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教師用書·大學中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9113943
- 條形碼:9787219113943 ; 978-7-219-11394-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教師用書·大學中庸 本書特色
1.本冊教師用書結合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編著的整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教材的特點,在力求充分體現(xiàn)前沿的課程理念,力求正確把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課程性質的前提下,根據(jù)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jīng)驗、思維特點等精選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內容來設置教學板塊。
2.本冊教師用書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流利、準確、有韻味地誦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初步學習感悟文言文的氣勢和美感。二是在誦讀基礎上品讀課文,通過注釋和教師的講解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課文中的名言警句,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三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領會課文講述的道理,并能用這些道理指導自身行為。
3.《大學》《中庸》承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核,是中國古代傳承儒家經(jīng)典、宣傳理學道義的教科書,但是由于其言語簡明扼要,理論性強,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冊教師用書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有趣的典故、生動的素材、豐富的教學設計、生活化的情景演示等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課文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對課文加以思考。
4.本冊教師用書在引導誦讀方面,采取素讀和悟讀兩種方式加強和延伸《大學》《中庸》教學效果。所謂素讀就是不求甚解、純粹地讀,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個人朗讀、分組誦讀、班級齊讀、男女生交替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終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所謂悟讀就是邊誦讀邊思考,邊誦讀邊感悟,做到課文內容真正入腦入心,達到“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的效果。
5.本冊教師用書引導教師和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習課后注釋、利用拓展素材、查找課外資料等方式了解課文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本書中的文化小課堂、教學設計和延伸學習等模塊的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對重點難點知識予以講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揣摩、品讀、感悟課文的內涵,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領悟課文蘊含的深刻哲理。
6.本冊教師用書體現(xiàn)了道德理性與道德實踐的高度結合,指導教師在講授本冊教材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在明白課文道理的基礎上,將學會的道理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將《大學》《中庸》所蘊含的思想在內化于心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外化于行,在為人、求學、做事等方面自覺踐行,從而實現(xiàn)人生的崇高理想和真正價值。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教師用書·大學中庸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中《大學中庸》的配套教師教學用書,立足于研究型學習組織建設和傳統(tǒng)文化自主型學習課程設計,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書中設計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材解讀、教學設計、延伸學習等板塊,針對教與學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教材中的相關資源,將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進行有機結合和創(chuàng)新,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獨特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教師用書·大學中庸 目錄
《大學》篇
**課 大學之道
第二課 《康誥》曰
第三課 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第四課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
第五課 所謂誠其意者
第六課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
第七課 一家仁,一國興仁
第八課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
第九課 有德此有人
第十課 《秦誓》曰
第十一課 生財有大道
《中庸》篇
第十二課 天命之謂性
第十三課 道之不行也
第十四課 子路問強
第十五課 天地之大也
第十六課 君子素其位而行
第十七課 鬼神之為德
第十八課 無憂者,其惟文王乎
第十九課 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第二十課 哀公問政
第二十一課 天下之達道五
第二十二課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
第二十三課 凡事豫則立
第二十四課 博學之,審問之
第二十五課 至誠之道
第二十六課 天地之道
第二十七課 大哉,圣人之道
第二十八課 王天下有三重焉
第二十九課 唯天下至圣
第三十課 衣錦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教師用書·大學中庸 作者簡介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自2006年起,先后參與“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教育信息資源有效應用對策研究》、“十二五”中國教育學會規(guī)劃課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傳統(tǒng)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yǎng)研究》、國家文化戰(zhàn)略重點課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構建研究》等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題研究工作,并且于2014年成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總課題組唯一教材研發(fā)基地,協(xié)助課題組開展多學段專業(yè)教材研發(fā)和出版工作。已完成以下課題服務工作:與國家行政學院多位專家聯(lián)合研發(fā)國內第一套行政干部國學教材《全國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與中宣部理論局多位專家合作研發(fā)國內第一套黨員干部國學讀本《全國黨員干部傳統(tǒng)文化學習叢書》;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推出全國中小學國學教育骨干教師證書培訓(初、中、高三級),同時雙方正在聯(lián)合申報國學教育創(chuàng)新本科專業(yè);與人教社合作出版國內第一套基礎教育階段傳統(tǒng)文化教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全國25省省級地區(qū)版教材,為傳統(tǒng)文化進入中高考進行了有益嘗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山海經(jīng)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