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6121
- 條形碼:9787547326121 ; 978-7-5473-2612-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 本書特色
40年前,馮友蘭、張岱年、朱伯崑和湯一介等幾位先生,聯合了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及臺、港和海外的數十位著名教授、學者共同創辦了中國文化書院。它以培養從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歷史、文學等的中外青年學者為主要目標,組織了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動,對于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書記錄了中國文化書院創辦初期的歷史,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作者為中國文化書院現任院長,親歷中國文化書院創辦與發展40年的風雨歷程,以客觀筆觸記錄中國文化書院創辦初期的歷史,為研究中國當代知識分子提供了寶貴的**手資料。
展現了一代學術巨擘的文化追求與精神風貌,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
書中展現了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湯一介、龐樸等前輩學者的文化追求、實踐精神、無私品格和使命感,對于當代中青年具有精神引領作用。
精裝大開本,典雅大氣、彰顯品質;全彩印刷,一百余幅照片,鮮活地展現歷史。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歷史資料追溯了中國文化書院的創院經過及創院人物,詳細介紹了中國文化書院在創立初期組織的重要文化活動,如開辦為期兩年的“中外比較文化研究班(函授)”等,對于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敘述了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湯一介、龐樸等先生如何參與中國文化書院的創建,以及他們在文化書院的角色和影響。本書史料翔實,注釋多達五百余條,書后附有五個歷史文件,并配以一百余幅歷史照片,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和文化價值。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 目錄
2018 三聯版序 陳方正 _01
序 中國知識分子的寬容、耐心與堅忍不拔的精神[奧地利]雷立柏(Leopold Leed)_05
自序 陳越光 _09
引言
第 1 節 本書的寫作過程、特點和版本 _003
第 2 節 知識分子與中國文化書院 _006
第 3 節 中國文化書院再出發 _008
**章 中國文化書院的創院經過與建院設計
第 1 節 1984 年 _016
第 2 節 創院經過的追溯 _018
第 3 節 關于胡耀邦的批示 _023
第 4 節 關于九州知識信息開發中心 _025
第 5 節 關于成立大會 _030
第 6 節 建院設計 _033
第 7 節 中國文化書院合法性的取得 _035
第二章 創院的人們
第 1 節 *早發起創立書院的幾位年輕人 _044
第 2 節 創院五老: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任繼愈 _052
第 3 節 湯一介與中國文化書院 _065
第 4 節 兩大柱石:龐樸與孫長江 _069
第 5 節 創院期的書院導師 _076
第三章 文化熱(上)
第 1 節 歷史把講臺還給了它的主人:1985、1986 年的文化講習班 _088
第 2 節 面向駐京外國友人的“中國文化系列講座”_098
第 3 節 梁漱溟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 _100
第 4 節 中日近代化比較研討會 _112
第 5 節 1988 年的幾次小型研討會 _114
第 6 節 “‘五四’與中國知識分子”_119
第 7 節 “中國宗教的過去與現在”_121
第四章 文化熱(下)
第 1 節 為期兩年的“中外比較文化研究班”_128
第 2 節 高級學術研究班 _137
第 3 節 全國環境保護專業培訓班 _142
第 4 節 北京市工商企業管理干部深化法制教育培訓班 _145
第 5 節 流產的“機動車駕駛員繼續教育全國統一教程”_146
第 6 節 形形色色的辦班與辦班設計 _149
第五章 中國文化書院80年代的出版物
第 1 節 《梁漱溟全集》編輯過程 _155
第 2 節 我國**部《中國文化研究年鑒》_162
第 3 節 書院的教學用書系列 _164
第 4 節 《中國文化書院學報》_167
第 5 節 《中外比較文化研究資料》和《中國學導報》_171
第 6 節 編纂《中國文化書院文庫》的五年規劃 _172
第六章 中國文化書院的社會聯系與內部管
第 1 節 文化書院與境外學術界的聯系 _182
第 2 節 文化書院與媒體和企業界的聯系 _186
第 3 節 文化書院與政府管理機構的關系 _189
第 4 節 文化書院的《章程》_191
第 5 節 院務委員會的運作 _192
第 6 節 機構部門設置 _195
第 7 節 各地各樣的分院 _197
第 8 節 制度的建設與缺失 _200
第七章 1987—1989年的盛況:年的中國文化書院
第 1 節 院務工作報告:1987 年;1988 年 _206
第 2 節 雅興與雅聚 _209
第 3 節 1987 年的大招聘 _212
第 4 節 圖書館、編譯館與口述歷史資料館 _215
第 5 節 中國學研究資料咨詢中心 _223
第 6 節 同學們 _226
第 7 節 購置或建造院舍的努力 _228
第 8 節 基金會與海內外籌資的設想 _230
第 9 節 文化書院鼎盛期的陣容 _232
第 10 節 財務分析 _238
第八章 內部分裂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第 1 節 裂開的陣營 _242
第 2 節 秋風中的分家 _244
第 3 節 院務委員會對“分家”的態度 _249
第 4 節 “6·18 奪家具”與“7·21 取公章”事件 _250
第 5 節 超越底線的動作 _253
第 6 節 解決問題:27 ∶ 1 _256
第 7 節 分析與追問 _264
第九章 危局中的堅守
第 1 節 沒有選擇,只有堅守 _270
第 2 節 “馮友蘭哲學思想國際研討會”的會前書信 _273
第 3 節 東亞地區文化與經濟互動國際研討會 _277
第十章 余聲:未竟的夢想
第 1 節 90 年代組織編寫的幾套叢書 _282
第 2 節 中西印文化的融合及發展國際研討會 _286
第 3 節 關于《儒藏》_289
第 4 節 未竟的私立大學夢 _291
致謝 _295
主要參考書目 _297
中外人名及其部分著作索引 _301
附錄
中國文化書院檔案匯編與文獻選錄 _312
檔案圖片目錄 _413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 相關資料
越光是湯一介和我的老朋友,他寫中國文化書院的歷史我一直很關心很期待。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讀者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中國文化書院、了解湯一介他們的精神追求和付出的努力、了解八十年代的歷史。——北京大學教授 樂黛云先生 越光兄在這個時候為書院編撰這本歷史,是很恰當的——不僅如此,我們更熱切期待,他能夠再接再厲,為整個八十年代的民間文化運動,描繪出更全面和詳細的畫圖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前所長 陳方正先生 往日繁華,昔不至今,離合聚散,史筆如椽——過來人寫當年事,關心文化今天和明天的朋友先睹為快!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 作者簡介
陳越光,1981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西湖大學校董,《跨文化對話》(CSSCI來源集刊)副主編。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師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員,杭州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蘇州大學紅十字國際學院客座教授等。曾任“走向未來叢書”與《走向未來》雜志副主編,《中國殘疾人》雜志、《中國農民》雜志、《中國市場經濟報》、《科技中國》雜志創刊總編輯(主編)。著有《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中文版、法文版、韓文版)《謙卑》《以公益為志業》《見證真誠:公益思想與實踐的跨文化建構》等。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被評為“中國十大社會推動者”“社會責任先鋒”“十大公益人物”“中國公益人物”“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貢獻者”“《中國慈善家》2022年度人物”“2023年度十大華夏公益人物”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