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美美與共:海上絲路之土生華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飾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2093390
- 條形碼:9787102093390 ; 978-7-102-0933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美與共:海上絲路之土生華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飾研究 內容簡介
19世紀末,法國漢學家首次提出:“絲路有海陸兩道”,“海上絲綢之路”進入國際學者的視野,在20世紀晚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再次被熱議,并成為顯學。在中國,2000年廣東學者率先啟動了“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專題研究,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這一跨越時空和地域的理論,使中國在這一話題上首次掌握了主動性,而這一學術研究也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大多數學者專家關注海上絲綢之路政治、經濟、歷史等宏觀問題,構成這些宏觀大世界的確實是“衣、食、住、行”這些微小而鮮活的生活分子,本書從“衣”??服裝這個貼近生活視角出發,聚焦“??、娘惹”這一土生華人族群,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上中國文化的傳播影響、歷史發展以及現狀,為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做扎實的研究。
**模塊(**、二章):從實地考察入手,以史為綱目,跨學科互滲式研究,總結剖析各個層面的相關學術理論和綜合論述,理清“海上絲綢之路”、“土生華人”、“??、娘惹”等概念。闡述海上絲路與“??、娘惹”族群的關系,族群的中國起源和特征,及“??、娘惹”服飾的概況和風俗文化。
第二模塊(第三章):利用考古資料、繪畫圖像、歷史實物等將中國直領對襟形制的窄袖“褙子”等做視覺文化的對比考證;同時從“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宏觀視角以及中國的“朝貢”和“賜服”制度,探究并論證“娘惹”典型服裝樣式“可巴雅”,同時也是東南亞典型服裝樣式的起源??“中國說”。19世紀末,法國漢學家首次提出:“絲路有海陸兩道”,“海上絲綢之路”進入國際學者的視野,在20世紀晚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再次被熱議,并成為顯學。在中國,2000年廣東學者率先啟動了“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專題研究,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這一跨越時空和地域的理論,使中國在這一話題上首次掌握了主動性,而這一學術研究也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大多數學者專家關注海上絲綢之路政治、經濟、歷史等宏觀問題,構成這些宏觀大世界的確實是“衣、食、住、行”這些微小而鮮活的生活分子,本書從“衣”??服裝這個貼近生活視角出發,聚焦“??、娘惹”這一土生華人族群,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上中國文化的傳播影響、歷史發展以及現狀,為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做扎實的研究。
**模塊(**、二章):從實地考察入手,以史為綱目,跨學科互滲式研究,總結剖析各個層面的相關學術理論和綜合論述,理清“海上絲綢之路”、“土生華人”、“??、娘惹”等概念。闡述海上絲路與“??、娘惹”族群的關系,族群的中國起源和特征,及“??、娘惹”服飾的概況和風俗文化。
第二模塊(第三章):利用考古資料、繪畫圖像、歷史實物等將中國直領對襟形制的窄袖“褙子”等做視覺文化的對比考證;同時從“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宏觀視角以及中國的“朝貢”和“賜服”制度,探究并論證“娘惹”典型服裝樣式“可巴雅”,同時也是東南亞典型服裝樣式的起源??“中國說”。
第二模塊(第四、五、六、七章):本書的主體部分,從樣式、結構、色彩、工藝和材料等方面研究探討娘惹典型服裝的形制特征;梳理總結娘惹“可巴雅”服飾演變過程和多元文化融合特征;分析研究秉持中國文化的“??、娘惹”婚禮服的樣式特征和習俗;分類研究“??、娘惹”的多元化服裝配飾。
第四模塊(第八章):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數字化傳播,利用數字技術對歷史資料系統整理保存與再構建(虛擬再現)和數字化創作傳播(電子故事繪本、數字動畫等。)
美美與共:海上絲路之土生華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飾研究 目錄
美美與共:海上絲路之土生華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飾研究 作者簡介
袁燕,山東青州人,現任職于福州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為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服裝與服飾設計方向的教學,研究方向: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服飾文化研究。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