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0447
- 條形碼:9787301350447 ; 978-7-301-35044-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指南 本書特色
本書是由第五屆社科法學研習營講稿而編成的一本法社科研究方法指南,為法學學子及研究者開辟了一條通往高階法社科研究的明路。
專題深度與廣度兼具
本書通過11講,不僅廣泛覆蓋了法社科研究的多個重要方面,還對每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討。不僅助于讀者快速掌握基礎知識,還能激發其深入思考,為未來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權威學者,真知灼見
本書匯聚了社科法學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們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讀者帶來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實用的研究方法。
“授人以漁”,注重能力培養
本書通過“進路”“方法”“技藝”三編的層層遞進,不僅教會讀者如何選題、如何研究,還著重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敘事能力、對話能力和寫作能力。這種全方位的技能培養,旨在幫助讀者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學術研究者。
建立“無形學院”,促進學術交流
本書試圖通過匯集不同領域、不同視角的學者智慧,構建起一個跨學科的“無形學院”。這一平臺不僅為學者們提供了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舞臺,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法社科研究動態、拓展學術視野的窗口。
總之,本書是一本集前沿性、體系性、深度與廣度、權威性、實踐性于一體的優秀教學用書。它不僅是法學學子不可或缺的學術指南,也是所有對法社科研究感興趣的讀者的理想選擇。
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是基于第五屆社科法學研習營的講稿而編成的一本有體系性的教學用書,在注重傳授如何“做法社科研究”的同時,強調法社科研究的前沿性和體系性,更加關注專題的深度,為法社科的進階研究提供指引。本書分為進路、方法和技藝三編,通過11講來指導學生如何做法社科研究。**編進路,即研究進路,主要講授如何做法律人類學、法律認知科學、法律與人文研究;第二編方法,即研究方法,分別介紹了法律經驗研究和法律定量研究的過程,講授了如何運用社會理論進行分析,并將如何進行經濟分析與演化分析列入研究方法;第三編技藝,即研究技巧,分別涉及如何觀察、如何敘事、如何對話與如何寫作。這樣的編排呈現出法社科研究從宏觀把握到微觀處理的全過程,構成了比較完整的社科法學知識體系。本書的主要講授者是社科法學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們從不同領域,或從同一領域的不同角度進行講授,力求“授人以漁”,建立法社科研究的“無形學院”。
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指南 目錄
作者簡介
**編 進 路
**章 做法律人類學 王啟梁
第二章 做法律認知科學 李學堯
第三章 做法律與人文研究 尤陳俊
第二編 方 法
第四章 法律經驗研究的過程 陳柏峰
第五章 法律定量研究的過程 劉 莊 吳雨豪
第六章 法律的社會理論分析 楊 帆 彭小龍
第七章 法律的經濟分析與演化分析 桑本謙 戴 昕
第三編 技 藝
第八章 如何觀察 張劍源
第九章 如何敘事 劉思達
第十章 如何對話 賀 欣
第十一章 如何寫作 戴孟巖
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指南 作者簡介
侯 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與社會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法律和社會科學》主編。
代 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人大法律評論》編輯。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