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82066
- 條形碼:9787302682066 ; 978-7-302-68206-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 本書特色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為如何更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性問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推進教育改革的現(xiàn)實之需,是全球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隨著新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各地區(qū)的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意見相繼出臺,全國大部分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都出臺了單獨的綜合素質評價文件。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政策呈現(xiàn)出“穩(wěn)中有變”“穩(wěn)中有進”的氣象與格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利益主體更明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更可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育人功能更凸顯。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作為一個分層次、多類型的評價體系,涵蓋德智體美勞多維度的素質表現(xiàn),兼顧了可測量的客觀性指標與難以測量的主觀性指標。本書以清華附中為基點,逐步在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推進校本化,在全國各地探索可持續(xù)實施的路徑。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 內容簡介
"世界各國都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域進行了多年探索。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清華附中)開發(fā)的學生綜合素質生成性評價模型,強調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注重以學生行為為依據,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性與發(fā)展性;注重參與主體、評價體系、結果呈現(xiàn)和發(fā)展趨向的多元性;注重數據的動態(tài)量化和真實性。其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真實地了解自我,讓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和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各級學校人才選拔的雙向共贏,發(fā)揮綜合素質評價育人導向與評價選拔的雙重功能。 本書面向全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全面詳細地介紹了清華附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的研發(fā)背景、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及其他省市地區(qū)的實踐探索經驗和成果等內容。適合基礎教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家長閱讀。"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 前言
國家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政策精神 ,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基礎教育階段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為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性問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推進教育改革的現(xiàn)實之需 ,是全球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 ,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隨著新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正式拉開序幕 ,各地區(qū)的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意見相繼出臺 ,全國大部分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都出臺了單獨的綜合素質評價文件。從整體上來看 ,我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政策呈現(xiàn)出 “穩(wěn)中有變 ”“穩(wěn)中有進 ”的氣象與格局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利益主體更明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更可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育人功能更凸顯。
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落地實施 ,課題組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了研究。
** ,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生成性評價模型。課題組對清華附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的實踐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發(fā)現(xiàn)運行中還存在指標體系需進一步分解、達成目標素養(yǎng)情況有待測量等問題。課題組堅持科學性、可評價性和全面性三個原則 ,充分研究借鑒國內外教育教學相關理論 ,如伯恩斯坦的 “表意性秩序 ”理論等 ,完善了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保障指標內容的切實可行。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 目錄
1 引言 1
1.1 問題的提出 1
1.1.1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推進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1
1.1.2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全球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 3
1.1.3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7
1.2 研究綜述 8
1.2.1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教育政策中的變化 8
1.2.2 各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 12
1.2.3 國內文獻綜述 14
1.2.4 國外綜合素質評價現(xiàn)狀綜述 16
1.2.5 國內外研究述評 22
1.3 研究過程 24
1.3.1 **階段:通過聚類和相關性分析 ,確定“高影響力 ”活動類型 24
1.3.2 第二階段:結合相關教育理論 ,構建學生綜合素質生成性評價模型 24
1.3.3 第三階段:利用大數據分析 ,開發(fā)學生綜合素質生成性評價系統(tǒng) 26
1.3.4 第四階段:依據國家政策完善系統(tǒng) ,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 26
1.4 主要內容 27
1.4.1 評價指標細化的思路 27
1.4.2 系統(tǒng)記錄方式的思路 27
1.5 創(chuàng)新點 28
1.5.1 過程性 28
1.5.2 多元性 28
1.5.3 實測性 29
1.5.4 因地制宜、動態(tài)量化 29
2 各范圍的實踐探索 31
2.1 清華附中本部的實踐 31
2.1.1 早期初探(2009—2012年) 31
2.1.2 探索時期(2012—2017年) 33
2.1.3 規(guī)范與完善時期(2017—2019年) 36
2.1.4 進一步發(fā)展時期(2019年至今 ) 55
2.1.5 清華附中師生與綜合素質評價的故事 64
2.2 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的實踐 74
2.2.1 清華附中永豐學校的實踐 74
2.2.2 清華附中上地學校的實踐 87
2.2.3 清華附中上地小學的實踐 98
2.2.4 清華附中廣華學校的實踐 109
2.2.5 清華附中望京學校的實踐 121
2.2.6 清華附中管莊學校的實踐 142
2.2.7 清華附中廣華幼兒園的實踐 151
2.3 其他區(qū)域的實踐 157
2.3.1 QZ中學的實踐 157
2.3.2 B市的實踐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大數據促進校內督導工作 163
2.3.3 其他省市的實踐 ———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本地化 172
3 系統(tǒng)平臺 206
3.1 迭代過程 206
3.1.1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實驗版 1 206
3.1.2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實驗版 2 207
3.1.3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正式版 209
3.1.4 北京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 232
3.1.5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新系統(tǒng) 235
3.1.6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新系統(tǒng)高招模塊設計 242
3.1.7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 3.0版、4.0版功能優(yōu)化與升級 248
3.1.8 統(tǒng)一平臺設計 251
3.2 系統(tǒng)平臺介紹 252
3.2.1 中學校級平臺架構 252
3.2.2 中學區(qū)域級平臺架構 261
3.2.3 高校招生平臺架構 264
3.2.4 小學、幼兒園平臺架構 272
3.3 運維實施 277
3.3.1 實施辦法 277
3.3.2 校級層面實施 279
3.3.3 區(qū)域級層面實施 289
3.3.4 B市實施 290
3.4 應用成果 299
4 研究成果與影響力傳播 311
4.1 研究成果 311
4.2 組織教育評價高峰論壇會議 311
4.2.1 2018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高峰論壇邀請函 311
4.2.2 2018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高峰論壇通知 312
4.2.3 2018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高峰論壇流程 313
4.2.4 2018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高峰論壇現(xiàn)場 313
4.2.5 2018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高峰論壇新聞報道 314
4.3 建設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 314
4.3.1 舉辦“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與教育評價改革 ”論壇 314
4.3.2 教育評價專家委員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屆理事會成立大會 316
4.3.3 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成員名單 319
4.3.4 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 (2022—2026年) 319
4.3.5 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 2022年度工作要點 323
4.3.6 舉辦“2022年‘未來教育與學習科學 ’系列學術講座 ” 324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 作者簡介
杜毓貞,清華大學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現(xiàn)任清華附中廣華學校書記兼執(zhí)行校長。先后獲評全國科研杰出校長、首批國培計劃專家、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等,主持課題曾獲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