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5685
- 條形碼:9787208185685 ; 978-7-208-18568-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新制度主義的視角,以對學術職業核心內涵的理解為價值基礎,將揭示大學教師發展中政府、高校和大學教師之間的角色關系作為研究制度創新的突破口。重點對如何確定三類主體的權力邊界,主體以何種方式介入大學教師發展場域,如何相互協作和協調彼此之間的利益關系等問題進行研究。本書認為,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的實質是通過調整、完善、改革和更替原有的制度,解決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使大學教師在新的制度環境中能夠更好地在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等方面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履行學術職責,滿足各類主體對學術職業的期待。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梳理來看,我國的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主要存在政府主導型制度創新和教師主導型制度創新兩條路徑。這兩條路徑遵循不同的制度邏輯和擴散機制,但始終難以走出各自的“單主體困境”。為此,本書提出了“三元主體協作”制度創新路徑,在內涵特征、理論邏輯、合法性構建和實現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本書研究的問題,有助于深化對大學教師發展及其制度創新的理解,為深入探討促進大學教師發展的知識基礎、行動策略和實踐模式具有啟發意義。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研究 目錄
**章導論/1
一、 研究的緣起/2
(一) 大學教師發展: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2
(二) 國際背景:政府作為利益相關者的介入/3
(三) 回歸學術“原點”:透過主體關系對制度創新的重新檢視/8
二、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11
(一) 問題的提出/11
(二) 研究視角的切入/12
(三) 研究的意義/16
三、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19
(一) 研究思路/19
(二) 研究內容/20
(三) 研究方法/21 第二章研究綜述/25
一、 大學教師發展/25
(一) 大學教師發展的多樣定義/26
(二) 大學教師發展的主要內容/31
(三) 大學教師發展的實施方式/34
(四) 大學教師發展的有效性研究/37
二、 新制度主義理論/39
(一) 新制度主義概述/39
(二) 制度及其構成/44
(三) 制度創新/47
三、 新制度主義理論在我國大學教師發展研究中的應用/53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大學教師發展制度的歷史回顧/53
(二) 制度視角下大學教師發展的現實審視與改革趨向/55
(三) 對制度視角下大學教師發展研究的綜合評述/57 第三章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的理論界說/61
一、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的概念詮釋/61
(一)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的概念界定/61
(二)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的層次劃分/64
(三)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與其他大學教師制度的關系/66
二、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的主要功能/68
(一) 確定教師發展的現實空間/69
(二) 促進教師在發展中的合作/71
(三) 為大學教師發展提供穩定的激勵/72
(四) 塑造大學教師發展的基本模式/73
三、 大學教師發展的制度創新/75
(一) 制度創新的實質/75
(二)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的主體/77
(三)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的動力機制/80 第四章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的雙重路徑/89
一、 政府主導型制度創新/89
(一) 制度邏輯/89
(二) 擴散機制/95
(三) 政府主導型制度創新的價值與問題/98
二、 教師主導型制度創新/102
(一) 制度邏輯/103
(二) 擴散機制/106
(三) 教師主導型制度創新的價值與問題/108
三、 “雙重路徑”中的主體關系/111
(一) 主體關系分析模型/111
(二) 不同制度創新類型的現實境遇/113
(三) 行動集團理論下的三元主體/117 第五章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的“單主體困境”/126
一、 “單主體困境”的成因/126
(一) 政府在制度創新中的“諾思悖論”和“有限理性”/127
(二) 教師的“單位意識”和“平庸思想”/129
(三) 高校的“科層體制”/130
二、 “單主體困境”的現實表現/131
(一) 主體行為的策略性背離/131
(二) 主體間關系的單向度約束/134
(三) 制度創新過程的線性特征/136
三、 “單主體困境”的制度分析/137
(一) 制度的有效供給降低/137
(二) 制度創新的交易成本提高/141
(三) 制度創新的路徑依賴增強/144
四、 對“單主體困境”的路徑突破/147
(一)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的雙重“收益”/147
(二) 對學術職業的重新審視/152
(三) 對制度創新的理解轉向/156 第六章高校“三元主體協作”制度創新的建構/159
一、 “三元主體協作”制度創新的內涵特征/159
(一) 制度創新主體的網絡化結構/160
(二) 大學教師發展的分工式協作/164
二、 “三元主體協作”制度創新的理論邏輯/170
(一) 以高等教育體系及師資結構的有序分化為前提/171
(二) 以實現有序分化基礎上的協作發展為目標/175
(三) 以學術場域的組織變革為核心/178
(四) 以制度實踐的整體性發展為觀照/180
三、 “三元主體協作”中制度要素的合法性構建/182
(一) 政策規制:確立教師發展的基本規則/182
(二) 規范引導:形成一致的約束性期待/185
(三) 文化培育:建構共同的信念體系和意義框架/188
四、 “三元主體協作”制度創新的實現路徑/192
(一) 政府:構建外部支持保障體系/193
(二) 高校:構建內部主體共生體系/197
(三) 大學教師:形成個人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202 結語/207
一、 基本結論/207
(一) 政府、高校和大學教師共同推動制度創新/207
(二) 主體間關系決定制度創新的方向和效果/208
(三) 制度創新具有“域性”特征/209
(四) 制度創新依托主體網絡結構的自主協作而實現/209
二、 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210
(一) 需要彌補的研究局限/210
(二) 對“三元主體協作”制度創新的展望/211 參考文獻/213 后記/232
大學教師發展制度創新研究 作者簡介
姜超,教育學博士,副研究員,現就職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課程與教學、大學教師發展和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上海市德育實踐研究課題、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等。在《高等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作為主要成員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