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融合時代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21992
- 條形碼:9787522521992 ; 978-7-5225-219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融合時代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內容簡介
本書共三篇:文化生產之路:“傳統”經由產業而再生;文化傳播之變:“傳統”經由媒介而再現;文化消費之維:“傳統”經由消費而被認同。主要內容包括:產業融合:“IP”模式與傳統文化的產業活化;從文化資源到文化IP的四種類型實踐等。
融合時代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目錄
緒論融合時代的傳統文化生存
上篇 文化生產之路:“傳統”由產業而再生
**章 產業融合:“IP”模式與傳統文化的產業活化
第二章 從文化資源到文化IP的四種類型實踐
第三章 上篇案例解析
案例一:故事世界導向下的民間故事重構-以動畫電影“白蛇”系列為例
案例二:文物再成“器”一傳統器物審美活化的實踐路徑和價值判斷
中篇文化傳播之變:“傳統”由媒介而再現
第四章 媒介融合:數字語境與傳統文化的創意傳播
第五章 “傳統”由媒介再現的三種路徑
第六章 中篇案例解析
案例一:新場域與新文化一一再現“傳統”的短
案例二:空間破壁與儀式重構一文化劇舞蹈節目《舞千年)的融合實踐
下篇 文化消費之維:“傳統”由消費而被認同
第七章 文化融合:生產式消費與傳統文化認同實踐143
第八章 傳統文化實踐式認同的三個“樣板”
第九章 下篇案例解析
案例一:國風趣緣群體的融合文化實踐一一以自得琴社和中國“裝束復原”小組為例
案例二:“當代漢服”的符號創新與景觀生成一基于對“漢洋折衷(中)bot”的考察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融合時代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作者簡介
陳彧,女,1982年生,西華大學副教授,文藝與傳媒博士,主要從事新媒體與青年文化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嵌入理論的飯圈文化治理路徑研究”等,著有《超越亞文化——新媒體技術條件下的粉絲文化研究》等。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