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道德話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7012
- 條形碼:9787519467012 ; 978-7-5194-6701-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道德話語 內容簡介
本書從宏觀的、綜合的視角,深入系統地探析了“中國道德語言”的特定內涵、元隱喻、傳統形態、倫理表意功能、倫理敘事模式、民族特色、價值維度、國際化等重要內容。論述了每個民族都有道德語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語言在形式和內容上均具有巨大差異。中國道德語言主要是全體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語言,是中華民族用于記載道德生活經歷、交流道德思想、表達道德情感、敘述道德意志、說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等原因等內容。同時作者還闡述了中國道德語言自成體系、具有民族特色,對源遠流長的中國道德文化發揮著強有力的建構作用,其價值不應該受到忽視。中國道德語言是中華民族倫理價值訴求的漢語表達系統,反映中國作為倫理型社會的現實。
中國道德話語 目錄
一、中國道德話語的價值維度
二、關于中國道德話語的已有研究
三、研究中國道德話語的意義和價值
四、研究中國道德話語的問題域和預期目標
五、研究中國道德話語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方法 **章中國道德話語的特定內涵
一、人類的語言能力
二、道德語言與非道德語言
三、中國道德話語:作為人類道德語言的子系統
四、道德語言在漢語中的重要地位
五、中國道德話語的民族特色 第二章中華民族的語德傳統
一、語德:“口德”的學術化表達方式
二、言由心生與正心的道德要求
三、言的正當性:合乎禮與有道理
四、言與行的合一:言而有信的道德原則
五、言的道德價值評價:標準的多元性 第三章中國道德話語的發展路徑
一、中國道德話語發展的民間路徑
二、中國道德話語發展的官方路徑
三、中國道德話語發展的學術界路徑
四、中國道德話語發展路徑的融合 第四章中國道德話語中的元隱喻
一、元隱喻:作為隱喻之母
二、儒家倫理的元隱喻:山
三、道家倫理的元隱喻:水
四、佛家倫理的元隱喻:菩提樹
五、元隱喻對中國道德話語的支撐作用 第五章中國道德話語的傳統形態
一、中國的神話道德話語體系
二、儒家的人本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三、道家的自然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四、墨家的契約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五、法家的法治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六、佛家的超自然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七、中國傳統道德話語的影響力 第六章中華民族的道德概念體系
一、德:中華民族的*基本道德概念
二、區分善惡:中華民族對“德”概念的分割
三、家庭、國家與天下:中華民族的倫理實體概念
四、知、情、意等:中華民族的道德生活概念 第七章中國道德話語的構成要素及其倫理表意功能
一、中國道德話語的構成要素
二、漢語語音的倫理表意功能
三、漢字的倫理表意功能
四、漢語詞匯的倫理表意功能
五、漢語語法的倫理表意功能
六、漢語修辭的倫理表意功能
七、中國道德話語的倫理表意方式及其特征 第八章中國道德話語的倫理敘事模式
一、“倫理敘事”釋義
二、中華民族的倫理敘事傳統
三、中華民族對倫理敘事用途的定位
四、中華民族的倫理敘事策略和方法
五、中華民族的倫理敘事特色
六、中華民族創新倫理敘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第九章中國道德話語的理論化發展
一、中國道德話語理論化發展的內涵
二、中國道德話語理論化發展的歷史記憶
三、改革開放對中國道德話語理論化發展的創新驅動
四、中國道德話語理論化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第十章中華民族的道德評價體系
一、道德評價的內涵和民族差異性
二、儒道佛交相輝映的道德評價傳統
三、多元性傳統道德評價體系的當代影響與價值指引 第十一章中國道德話語的道德記憶承載功能
一、道德記憶:中華民族的道德之本
二、中國道德話語:中華民族道德記憶的直接現實
三、中華民族道德記憶史與中國道德話語史交相輝映的圖景 第十二章中國道德話語的當代發展
一、中國共產黨的道德話語創新
二、網絡時代與網絡道德語言的興起
三、人工智能時代與人工智能道德語言的發展 第十三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道德話語的國際化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特質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合理性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解決的重大國際倫理問題
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倫理價值 結語倡導崇高道德語言直面突出道德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道德話語 作者簡介
向玉喬 男,1967年出生,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長、哲學系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馬工程專家,湖南省121人才,芙蓉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倫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倫理學會和中國教育倫理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倫理學會副會長曾經留學英國威爾士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喬治城大學等世界名校,主要研究美國倫理思想史、道德記憶理論、分配正義和共享倫理。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共產黨的集體道德記憶研究”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美國建構現代道德文化的經驗教訓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世界哲學》 《光明日報》等報刊雜志發表150余篇學術論文;著有《道德記憶》《共享倫理研究》《美國倫理思想史》等專著、合著、譯著20余部;多次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