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認知科學:從延展心智到具身現象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39715
- 條形碼:9787111739715 ; 978-7-111-73971-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認知科學:從延展心智到具身現象學 本書特色
在認知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不足百年的歷史中,其根基始終是這樣一個共識:不論我們關注的心理過程——知覺、記憶、思維、推理,諸如此類——具有哪些特性,它們都發生在腦內。這些心理過程要么“等同于”大腦活動,要么由大腦活動“排他”地實現:心理過程——特別是認知過程——是由大腦“硬件”運行的抽象“程序”。根據上述“心智的計算機類比”,認知科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就是:(1)辨識這些程序(算法層,對應認知心理學)、(2)探索大腦運行這些程序的具體方式(計算層,對應認知神經科學),以及(3)創造能運行類似程序的人工制品(實現層,對應人工智能)。
但在哲學家馬克·羅蘭茲看來,這種經典的認知科學及其背后的笛卡爾心智觀與中世紀的“地心說”一樣,縱然看似直觀,實則大謬不然:任何以大腦為中心的,或強調心智由神經過程“排他實現”的心智觀都是笛卡爾式的:無異于主張大腦中有個叫“自我”的小人兒在一塊叫“心智”的幕布上觀看意象的投影,或松果腺會分泌某種非物質性的“精神”以扮演肢體的傀儡師。作為對比,羅蘭茲探討了所謂的“4E認知觀”,即(1)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2)嵌入認知(embedded cognition)、(3)生成認知(enactive cognition)以及(4)延展認知(extended cognition),但并不認為它們足以扮演“新認知科學”的基本假設:盡管表面上,4E認知觀的各個分支都反對“笛卡爾認知科學”的核心假設,但若細加追究,就會發現它們反對的方式大相徑庭。通過厘清4E認知觀的各個分支分別主張些什么、反對些什么,以及哪些分支彼此兼容、哪些則不行,羅蘭茲開創性地描繪了他心目中的“非笛卡爾心智觀”,為創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新認知科學”夯實了概念根基。
本書難能可貴地兼具專業性與可讀性。它既面向哲學家和認知科學家,也同樣適合大眾讀者:只要他們想了解所謂“情境認知”“具身認知”“延展心智”(包括一些更加古怪的術語如“生成主義”“載具外部主義”“位置外部主義”“架構主義”,等等)都是什么意思、應如何看待ChatGPT、Claude和Sora等生成式大模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以及如何擺正自身與那些未來注定要大放異彩的人造物的關系。
新認知科學:從延展心智到具身現象學 內容簡介
這部導論性的著作呈現了與經典的笛卡爾心智觀相對應的一種全新的心智觀,其并未將一切認知活動都框定在顱腔之內。羅蘭茲相信,這種全新的心智觀將奠定所謂“新認知科學”的基礎,它強調心理過程的具身(非神經的身體結構與過程參與構成了心理過程)、嵌入(心理過程在特定環境中運行)、生成(行動是心理過程的構成成分)和延展(外部事物參與構成了心理過程)色彩,其脈絡可追溯至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和梅洛-龐蒂等現象學家的觀念之中。
新認知科學:從延展心智到具身現象學 目錄
前言與致謝
第1章 “拓展心靈”
1 心靈的“新科學”
2 心智與心理現象
3 笛卡爾的幽靈
4 好朋友與看門狗
5 非笛卡爾認知科學:框架
6 大問題:我們需要幾個e?
第2章 非笛卡爾認知科學
1 大衛·馬爾的笛卡爾式視覺理論
2 看好了!
3 視知覺的生態理論
4 俄國先行者
5 神經網絡和情境機器人學
6 結論
第3章 具身、延展、嵌入與生成的心智
1 笛卡爾認知科學重述
2 具身心智
3 延展心智
4 嵌入心智
5 生成心智
6 具身心智、延展心智和融合心智
第4章 對融合心智的反對
1 融合心智面臨挑戰
2 延展心智及其反對意見
3 差異性主張:延展心智的“對等”與“整合”
4 耦合-構成謬誤
5 認知膨脹說
6 認知標志說
7 具身心智及其反對意見
8 具身心智與延展心智的結合
9 融合心智如何進一步發展
第5章 認知的判斷標準
1 判斷標準有什么用?
2 判斷標準之判斷標準
3 判斷標準的內容
4 捍衛標準:認知科學實踐
5 延展的知覺
6 延展的認知
7 再觀反對意見
8 總結
第6章 所屬關系問題
1 所屬關系與認知膨脹說
2 所屬關系:整合與包含
3 整合:個體水平與亞個體水平
4 所屬關系:標志性與構成性問題
5 所屬關系與能動性
6 權限與認知膨脹說
7 認識權限的衍生性
8 從應對到認知
第7章 作為揭示性活動的意向性
1 介紹
2 經驗性對象:客觀性的吸引力
3 “涵義”的兩種意義
4 胡塞爾論“構義涵義”“意向作用”和“意向對象”
5 薩特論“虛無”
6 對不同主張的梳理
7 總結
第8章 融合心智
1 從知覺到認知
2 因果性的揭示與構成性的揭示
3 作為“穿越”的意向性
4 海德格爾和“去遠”
5 知覺揭示的載具
6 回看Otto
7 揭示與認知性的揭示
8 具身認知與延展認知:再聚首
9 “所屬”問題
10 “古怪”的“新科學”?
注 釋
參考文獻
索 引
新認知科學:從延展心智到具身現象學 作者簡介
馬克·羅蘭茲(Mark Rowlands)
當代知名心靈哲學家,邁阿密大學哲學教授,著有《寓體于心》(The Body in Mind: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Processes)、《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in Action)、《哲學家與狼》(The Philosopher and the Wolf)等作品。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