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小學STEM精品課程資源課例(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45525
- 條形碼:9787111745525 ; 978-7-111-74552-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學STEM精品課程資源課例(下冊) 本書特色
STEM教育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和跨學科的教學。當前基礎教育階段學校仍然是以學科教學為主,開發跨學科課程、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是學科融合和跨學科教學的關鍵。
為了幫助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解決這些難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組建了一支由教育專家、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師組成的團隊,致力研發出優質的STEM課程資源,為學校開展STEM教育提供可操作的示范課例和教學方法。這些課程資源課例包括了優秀的STEM課程應該具有的框架和基本要素,同時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活動課例。我們相信,這些資源課例的有效利用不僅可以成為基礎教育階段教師開展STEM教育的抓手,也可作為STEM課程資源開發時模仿的樣例。
我們期待這套“STEM精品課程資源叢書”能夠成為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開展跨學科學習實踐、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有效工具;成為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貼心朋友和伙伴,也能讓我們以叢書為平臺,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
小學STEM精品課程資源課例(下冊) 內容簡介
?本書系“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階段性研究成果,以《STEM教師能力等級標準》為編寫指導,致力于提升小學四至六年級教師的STEM教學設計能力。本書從理論層面對STEM教育“整合”進行了詮釋和說明,并根據學科整合程度,將STEM教學模式分為學科常規課中的STEM學習、學科的課外STEM學習和跨學科的STEM學習。針對這三種教學模式,本書提供了23個課例,根據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來展示教學設計。書中一方面展示了設計思維、工程思維、科學思維和計算思維等高階思維,并以此作為培養學生的目標的實踐過程;另一方面則采用了豐富的過程性評價,彌補了一般STEM課例忽視高階思維和評價方式的缺憾。
小學STEM精品課程資源課例(下冊) 目錄
前言
第1章?STEM教育:理論和進階1
1.1?對STEM教育的再理解1
1.2?小學STEM教育中教學模式的運用4
1.3?教學目標的設計6
1.4?STEM教育中整合的模式和程度的設計11
1.5?STEM教學中評價的設計和實施13
1.6?參考書目與推薦閱讀17
第2章?精品課例分析21
2.1?課例概述21
2.2?課例一:火星基地食物供給系統的設計27
2.3?課例二:智能雨水收集澆花器38
2.4?課例三:船的研究47
2.5?課例四:好玩的垃圾桶54
2.6?課例五:加油,太陽能熱水器67
2.7?課例六:改變身邊的環境:學生課桌椅的設計與實踐86
2.8?課例七:如何有效防止高速路上追尾事故的發生96
2.9?課例八:鐵絲陀螺的制作與競賽110
2.10?課例九:自制白醋火箭并進行火箭性能測試131
2.11?課例十:火星風能發電車的設計與制作140
2.12?課例十一:菜園智能小助理150
2.13?課例十二:車載溫馨提醒器的設計與制作163
2.14?課例十三:動手玩轉麥輪小車174
2.15?課例十四:共創綠色智慧校園188
2.16?課例十五:自動感應洗手計時器198
2.17?課例十六:光影設計師210
2.18?課例十七:抗震建筑模型設計與搭建224
2.19?課例十八:利用人工濕地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問題235
2.20?課例十九:混合動力小車的設計與制作248
2.21?課例二十:神奇的過山車258
2.22?課例二十一:流行性感冒防治小衛士268
2.23?課例二十二:智能紅綠燈284
2.24?課例二十三:給爸爸做一個電子賀卡294
小學STEM精品課程資源課例(下冊)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王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實證的國際教育政策比較研究、未來學校研究、中小學STEM教育研究、青少年科學素養監測研究、學校建筑與學習空間研究等。
本書主編:蘇詠梅,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環境可持續發展中心總監,曾任亞太教育研究協會(APERA)的主席和東亞科學教育協會(EASE)的執行委員,F任世界教育研究協會(WERA)的執行委員,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資局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學科小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STEM 教育,科學與環境教育等。
李佳,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后,“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重要研究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STEM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STEM素養評價。
羅天,教育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講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科學教育、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等。
廖偉峰,香港英華小學主任,常識科科主任。曾任香港教育大學項目主任、香港圣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常識科科主任。工作范疇主力優化課程與教學,發展特色校本課程,例如:森林課程、野外教室、海洋計劃,發展手腦并用 STEAM 課程和電子教學于常識科的應用等。也曾多次于香港教育大學、廣西師范大學、香港教育局等機構分享有關校本課程發展的教與學經驗。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