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58218
- 條形碼:9787517858218 ; 978-7-5178-5821-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3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報告 本書特色
著作特色**,基于傳統產業和數字原生產業的視角全面分析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表現。本報告創新性地將上市公司歸類為傳統產業和數字原生產業,以此對上市公司的數字化創新進行更為全面深入地考察,突出了在不同產業類別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表現存在的差異。第二,基于“內外融匯”的視角搭建了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本報告不僅從上市公司本體構建數字化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多維度透視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表現,并且從宏觀環境層面,構建了數字化基礎環境、數字化融合環境和數字化支持環境的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對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充分闡釋。第三,創建“四位一體”的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體系。本報告從數字化戰略導向、數字化要素投入、數字化創新成果和數字化創新績效四個關鍵維度展開,對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進行相對完整的分析與闡釋。第四,立足于“三維視角”全面揭示上市公司不同區域、省份和產權的數字化創新特征。本報告不僅從區域、省份和產權維度對上市公司的數字化創新整體特征進行了評價,更進一步分區域、省份、產權對上司公司的數字化戰略導向、數字化要素投入、數字化創新成果和數字化創新績效進行了分類評價,有助于進一步挖掘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的優勢與差異,為上市公司提升數字化創新能力,優化數字化創新管理提供診斷和決策依據。第五,基于“三維互補”的視角從數字化基礎環境、數字化融合環境和數字化支持環境對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進行分區域、分省份的全面客觀評價。本報告從整體到局部,層層推進,在分區域、分省份綜合評價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評價不同區域、省份的數字化基礎環境、數字化融合環境和數字化支持環境之間的優勢與差異,為各區域和省份優化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提供診斷依據,有助于上市公司為提升數字化創新能力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
2023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報告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數字經濟時代,面向數字中國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聚焦我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實踐,從數字化創新載體、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的外部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和數字化戰略導向、數字化要素投入、數字化創新成果、數字化創新經濟績效的上市公司本體數字化創新構建了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的內外全方位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本書從從區域、省市、產權三個視角對傳統產業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的數字化創新進
2023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報告 目錄
理論篇
1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背景、理論與整體架構
1.1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的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的理論分析
1.3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報告的整體架構與特色
2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框架、方法與比較
2.1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總體框架
2.2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方法
2.3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評述與優勢分析
總體狀況與環境評價篇
3 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總體分析與產業評價
3.1 中國上市公司總體分析
3.2 傳統產業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3.3 數字原生產業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4 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評價:區域評價與省份評價
4.1 七大區域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評價
4.2 省份數字化創新生態環境評價
傳統產業評價篇
5 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區域評價
5.1 東北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5.2 華北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5.3 華東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5.4 華南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5.5 華中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5.6 西北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5.7 西南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 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省份評價
6.1 安徽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 北京市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3 重慶市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4 福建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5 甘肅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6 廣東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7 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8 貴州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9 海南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0 河北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1 河南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2 黑龍江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3 湖北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4 湖南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5 吉林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6 江蘇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7 江西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8 遼寧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19 內蒙古自治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0 寧夏回族自治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1 青海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2 山東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3 山西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4 陜西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5 上海市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6 四川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7 天津市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8 西藏自治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2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30 云南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6.31 浙江省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7 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產權評價
7.1 中央國有控股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7.2 地方國有控股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7.3 非國有控股傳統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數字原生產業評價篇
8 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區域評價
8.1 東北地區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8.2 華北地區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8.3 華東地區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8.4 華南地區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8.5 華中地區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8.6 西北地區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8.7 西南地區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9 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省份評價
9.1 北京市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9.2 廣東省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9.3 江蘇省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9.4 上海市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9.5 浙江省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10 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產權評價
10.1 中央國有控股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10.2 地方國有控股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
10.3 非國有控股數字原生產業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553結論篇
11 結論與建議
11.1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主要結論
11.2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對策建議
11.3 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政策啟示
11.4 局限性與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免責聲明
展開全部
2023中國上市公司數字化創新評價報告 作者簡介
王永貴,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王競達,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資產評估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