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研究(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14218
- 條形碼:9787573214218 ; 978-7-5732-1421-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研究(精裝) 本書特色
本書以《明儒學案》為個案研究,從史料、史例、史法三個維度展開。首先在學術史史料方面以“纂要勾玄”為基本原則,本著優化文本的目的,通過“增、刪、改、易、移、補、并”等方法對傳主的原著進行文獻的二次選擇與二次呈現。然后以擇精語詳的學術史史料為基礎,將“同源同向異體異用”作為“序—傳—錄”體例關系中*核心的要義,*后在史料和體例深度融合的基礎上運用“價值取向、四維結構、編纂范式、主題引領、要素提煉、格式批評、結構敘述”等一系列具體的學術史方法呈現一代學術思想史。《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的理論結構遵循著三條*基本的原則:相同或相異的動態辨析、微觀與宏觀的多元一體、歷史與邏輯的辯證統一。從書稿的結構和文字來看,作者對《明儒學案》的研究下了不少功夫,整體而言質量尚佳,有一定學術價值。
《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研究(精裝) 內容簡介
《明儒學案》的學術史系統以“一本萬殊”的學術史觀作為總的根本宗旨,從史料、史例、史法三個維度展開:首先在學術史史料方面以“纂要勾玄”為基本原則,本著優化文本的目的,通過“增、刪、改、易、移、補、并”等具體方法對傳主的原著進行文獻的二次選擇與二次呈現。然后以擇精語詳的史料選編為基礎,將“同源同向異體異用”作為“序—傳—錄”體例關系中*核心的要義,*后在史料和體例深度融合的基礎上運用“價值取向、四維結構、編纂范式、主題引領、要素提煉、格式批評、結構敘述”等一系列具體的學術史方法呈現一代學術思想史。這個系統遵循著三條*基本的原則:相同或相異的動態辨析、微觀與宏觀的多元一體、歷史與邏輯的辯證統一。在中國傳統學術史編纂理論的文化序列里,《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的理論結構具有重要的學理價值。
《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研究(精裝) 目錄
緒言 1
一、選題動機 1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3
三、研究思路 65
四、研究方法 66
**章 《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的內涵 68
**節“學術史”釋義 68
第二節 傳統學術史的編纂 70
第三節《明儒學案》性質辨析 76
第四節“《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的界定 82
第二章《明儒學案》的學術史觀 84
**節《明儒學案》學術史觀諸家之說 84
一、一本萬殊、殊途百慮說 84
二、和而不同、和會學術異同說 85
三、一本而萬殊、會眾以合一說 86
第二節“一本萬殊”是《明儒學案》的學術史觀 87
一、“一本萬殊”思想的起源 88
二、“一本萬殊”在理學思想體系中的演變 89
三、“一本萬殊”在黃宗羲學術史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92
第三節 史料、史例、史法——“一本萬殊”展開的思路與綱目 98
一、史 料 98
二、史 例 98
三、史 法 99
第三章《明儒學案》的學術史史料選編 101
**節 學術史史料的數量及類型 101
一、主要價值 101
二、數量類型 105
三、分布特點 115
第二節 學術史史料選編與傳主原著的文本差異 116
一、崇仁、白沙、河東、三原學案 118
二、姚江、浙中王門、江右王門、南中王門、楚中王門學案 132
三、北方王門、粵閩王門、止修、泰州學案 145
四、甘泉、諸儒、東林、蕺山學案 160
第三節 學術史史料選編的基本原則與具體方法 176
一、“增”的方法——增字不礙詞、增詞不礙句 176
二、“刪”的方法——刪字不礙詞、刪詞不礙句、刪句不礙段 177
三、“改”的方法——改字不礙詞、改詞不礙句、改句不礙段 179
四、“易”的方法——易字不礙詞、易詞不礙句 182
五、纂要勾玄——學術史史料選編的原則 188
第四章《明儒學案》的學術史編纂體例 190
**節 學案體 190
一、學案體的起源 190
二、學案體的發展過程 194
三、學案體的定義 196
第二節 序 197
一、追溯學派起源 197
二、概括學派特點 199
三、梳理學派結構 200
第三節 傳 201
一、以修德實跡為重點的生平行履 202
二、以師友淵源為目標的緣起追溯 208
三、以提煉宗旨為核心的價值凝聚 212
四、以學術批評為手段的格局塑造 215
第四節 錄 222
一、保存理學資料 223
二、支撐起“傳”和“序” 223
三、使“學案”區別于“傳記”和“全集” 224
四、提供治學門徑 225
第五節 “序—傳—錄”的關系 226
一、同源同向——內部邏輯的一致性 226
二、異體異用——外部結構的差異性 231
三、同源同向異體異用——序傳錄關系的核心要義 237
第五章《明儒學案》的學術史方法 239
**節 學術史價值取向 239
一、理性的歷史思考 240
二、強烈的現實關懷 242
三、深刻的憂患意識 245
第二節 學術史四維結構 248
一、時間觀念 248
二、空間意識 250
三、人物核心 254
四、問題主線 262
第三節 學術史編纂范式 268
一、網羅學派,兼綜百家 268
二、博求文獻,纂要勾玄 272
三、梳理學脈,清晰組織 279
四、學派為體,學案為例 282
第四節 學術史主題引領 288
一、理學與佛禪的關系 288
二、朱子學與陽明學的關系 292
三、二元支離與一元易簡的關系 299
第五節 學術史要素提煉 306
一、師承——傳主學術形成的基礎要素 306
二、宗旨——傳主學術形成的核心要素 316
三、自得——傳主學術形成的關鍵要素 323
第六節 學術史批評格式 328
一、是非互見,得失兩存——學術史批評的辯證思維 329
二、一偏之見,相反之論——學術史批評的民主精神 334
三、以水濟水,豈是學問——學術史批評的創新動力 338
四、殊途百慮,道無定體——學術史批評的多元意識 342
第七節 學術史敘述層次 350
一、正傳與別派——學派分衍層面的變化 350
二、墨守與轉手——師承授受關系的變化 352
三、次第與演變——傳主個人為學的變化 354
結語 356
附錄:《明儒學案》研究資料索引 358
參考文獻 381
結語 386
《明儒學案》學術史系統研究(精裝) 作者簡介
趙文會,1984年生,吉林伊通人。銅仁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貴州省史學會理事、貴州省地方志專家庫第一批入庫專家。曾獲得第四屆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以及銅仁市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專著有《〈明儒學案〉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論文有《〈明儒學案〉勘誤二十三則》(《圖書館雜志》2015年第6期)、《一本萬殊:〈明儒學案〉學術史觀考論》(《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2年第2期)、《論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哲學維度與歷史維度間的辯證關系》(《寧波大學學報》2020年第2期)、《〈明儒學案·師說羅汝芳傳〉人物考辨》(《寧波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思想與制度:論龍場悟道與嘉靖開科對明代貴州教育發展的兩次歷史性影響》(《銅仁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等10余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