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切磋(癸卯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63578
- 條形碼:9787569063578 ; 978-7-5690-6357-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切磋(癸卯集) 內容簡介
本書為四川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組織編纂的學術論文集,以儒家哲學方向為研究中心,包括“理學專區”“專題討論”“文獻整理”“學術論文”“實體教學”等部分,收錄的主要文章有《有“我”的人性論——理解孟子性本善論的一個思想視角》《論“〈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以〈樂記?賓牟賈〉篇為中心》《近年來講習〈論語?學而〉與〈集注〉相出入處》《誠:作為一種中國觀念》《朱子論天地之心》《生死一道——《論語》中的生命觀》等。
切磋(癸卯集) 目錄
目錄
特稿
有“我”的人性論
——理解孟子性本善論的一個思想視角
李景林(3)
學術論文
誠:作為一種中國觀念
曾海軍(29)
論“《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以《樂記·賓牟賈》篇為中心
高小強(49)
智仁之間
——以朱子四德說為中心
張茹夢(74)
夷夏之辨視域下明遺民對不仕問題的正當性論說
——以對許魯齋的評價為中心
王羿龍(93)
理學班專區
朱子論天地之心
李秋莎(115)
論天地之心
——程朱理學視域下的生道與人倫
吳婕(136)
論天親合一
——以王船山《西銘注》為中心
羅慧琳(164)
實體教學專區
生死一道
——《論語》中的生命觀
鄧曉可(189)
《關雎》中的聲音
林小芳(209)
從二南與鄭衛之音的對比看古今對待男女之情的不同
張新瑞(223)
專題討論·師友之倫
師生關系不在五倫中嗎?
——從朱子對“人倫不及師”的回應入手
曹海濤(239)
自《禮記·檀弓上》“事師無犯無隱”之說看師生之義
范愷歌(254)
從《論語》“回何敢死”之語說起
劉卓然(268)
文獻整理
近年來講習《論語·學而》與《集注》相出入處
丁紀(279)
悔言(附《悔言附記》《悔言辨正》)
夏靈峰著李嬌盧辰點校(295)
附錄
《切磋集》系列文集分作者總目錄
(379)
后記(389)
特稿
有“我”的人性論
——理解孟子性本善論的一個思想視角
李景林(3)
學術論文
誠:作為一種中國觀念
曾海軍(29)
論“《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以《樂記·賓牟賈》篇為中心
高小強(49)
智仁之間
——以朱子四德說為中心
張茹夢(73)
夷夏之辨視域下明遺民對不仕問題的正當性論說
——以對許魯齋的評價為中心
王羿龍(92)
理學班專區
朱子論天地之心
李秋莎(115)
論天地之心
——程朱理學視域下的生道與人倫
吳婕(135)
論天親合一
——以王船山《西銘注》為中心
羅慧琳(162)
實體教學專區
生死一道
——《論語》中的生命觀
鄧曉可(187)
《關雎》中的聲音
林小芳(206)
從二南與鄭衛之音的對比看古今對待男女之情的不同
張新瑞(219)
師生關系不在五倫中嗎?
——從朱子對“人倫不及師”的回應入手
曹海濤(235)
自《禮記·檀弓上》“事師無犯無隱”之說看師生之義
范愷歌(250)
從《論語》“回何敢死”之語說起
劉卓然(263)
文獻整理
近年來講習《論語·學而》與《集注》相出入處
丁紀(273)
悔言(附《悔言附記》《悔言辨正》)
夏靈峰著李嬌盧辰點校(288)
附錄
《切磋集》系列文集分作者總目錄(367)
后記(378)
執行主編丁紀
展開全部
切磋(癸卯集) 作者簡介
曾海軍,男,1976年出生,湖南平江人。哲學博士。2007年畢業于中山大學哲學系,2007年7月至今任職于四川大學,F為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及中國哲學碩士點負責人。出版專著《神明易道:〈周易•系辭〉解釋史研究》《諸子的生活世界》《諸子時代的秩序追尋——晚周哲學論集》等。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