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唐代中層文官(精)--中華學術·有道/[馬來]賴瑞和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64954
- 條形碼:9787101164954 ; 978-7-101-16495-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代中層文官(精)--中華學術·有道/[馬來]賴瑞和著 本書特色
著名唐史學者、馬來西亞華人賴瑞和教授的代表作品
詳論四類十種唐代核心中層官職
全視角橫向考察唐代三大職官系統
探索唐人任官的規律與特色,勾勒唐人仕宦的典型模式
唐代中層文官(精)--中華學術·有道/[馬來]賴瑞和著 內容簡介
“唐代文官研究系列”依據唐代官職的輕重與閑劇,分基層、中層和高層,采取全面視角,跨越唐官僚體系的三大板塊——京官、州縣官、方鎮使府官。從中選取擁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官職,以觀察唐代士人任官的一些規律和特色,將其作為標尺,衡量唐代士人在仕途上的高低成就,且深入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三十多種官職,發掘這些官職的運作細節,本書是該系列第二種,分章詳論了唐代士人中年經常出任的幾種核心中層官職,其中包括京官七種(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遺、補闕、員外郎、郎中),縣官一種(縣令),州府官一種(司錄/錄事參軍),以及幕府官一種(判官),闡明了這幾種官在唐代政府架構和士人官歷中的意義與位置。
唐代中層文官(精)--中華學術·有道/[馬來]賴瑞和著 目錄
聯經版自序
導言
一、本書的研究范圍
二、“非士職”:唐代士人不做何官
三、唐代官場上的四個“模范”
四、唐代士人的任官規律
五、唐代士人的常任核心官職模式
六、本研究課題的“代表性”
七、唐代“士人”的定義和特色
八、基層、中層和高層文官的定義
九、研究文獻回顧
**章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侍御史
一、御史的起源、變革和組織
二、御史的官品和清要地位
三、御史的選任
四、“攝”御史和“兼”御史
五、真御史和使府御史
六、外臺御史和監院御史
七、內供奉和里行
八、幕府軍將武職掛御史銜
九、結論
第二章拾遺和補闕
一、拾遺、補闕的基本輪廓
二、皇帝的“侍臣”和“近臣”
三、官品問題
四、作為初任官
五、初除官年齡
六、文詞之美和任官條件
七、何人不可任遺、補?
八、“官”和“職”以及拾遺、補闕作為階官
九、拾遺補闕“內供奉”
十、結論
第三章員外郎和郎中
一、郎官的起源和員額
二、二十六司的不同地位
三、郎官的地位和官品
四、員外郎和郎中的別稱
五、郎官的職掌
六、郎官和刺史
七、郎官知制誥
八、郎官和翰林學士
九、郎官和史館修撰
十、檢校郎官
十一、結論
第四章縣令
一、唐縣的等級和縣官的地位
二、縣令的三大類型
三、赤畿縣令的選任
四、郎官出宰京畿
五、唐前期的望緊上縣令
六、唐后期的望緊上縣令
七、唐前后期的中下縣令
八、“攝”縣令和地方長官自辟的州縣官
九、唐后期縣令主要職務的側面觀察
十、結論
第五章司錄、錄事參軍
一、從勾官到通判官和專知官
二、京城和京外的錄事參軍
三、不同等級州府的司錄、錄事參軍
四、唐前期錄事參軍:政典和出土唐代文書所見
五、唐前期錄事參軍:墓志所見
六、唐后期的錄事參軍
七、墓志中所見的兩個唐后期司錄參軍
八、令錄:縣令和錄事參軍
九、唐中葉以后的“攝”錄事參軍
十、結論
第六章判官
一、唐代“判”的含義
二、判官的起源和演變
三、“本判官”和“四等”官及勾官
四、“狹義判官”的五大類型和名目
五、重要詩人任判官
六、方鎮判官
七、財經系判官
八、皇朝特使判官
九、京城諸使判官
十、內諸司使判官
十一、判官的官銜
十二、結論
第七章總結
參考書目
附錄
后記
唐代中層文官(精)--中華學術·有道/[馬來]賴瑞和著 作者簡介
賴瑞和(1953—2022),著名唐史學者。祖籍廣東梅縣。1980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86年畢業于普林斯頓東亞研究所。曾先后任教于香港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馬來西亞南方學院及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代表作品有《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唐代高層文官》《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學者的尋蹤壯游》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