會把家庭比作一個人一生的安全基地,實際上這是內化了的內在安全感的來源。只有這個基地足夠牢靠,一個人才會有冒險的能力,也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擁有更大的空間與創造力。
戀愛時,我們期待著激情與浪漫,而真正走進婚姻后,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往往更需要彼此承諾所帶來的聯結感與安全感,正如在婚禮上的誓言:我愿意與你相伴一生,無論貧窮與富裕,無論健康與疾病,始終如一,不離不棄。
追求新奇是人的天性,但追求穩定是人的本能。唯有穩定,人類才有機會存在并繁衍。人類從游牧到定居下來,驗證了穩定對于種系發展的重要性。
人們如此渴望穩定,尤其是穩定的關系,其實是在防御強烈的死亡焦慮與生存焦慮。一段若即若離的關系會觸發焦慮,讓人抓狂,這是因為我們害怕重要客體的消失。客體以及客體愛的喪失,會使我們有種被掏空的感覺。重要客體消失也就意味著在意你、見證你生命的觀眾消失了,你會覺得自己變得毫無價值,“你”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也是有些人寧愿忍受一段糟糕、令人痛苦的關系,也不愿意離開的原因。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關系比糟糕的關系更可怕。痛苦讓人有活著的感覺,同時,內心有一個人,一個一直可以牽掛的人,在幻想層面,他會認為自己是“穩定”的。
穩定包含了什么?
人格的穩定
人格的穩定呈現一種連續性與一致性,即人格中的主軸呈現出一致性,但又會因環境的變化而具有彈性。弗洛伊德認為在6歲以前一個人的人格就基本成形了,也就是一個人的核心自我已經建立。我們可能會在后來的社會化過程中積累很多應對人際交往及環境的經驗,不過,它們都根植于這個核心自我之上,包括偽裝,或者防御。
在生活中,人們可能也會因不同的社會角色而呈現自己不同的子人格,但是主人格能保持基本的穩定,能駕馭與協調各個子人格之間的沖突,從而獲得內在的平衡。
人格的連續性,呈現的是一種線性發展的歷程,會有一種清晰的脈絡,而不是由碎片化的、孤立的子人格拼湊在一起的。在那些沒有自我的人身上,我們很難看到這種人格的連續性與統一性。
為了理解人格,大五人格理論把人格分為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盡責性、神經質,也就是人格在整體上會表現出某一特定傾向。那些缺乏核心自我的人,就會時而呈現外向性,時而又顯得非常內向;時而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時而又表現得非常疏離與拒絕;時而會為某件事情非常上心,表現出超強的責任感,時而又放任自流,甚至不想為自己負責。這樣的搖擺,也會造成其人際關系的困難。
舉個例子,一個女生在與朋友初次相識時表現出了極高的開放性與熱情,給朋友留下了外向的印象,朋友也喜歡她陽光的樣子。而在繼續交往之后,這個女生卻經常表現出回避、拒絕,那么該朋友就會順理成章地發展出一種新的交互模式。不過,在這之后,該女生會發現自己的這套模式好像錯了。假如這位朋友本身具備靈活性,她會去做出調整,比如,用理性、克制的態度去互動,這樣可以讓彼此更舒服一些。不過,這個女生并沒有覺察到自己的變化,反而感受到對方是冷冰冰的,她也會感到挫敗。而這種交互方式,需要兩個人都有著某種人格上的穩定性,否則就會陷入極度混亂中,彼此都無法理解對方,也就很難做出共情性的回應。
現在很多人想建立個人品牌,實際上就是凸顯自己的某一個或者幾個重要的特點,打造自己的人設,從而吸引與自己同頻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同樣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穩定的自我印象,否則就像一個人每次都戴著不同的面具,讓別人很難認識他,而在這樣的不斷變化中,對自我的認識也是混亂的。這種混亂感會使自我更加困惑與迷茫: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渴望的關系是什么樣的?自己未來將去向何方?這些都是不清晰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方向與意義感。
情緒的穩定
大腦中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對情緒的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
用。雌激素與孕酮這兩種激素的失衡可能導致失眠、焦慮和偏頭
痛,雌激素對大腦有興奮作用,而孕酮則有鎮靜作用,有助于放
松和睡眠。5-羥色胺被稱為幸福激素,其分泌不足容易導致情緒
低落、食欲不振以及抑郁,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就是添加了5-羥色
胺,而冥想也是通過抑制應激反應區域的活性來增加5-羥色胺的產
生。另外還有一些化學物質,如多巴胺會形成某種獎勵機制,讓我
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而內啡肽則可以減少疼痛,讓我們獲得愉
悅感。
情緒穩定是情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情緒穩定不是沒有情緒,而是可以用更為成熟、更有創造性的方式去表達情緒,對情緒有覺知。情緒有時就像容易脫韁的野馬,但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可以控制野馬的韁繩,駕馭它,并適時地做出調整。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Haidt)在《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這本書中提到,人的理性其實非常依賴復雜的情感,因為只有當充滿情緒的大腦運作順暢時,理性才得以運轉。而那些總是處在情緒風暴中的人,往往也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情緒的不穩定會影響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過于情緒化,會給人際關系帶來極大的困擾,可能會間接導致職業發展受限或者失去某些資源與機會,從而阻礙一個人獲得更高的成就。
在多年的心理咨詢中,我接待了大量受情緒困擾來求助的人,他們很容易被激怒而出現沖動行為,事后又會懊悔不已。不受控制的情緒不僅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與傷害,也讓當事人內疚與自責,甚至會因為自己的不理智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被情緒不穩定的雙親養育,孩子可能會長期處在驚恐的狀態下,這會導致其缺乏安全感、極度膽怯與自卑,也會出現情緒沖動及情緒控制方面的問題。比如,父親經常無緣由地發脾氣甚至家暴,但在情緒風暴后又會和顏悅色,這種矛盾的情緒也會讓孩子產生非常復雜的情感,有種愛也無法愛,恨又無法恨的無力感,也無法去表達自己的憤怒。
軟實力:成為精英的必備素質/任麗 作者簡介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精神動力取向咨詢師。被壹心理評為“2021年度受歡迎的心理咨詢師”。中美高級精神分析以及中德模式家庭治療師受訓背景。壹心理、婚姻與家庭等等平臺簽約心理科普作者,深圳電臺特邀心理嘉賓,電影分析寫作團體創辦者,斯坦福設計人生®教練。7年1500 小時的寫作體驗團體帶領經驗,“任麗的心靈空間”主理人。從業10年,致力于女性婚戀與個人成長議題。著有《我們內在的防御:日常心理傷害的應對方法》。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