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數字經濟時代的營業性構造演進與商主體體系創新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7484
- 條形碼:9787301357484 ; 978-7-301-35748-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經濟時代的營業性構造演進與商主體體系創新研究 本書特色
作者以新的數字經濟為大背景,系統反思了傳統理論與制度面臨新的挑戰時的不足,提出了新的系統的商事主體體系,具有創新性和前沿性。本書從傳統的理論與制度架構出發,分別從“數字經濟時代的營業性構造演進”,以及由此引發的多重現實挑戰,包括個人眾創化及其對商主體體系的挑戰、公司集團化及其對商主體體系的挑戰、企業平臺化及其對商主體體系的挑戰、組織虛擬化及其對商主體體系的挑戰,展開了討論。又在此基礎上,落腳到回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商主體體系創新的理論重構和回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商主體體系創新的制度表達上,提出了自己新的商事主體體系化方案
數字經濟時代的營業性構造演進與商主體體系創新研究 內容簡介
數字經濟時代,有別于傳統商主體法律形態的新型“營業性構造”層出不窮,演進趨勢可以概括為個人眾創化和組織網絡化,后者又可以細分為公司集團化、企業平臺化和組織虛擬化。回應數字經濟的商主體體系創新的理論與制度建構應當從以“法人”范疇為重心轉向以“組織”范疇為重心,從獨立實體視角轉向網絡結構視角。在上述邏輯指導下,商主體類型化的**層次要實現從傳統的三分法向“商個人+商組織”的二分法的重構;對個人眾創化的回應,要通過對自然人營業能力的一般性賦權和“個體經營者”概念的引入,以增加包容性和實現邏輯自洽;對公司集團化的回應,要通過在商組織形態中明確引入“公司集團”和構建以統一管理權/指示權為核心的集團治理機制;對企業平臺化的回應,要通過將平臺型企業確立為單獨形態并將其理解為一種“協作性商組織”和變革其信用基礎;對組織虛擬化的回應,要通過在商組織法定形態中增設“虛擬組織”類型和構建以平臺為中心的監管與歸責體系。
數字經濟時代的營業性構造演進與商主體體系創新研究 作者簡介
汪青松 ---------------------------- 汪青松,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領域)”首批入選者,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2023年“中國商法年度人物”稱號獲得者。近年來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過《公司控制權強化機制與外部投資者保護》(“第十屆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后文庫”入選成果)《股份公司股權配置的多元模式研究》《股份公司股東異質化法律問題研究》(“高校社科文庫”入選成果)等多部專著。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