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36702
- 條形碼:9787220136702 ; 978-7-220-1367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 本書特色
該系列書共分5本出版,書里包含有100位各個領域的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的采訪論述。這是diyi本,包含20位專家學者的精辟論述和精彩的采訪錄。有歷史學界的、考古學界的、文學界、美術界的。讀者只需看人名就想知道他們說些什么,從而產生閱讀該書的欲望。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 內容簡介
本書將匯集川觀新聞采訪的100位dingjian的專家和學者的觀點和思想,他們來自哲學、社會學、歷史學、語言文學、藝術學等各個領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他們的人生經歷、從業實踐和精神熱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動縮影。每一篇文章,都是對一位大家思想的采擷和呈現,彰顯大家風采。希望思想的波濤澎湃奔涌,不僅展示“以文化人”的精神內涵,更能奏響砥礪前行的鏗鏘足音,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豐厚充沛的人文滋養。壹冊包括:
王巍(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莫礪鋒(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6·2座談會發言人之一)。
邢廣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6·2座談會發言人之一)。
宮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兼秘書長)。
韓子勇(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總協調人)等20人。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 前言
觀點鮮明,腦力激蕩。每一次采訪,每一篇文章,都是對一位大家思想精華的采擷和呈現,他們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獨到見解,從不同側面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探討文化保護傳承,尤其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價值、面臨的挑戰和應對之策。這些思想的波濤澎湃奔涌,不僅展示“以文化人”的精神境界,更能奏響砥礪前行的鏗鏘足音。
該書的出版,是對諸位大家親身參與、親身見證文化傳承發展的行動成果和思想結晶的一次集中展示。閱讀這本書,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文化傳承發展的熱情和責任感:他們不僅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象,更深入探討其內涵和本質;他們的觀點和建議,既有理論的高度,又具有實踐的可操作性;他們的思想和實踐,將激勵更多人投身于文化傳承發展事業中。
該書的出版,旨在以先行者、有為者的思想和實踐作為參照,激發更多人對文化傳承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喚起新時代文化工作者對文化傳承發展的關注和重視。百位大家的深入探討,可以振奮讀者對文化傳承發展的熱愛和擔當,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致力于保護傳承、發展創新、交流融合。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 目錄
目錄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1——王 巍 ………………………………… 1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2——莫礪鋒 ……………………………… 17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3——邢廣程 ……………………………… 33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4——宮長為 ……………………………… 47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5——唐際根 ……………………………… 59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6——楊朝明 ……………………………… 73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7——孫 華 ……………………………… 85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8——韓子勇 ……………………………… 99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09——王仁湘 ……………………………… 113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0——李敬澤 ……………………………… 127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11——高世名 ……………………………… 141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2——楊 雨 ……………………………… 155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3——劉 斌 ……………………………… 167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4——鞏 文 ……………………………… 181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5——朝戈金 ……………………………… 195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6——程郁綴 ……………………………… 209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7——王時偉 ……………………………… 223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8——吳為山 ……………………………… 237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19——蘇伯民 ……………………………… 251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20——單霽翔 ……………………………… 267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 相關資料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05
提 要
文物最好的展示地就是在出土的地方,如果離開遺址,對文物的信息量是一個巨大損失
殷墟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續努力,我們這代人只能做一部分
我們的前輩把殷墟圈起來、保下來,現在我們的任務是讓以殷墟為代表的商文化“活”起來
殷墟應該三步一景點、五步一故事,讓今天的人們能夠走進遺址的道路、水渠、宮殿、作坊、居民點等,那才能讓人們穿越到歷史中
考古學家
唐際根
唐際根,江西萍鄉人,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首席研究員。曾主持發現埋藏地下3000余年的商王朝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完善了商王朝的編年框架。推動并參與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取得成功。
在新中國的殷墟考古人中,除了發現婦好墓的女考古學家鄭振香,20多年前發現洹北商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前站長唐際根,也是大眾較為熟悉的一個。他屢屢亮相各大媒體講殷墟考古、講商朝故事,在出版多部著作之后,他的新著《尋商:手鏟與司馬遷的對話》也正在寫作中。自1928年開啟正式考古以來,殷墟發掘工作已持續近百年。歷代考古學者在這里發現了震驚世界的甲骨文、發現了商代的宮殿和王陵、發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記載的女將軍婦好之墓,豐碩的考古成果,舉世矚目。20世紀80年代,初出茅廬的唐際根來到安陽。這位喜歡挑戰的年輕人在梳理殷墟考古資料時,敏銳婦好鸮尊發現商代考古學文化分期并不完整。順藤摸瓜,他最終帶領團隊一舉發現了商中期的洹北商城,填補了以鄭州商城為代表的早商和以殷墟為代表的晚商中間的缺環,完善了商王朝的編年框架,為20世紀90年代的夏商周斷代工程貢獻了重要成果。
唐際根在接受四川日報全媒體“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大型人文融媒報道記者的專訪時表示,盡管已經離開安陽多年,他的科研重點仍然是商王朝,并且殷墟是重中之重,“殷墟的研究要做一輩子。”
發現商文化分期隱藏研究線索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05
提 要
文物最好的展示地就是在出土的地方,如果離開遺址,對文物的信息量是一個巨大損失
殷墟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續努力,我們這代人只能做一部分
我們的前輩把殷墟圈起來、保下來,現在我們的任務是讓以殷墟為代表的商文化“活”起來
殷墟應該三步一景點、五步一故事,讓今天的人們能夠走進遺址的道路、水渠、宮殿、作坊、居民點等,那才能讓人們穿越到歷史中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
考古學家
唐際根
人物簡介
唐際根,江西萍鄉人,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首席研究員。曾主持發現埋藏地下3000余年的商王朝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完善了商王朝的編年框架。推動并參與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取得成功。
殷墟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續努力
5年前,在殷墟科學發掘90周年紀念大會上,主持人曾問回安陽參會的唐際根:“回到曾經工作了27年的殷墟,有什么感言?”唐際根稍作沉吟后說:“我離開了,但沒離開,因為離不開。”
在新中國的殷墟考古人中,除了發現婦好墓的女考古學家鄭振香,20多年前發現洹北商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前站長唐際根,也是大眾較為熟悉的一個。他屢屢亮相各大媒體講殷墟考古、講商朝故事,在出版多部著作之后,他的新著《尋商:手鏟與司馬遷的對話》也正在寫作中。自1928年開啟正式考古以來,殷墟發掘工作已持續近百年。歷代考古學者在這里發現了震驚世界的甲骨文、發現了商代的宮殿和王陵、發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記載的女將軍婦好之墓,豐碩的考古成果,舉世矚目。20世紀80年代,初出茅廬的唐際根來到安陽。這位喜歡挑戰的年輕人在梳理殷墟考古資料時,敏銳婦好鸮尊發現商代考古學文化分期并不完整。順藤摸瓜,他最終帶領團隊一舉發現了商中期的洹北商城,填補了以鄭州商城為代表的早商和以殷墟為代表的晚商中間的缺環,完善了商王朝的編年框架,為20世紀90年代的夏商周斷代工程貢獻了重要成果。
亞牛長尊(商),迄今為止是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銅尊
司母辛銅鼎,1976年小屯婦好墓出土
唐際根在接受四川日報全媒體“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大型人文融媒報道記者的專訪時表示,盡管已經離開安陽多年,他的科研重點仍然是商王朝,并且殷墟是重中之重,“殷墟的研究要做一輩子。”
善思
發現商文化分期隱藏研究線索
關于商王朝,除了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之外,最大的信息來源05就是近百年來的考古。正是大量甲骨文的發現,讓商王朝的歷史成為信史。而伴隨著考古材料的陸續出土,以鄭振香為代表的考古學者認為,殷墟考古已經解決了遺址分期、遺址布局、商王朝社會性質三大問題。
剛剛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唐際根讀完相關論著后卻提出了質疑。這位北京大學考古系的高才生,本科畢業論文曾被考古泰斗嚴文明先生給了92分的高分,工作后雖然從事新石器考古工作,卻對夏商文化也感興趣。當他偶然讀到考古大家鄒衡的《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時,覺得夏商考古大有可為,于是義無反顧踏上了前往安陽之路。
唐際根認為,安陽考古成果豐碩,但依然有很多學術問題懸而未決,“比如關于商王朝的分期。按照甲骨文記錄,商王朝從成湯開國到商紂敗亡,經歷了17代31位王。但發掘顯示,安陽殷墟的主體遺跡只相當于第20位國王盤庚遷殷至商朝滅亡的商后期,之前19位國王的商朝遺跡必須到安陽以外尋找。按考古學泰斗鄒衡先生論述,以鄭州商城為代表的城址是商王朝早期遺址。那么商王朝曾多次遷都,在商早期和商晚期之間,還有沒有一個商中期呢?”
唐際根的疑問并非憑空猜想。整理考古材料時,他發現早商階段最晚時期的陶器和殷墟最早的陶器存在明顯差別。“拿陶鬲舉例,鄭州出土的早商陶鬲和殷墟出土的陶鬲形態完全不同。器物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鄭州商城和殷墟兩地的陶鬲呈現的過大‘跳躍性’,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推測早商與晚商之間應該存在缺環。”
然而,要把推論變成結論需要證據。在發表論文提出了早商與晚商之間存在“缺環”的觀點之后,唐際根將田野工作的目光投向了京廣鐵路安陽段的四處遺址。這片自1959年以來陸續發現的遺址,出土的陶器和青銅器風格相似、年代相同,更重要的是相互間距離并不遠。唐際根腦洞大開,“4處遺址會不會從地層上屬于同一遺址?如果是,那這么大的遺址又意味著什么?”
善察
揭開中商文化面紗
1996年,唐際根啟動了豫北冀南的區域考古調查,他要通過這次調查將他心中的疑竇解決,重點依然是他念念不忘的4處已知遺址。
那是一個大風天,唐際根開車帶著技工到安陽洹河北岸花園莊村附近的豫北棉紡織廠附近勘探。在紡織廠大門南側的一塊蔬菜地,唐際根一不小心踩壞了一棵白菜。他順勢將白菜拔出,突然發現白菜根須上粘著一塊陶片。湊近一看不由大喜,“就是商中期的陶片!”
唐際根并非天生火眼金睛。在寫碩士論文時,他曾把公開發表的商代陶片資料全部復印下來,再根據規律貼到墻上,每天不停琢磨研究,對商代陶片的特色可謂爛熟于胸。白菜地里的中商陶片重見天日,引發了次年在白菜地里的考古發掘。1997年,唐際根團隊在這里布設考古探方,發掘出商朝中期的一批灰坑、灰溝和一堆碎陶片。他意識到這批陶片的價值,迅速整理出一份考古簡報投到《考古》雜志。遺憾的是,這篇簡報卻被退回修改,有審稿人認為用一堆碎陶片來論述商中期的存在尚缺說服力。
簡報被退回,激發了唐際根年輕人的血性,“退稿就是因為缺乏完整陶器。”他找來技工師傅,將發掘出來的全部陶片集中到一起,又從自己的褲兜里摸出一疊現金,對著技工師傅們說:“你們幾位加個班將這堆陶片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拼對出完整器物來。這里是70塊錢,每拼出一件就拿走10塊!”
“結果第二天,7件由碎片拼合的陶器擺在地上。我的70塊錢就沒有了,哈哈哈……”時隔20多年,唐際根依然能回憶起這些細節。最終,他以這些復原的陶器為基本素材發表了那篇震驚業內的《1997年安陽花園莊發掘簡報》,簡報宣布這里發現的遺址屬于商中期。
此后考古隊員再接再厲,在附近拉網式勘探,果然發現此前所謂的4處遺址,地下卻是連成一片。第一次勘探結束時,4處遺址加在一起的面05積不小于150萬平方米。現場學術研討會在1998年舉行,中商文化逐漸獲得業界認可。
此時,唐際根內心卻在琢磨更深層次的問題:這處遺址會不會與都城有關呢?
善考
發現洹北商城
要回答這個問題,仍然要依靠田野工作。唐際根帶領考古隊持續在京廣鐵路附近勘探。
1999年,唐際根從安陽回北京處理私事。臨行前,他委托同事繼續勘探,找尋地下遺存的邊界。三天后,同事劉忠伏突然打來電話:“可能找到城了!”
唐際根聞言興奮不已。他立刻買票返回安陽。下車時是凌晨,光線昏暗,再加上過于激動,他竟然一只腳穿了自己的鞋,另一只腳穿了別人的鞋回到考古隊。
劉忠伏等人此時勘探的城墻已經延伸了300多米。唐際根到達后,僅一天又將夯土城墻延伸到1000多米。兩個月后,考古人員歷經艱辛,終于將城墻合龍。勘探成果赫然在目——這是一處面積達4.7平方公里的商王朝中期古城。
如果這是一座城,并且是中商都邑,那宮殿又在哪里?唐際根繼續在田野中找尋證據。
那一陣,唐際根和同事們采取了“陣地戰法”,在城址內分片勘探。只是到舊機場下鏟,被機場保安以影響飛機起降趕出;到機場附近村里的菜地勘探,又被當地村民要求打一個孔兩塊錢。無奈之下,唐際根帶著隊員到附近蘋果樹林下鏟,沒想到一鏟下去就打到了非常瓷實的夯土。系統勘探后,竟然發現了一座面闊170多米的夯土建筑以及大量紅燒土塊,此后的材料證明,這是中國考古界首次發現如此大型的商代四合院。
在其他點位的考古也有驚喜。機場圍溝因發現了夯土而進行解剖,結果溝內700多米的剖面發現20多處夯土建筑。尤其發現一塊白陶時,唐際根興奮不已。他知道,白陶是商王朝貴族使用的器物。此后半年,考古人員在此發掘了一處面闊170米、進深85米至91米的四合院建筑,在院子里的臺階附近發現40余處祭祀坑,還發現了陶器、玉器等文物,所有遺存都屬于商中期。
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一座新發現的商中期古城正式被確認。唐際根將其命名為“洹北商城”。洹北商城的發現,以無可辯駁的證據,證實了商中期的存在。這一發現把過去早、晚兩期的框架,變成了早中晚三期的框架,豐富了學術界對商王朝歷史的認知。
在殷墟工作期間,唐際根還推動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促成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安陽市共建殷墟博物館。2017年,他辭別安陽前往南方科技大學任教,但是在他心里,未來的科研工作仍然離不開殷墟。這位來自中國南方的考古學家,一生都將是“殷墟人”。
文化傳承發展百人談 壹 作者簡介
陳嵐:現任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共黨員,高級編輯,四川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主編有《寬窄巷》人文書系、《歸來與榮光——2021川觀文學獎年度報告》、《品味東坡》等。
李鵬:現任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四川日報總編輯,中國報業協會副理事長。榮獲“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提名。著有《媒聚變——媒介融合背景下報紙轉型研究》《邁向智媒體》 《智媒體——新物種在生長》《時間的河流》等著作。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