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工作理論(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6455
- 條形碼:9787543236455 ; 978-7-5432-3645-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工作理論(第三版) 本書特色
« AI發(fā)展迅猛,本次修訂,除了增加關系視角和正義視角的內容外,同時增加了不少數(shù)字時代社會工作理論的內容,更具時效性。
« 本書2007年**版出版至今,已銷售十幾年,前面兩個版本均有9次重印,社會工作理論領域的長銷教材
。
社會工作理論(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社會工作精品教材”之一,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社會工作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參考國內外有關教材和理論文獻的基礎上,首先梳理了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演變和意義,隨后以社會工作的四個傳統(tǒng)(實證傳統(tǒng)、人本傳統(tǒng)、激進傳統(tǒng)、社會建構傳統(tǒng))為框架,分析了社會工作的哲理基礎,介紹了社會工作理論中的心理動力理論、認知/行為理論、系統(tǒng)視角、生態(tài)視角、關系視角、社會發(fā)展視角、存在主義、靈性視角、結構視角、增權視角、正義視角、女性主義視角、敘事治療、尋解治療、優(yōu)勢視角。每章*后的小結、關鍵概念、思考與練習、拓展閱讀等欄目,十分適合教學之用,本次修訂也對拓展閱讀進行了大幅度更新,增加了更具時效性的文獻。本書2007年推出**版,市場反應較好,2017年出版第二版,兩個版本均有多次重印。此次更版,在廣泛征詢教材使用單位、學生、教師、有關專家學者等多方面寶貴意見基礎上,結合數(shù)字化時代的趨勢,大量吸收國內外有關社會工作理論的*新研究成果,作者對書稿的行文做了大幅度的修訂,還增加了一些直觀生動的表格和圖片,對章節(jié)后的拓展閱讀做了更新補充。額外增加了兩個章節(jié):關系視角和正義視角。另外,結合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時代大背景,增加了社會工作數(shù)字化的內容,實用性和時效性更強。
社會工作理論(第三版) 目錄
**章 社會工作理論:概念、歷史與意義 / 001
**節(jié) 什么是社會工作 / 002
第二節(jié) 什么是社會工作理論 / 004
第三節(jié) 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演進 / 008
第四節(jié) 社會工作理論的類型 / 011
第五節(jié) 社會工作理論的實踐意義 / 017
第二章 社會工作的四個理論傳統(tǒng) / 023
**節(jié) 實證傳統(tǒng) / 024
第二節(jié) 人本傳統(tǒng) / 027
第三節(jié) 激進傳統(tǒng) / 030
第四節(jié) 社會建構傳統(tǒng) / 033
第三章 心理動力理論(上):精神分析與自我心理學 / 039
**節(jié) 理論脈絡 / 041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043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049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052
第四章 心理動力理論(下):客體關系、自體心理學和依戀理論 / 055
**節(jié) 理論脈絡 / 056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060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064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070
第五章 認知/行為理論 / 073
**節(jié) 理論脈絡 / 073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076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080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085
第六章 系統(tǒng)視角 / 088
**節(jié) 理論脈絡 / 088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090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093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097
第七章 生態(tài)視角 / 100
**節(jié) 理論脈絡 / 101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105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107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112
第八章 關系視角
**節(jié) 理論脈絡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第九章 社會發(fā)展視角 / 115
**節(jié) 理論脈絡 / 116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119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124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128
第十章 存在主義 / 131
**節(jié) 理論脈絡 / 132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133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136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139
第十一章 靈性視角 / 142
**節(jié) 理論脈絡 / 142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144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149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153
第十二章 結構視角 / 156
**節(jié) 理論脈絡 / 156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159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162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166
第十三章 增權視角 / 169
**節(jié) 理論脈絡 / 170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173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175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181
第十四章 正義視角
**節(jié) 理論脈絡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第十五章 女性主義視角 / 184
**節(jié) 理論脈絡 / 185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187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192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195
第十六章 敘事理論 / 199
**節(jié) 理論脈絡 / 200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202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205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213
第十七章 尋解視角 / 216
**節(jié) 理論脈絡 / 217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219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221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224
第十八章 優(yōu)勢視角 / 227
**節(jié) 理論脈絡 / 228
第二節(jié) 概念框架 / 230
第三節(jié) 實踐框架 / 235
第四節(jié) 貢獻與局限 / 240
第十九章 未來與展望 / 243
**節(jié) 社會工作理論的現(xiàn)實脈絡 / 243
第二節(jié) 社會工作理論的演進趨勢 / 250
第三節(jié) 邁向中國的社會工作理論 / 258
第四節(jié) 結語 / 266
參考文獻 / 267
后記 / 286|
社會工作理論(第三版) 作者簡介
何雪松, 現(xiàn)任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變遷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全國社會工作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建設了“中國社會工作動態(tài)調查數(shù)據(jù)庫”,發(fā)表論文150余篇,出版各類著作6部。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