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現代新儒家的自我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70001
- 條形碼:9787559870001 ; 978-7-5598-7000-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新儒家的自我觀 本書特色
對梁漱溟、熊十力、張君勱三位新儒家代表人物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總結和梳理。論證和注釋體例清晰,可以讓讀者快速了解名家思想。本書詳細梳理了梁漱溟早年思想歷程、張君勱和科學觀與自我觀、熊十力的“證人之學”等內容。如梁漱溟反思功利主義的人生觀,如何克服精神危機,寫出《究元決疑論》;張君勱在“科學”和“玄學”的混戰論爭中的“人生觀”演講,如何總結科學與人生、與自我的關系;熊十力面對傳統價值的崩潰、意義結構的解體和自我意識的喪失,以《新唯識論》的哲學思想進行解答。 聚焦東西文化論爭、“科玄論戰”等問題,剖析近代中國知識界的辯爭過程和熱點問題。近代中國面對外來文化沖擊,在亡國滅種危機的背景下,傳統道德與秩序崩壞,影響了人們對自我的認知。東西文化論爭、“科玄論戰”……中國知識分子就如何重新看待中西文化,如何處理“科學”與“玄學”關系,如何看待群體與個人關系進行了討論,其中一些觀點在今天仍會帶給我們啟示,并幫助我們對這一段歷史加深理解。編輯推薦 1.自我觀是什么,為什么要結合近代中國的歷史背景討論自我觀? “個人”的出現是一個典型的現代性事件,是人們對自我看法的集中體現,在傳統中國,個人依附于家族與群體,在踐行超越性價值的過程中獲得存在價值與生命意義來源,也使自我獲得內在深度,而在近代中國的轉型過程中,舊時的倫常秩序與社會結構發生解體,人對自我的看法也發生了巨變,自我意識覺醒、個人主義張揚,對這一時期自我觀問題的考察會給我們思考中國現代性問題提供較為新穎的視角。 2.新儒家派的學者如何看待傳統與現代?如何重新判斷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在社會巨變,傳統觀念被沖擊,人們以批判宗族社會、家庭倫理為手段來張揚個性、突出個體自我地位時,新儒家學者堅持在發掘傳統中重建自我觀,從中國傳統“自我”的精神資源中汲取營養,在新環境下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對自我的看法進行梳理,并解釋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本書中,三位學者就個人與集體、傳統與現代的關系進行了闡述,在這樣一個歷史語境中嘗試通過重構“自我”的方式,回應時代危機。
現代新儒家的自我觀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自我觀”這一話題, 探討了中國近代自我觀的轉型過程以及現代新儒家的興起過程。全書由緒論、中國傳統自我觀的現代轉型、梁漱溟的自我觀等六部分構成, 結合中國近代史研究中探討自我問題的相關文獻, 梳理了中國近代自我觀的發展演變過程, 理性指出近代個人觀、自我觀研究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 然后結合現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張君勱和熊十力針對“自我觀”問題的相關論述, 論述了中國思想史的近代轉型過程, 以促進對新儒家學派的重新認識。
現代新儒家的自我觀 目錄
現代新儒家的自我觀 作者簡介
王斐,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共黨史。編著《思政課:抗戰史觀這樣講》(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7月)等。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