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原來我是孤獨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37395
- 條形碼:9787520737395 ; 978-7-5207-3739-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原來我是孤獨癥 本書特色
一本關于孤獨癥的覺醒之書,一場震撼普通人的換位體驗; 既是孤獨癥患者,也是孤獨癥研究專家,桑德拉·托姆瓊斯帶你沉浸式體驗孤獨癥人士眼中的世界; 揭開特殊行為背后的真相,更新大眾對孤獨癥的認知,打造更適宜孤獨癥人士生存的世界; 幫助孤獨癥人士接納自我,正確認識孤獨癥的優勢與挑戰。
原來我是孤獨癥 內容簡介
從小到大,桑德拉·托姆瓊斯一直以為自己只是有一些怪癖,但她已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學會了偽裝自己,表現得和其他人一樣。直到她的兩個兒子先后被確診為孤獨癥,人到中年的桑德拉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也是孤獨癥患者。被確診后,她看待自己和世界對待她的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從表面上看,桑德拉享受著成功的人生:她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有一位關心自己的丈夫、兩個可愛的兒子,還有支持她的朋友們。然而在內心中,她一直在努力弄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不斷地感到不堪重負、疲憊不堪。 在本書中,桑德拉講述了她逐漸意識到自己是孤獨癥患者的故事,講述了她體驗世界的方式與神經典范人群明顯不同的感受。這是一次對孤獨癥本質的專注而深刻的剖析解讀,是一本面向所有人的覺醒之作。桑德拉講述了孤獨癥的身份認同、養育經驗、研究成果,帶領讀者共同見證孤獨癥患者被誹謗和排擠的現實以及被正確認識的欣喜,感受恐懼、悲傷和困惑,當然還有溫暖的愛意、力量和曙光。
原來我是孤獨癥 目錄
原來我是孤獨癥 相關資料
作者講述了她在孤獨癥神經模式下的體驗,以及孤獨癥診斷帶給她和孩子們的影響。人們理解孤獨癥時,容易走向“標簽化”或“正常化”兩種簡化思考模式,而很少去深入了解每個孤獨癥人士獨特的需求和優勢。《原來我是孤獨癥》無疑將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與支持孤獨癥人群,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孤獨癥話題感興趣的人。 胡曉毅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孤獨癥兒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一個有著兩個孤獨癥孩子的母親,人到中年才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是孤獨癥患者。這個故事既有戲劇性,也挺讓人悲傷的,同時又提出了對世界的期許。對于身邊有孤獨癥親人或熟人的人來說,讀這本書是一次走進他們內心世界、學習到相關理念與知識的機會。我們會認識到孤獨癥的治療困難,注意到在孤獨癥社群里有許多人反對“低功能”“高功能”的標簽。他們希望,能不能把他們只看成是擁有某種神經類型的人,而不是“不正常”的人;可不可以像馬修·連恩的《獨角獸》里唱的那樣,當他們只是獨角獸,而不是精神病人。 葉斌 華東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特聘導師,聞殊心理咨詢機構創始人
原來我是孤獨癥 作者簡介
桑德拉·托姆瓊斯是澳大利亞凱斯林大學(ACU)的副校長,她是學者、作家和藝術家,也是一位孤獨癥患者,還是兩個孤獨癥兒子的母親。 憑借自身優勢,桑德拉成為孤獨癥研究的資深專家,作為澳大利亞凱斯林大學孤獨癥研究項目的負責人,承擔了許多研究項目。她與孤獨癥社區合作,研究孤獨癥患者的經歷以及社區對孤獨癥的知識和態度,其研究獲得孤獨癥兒童權利委員會2019年和2021年的研究翻譯獎。2018年,她建立了孤獨癥融合項目,旨在提高孤獨癥患者在高等教育中的吸引力、保留率和積極結果,積極倡導讓孤獨癥患者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 譯者張雨珊,北京師范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全職心理治療師,現為個人執業咨詢師。譯著有《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我們為什么睡不著》《社恐自救指南》等。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