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75554
- 條形碼:9787309175554 ; 978-7-309-17555-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據作者在中山大學所開設“中國當代文學前沿研究方法”課程(本碩貫通課程)講稿寫成,國內尚無同類著作。全書分為10講,依次介紹、評價10種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方法,包括反映論模式、“重寫文學史”思潮、“再解讀”、文學制度研究、社會史視野、史料派等。對每種研究方法的學術脈絡予以梳理、論其得失,并結合當前學術環境討論其借鑒價值。 本書既是有關當代文學研究方法的概論,又可為有志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者提供必要的路徑指引。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方法 目錄
前言
講 反映論模式
一、何為“反映論”模式
二、反映論的源與流
(一)歐洲“摹仿說”傳統
(二)馬克思主義“反映論”
(三)反映論與中國“短二十世紀”
三、反映論與“新的人民的文藝”
(一)《講話》與“新中國的文藝方向”
(二)反映論模式:新的對象與主題
(三)反映論模式:典型人物
(四)反映論與社會主義實踐
四、遭遇“八十年代”
(一)從反映論到“庸俗社會學”
(二)來自表現論的對抗
(三)來自主體論的“撥亂反正”
五、 如何面對反映論模式
(一)“沉淀”為基本研究記憶的反映論
(二)拓展:從“反映論”到“反應論”
第二講 “重寫文學史”思潮
一、“重寫”的學術淵源
二、“換劇本”與范式轉換
(一)所謂“換劇本”問題
(二)范式轉換:從革命到現代化
(三)“純文學”的興起
三、學界之于“重寫”的反思
(一)“去政治化”的政治
(二)拒 “看見”左翼-社會主義傳統
四、 如何“重寫”
(一)重估“重寫”之價值
(二)看見 多的“人”
第三講 “新方法論熱”
一、何謂“新方法論熱”
(一)作為西方文論熱的“新方法論熱”
(二)“影響的焦慮”
二、敘事學
(一)敘事學的脈絡
(二)敘事學的主要概念
(三)中國敘事學
三、后殖民理論
(一)后殖民理論脈絡
(二)薩義德與斯皮瓦克
(三)后殖民理論的洞見與危機
(四)中國的后殖民批評
四、文化研究
(一)文化研究的脈絡
(二)文化研究方法要旨:聚焦權力關系
(三)文化研究在中國
五、告別“洋八股”
第四講 “再解讀”思潮
展開全部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張均,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出版《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1949—1976)》(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中國當代文學報刊研究(1949—1976)》(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等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主持 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及 人文社科項目等課題,曾入選 青年長江學者(2017年),兼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獲“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 成果獎等獎項。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